我记得没有错的话,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时,亚里士多德一个了不起的学生叫亚历山大大帝。

苏格拉底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他的哲学认识论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行而上学》就是我们今天的哲学,他还著有一本《行而下学》,这就是我们今天物理的前身。

因此,苏格拉底开创了一种自然现象(肉体)与内心世界(精神)思辨方法;柏拉图则更是强调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则开启了唯物主义,和他的老师柏拉图相反。


活著的时候叫心灵,死了之后叫灵魂,活著呢叫当下,死了之后叫彼岸。所以心灵与灵魂的关系是活著与死后关系,当下与彼岸关系,还有在窍与出窍关系。

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都是一无论者不相信有灵魂,后来德国尼釆更是把一元论发挥到极至。


上升到精神层面,灵魂应该是精神的家园吧,从而也是心灵的归宿或者家园。而心灵应该是灵魂的动态表现,所以在文字描写里心灵往往是活的灵动的,是靠一种行动来表现的,而灵魂往往是静态的,是一种境界和高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