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因為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作為藝術史陳列的美術館,因此要分析當代藝術的理論問題不得不把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重新過一遍。所幸譚天說地桑是個性格極好的淫,那就走起來吧!

一、什麼是當代藝術?

很多人會說,當代人搞的藝術就是當代藝術!

胡說八道!

我就是個當代人,這一點似乎毋庸置疑吧?

我給你用古典技法畫張像。

這就當代藝術了嗎?

當代藝術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語言概念。

藝術史是一個語言史,在不同的時代,需要有不同的語言去表達那個時代的人在那個時代所感受到的真實。

作為古典藝術開端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三位藝術家成為了代表人物: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作為現代藝術開端的法國後印象派,又是三位藝術家成為了代表人物:

塞尚、梵高、高更

作為當代藝術開端的中國新藝術,同樣是三位藝術家成為了代表人物:

譚天說地,以及還未出現的另外兩位(快來找我報道)。

二、古典藝術:從「物象」到「圖像」

當人類停留在封建社會/農業社會時,人類覺得自己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

因此,古典藝術就是寫實。

藝術家能夠把一個東西,一個人畫得像真的一樣,畫得惟妙惟肖,可以在畫布上如實的傳遞出藝術家眼睛所看到的那個形象、質感、神采——這就是真實。

古典藝術是人類處於農業社會/封建社會的藝術。

古典藝術即是技巧的比賽。

如果你的繪畫、雕塑技巧巧奪天工,那麼你就是大師。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欣賞口味,有不同的巧奪天工的技巧,也就是說,有不同的風格。

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

古典藝術史是一部風格史。

其核心,只是將這個作為「物象」的世界在「圖像」上還原。

三、現代藝術:「形式」決定「態度」

當人類進入民主社會/工業社會時,人類覺得自己眼睛看到的不見得是真實。

認為自己的主觀感受、主觀情緒、主觀態度才是真實。

因此,背棄了印象派的外光寫生的「寫實」的「後印象派」的塞尚、梵高、高更,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

人的主觀感受,主觀態度,主觀意志,在現代藝術時期,成為藝術的主體。

畢竟照相機也發明了,複印機也發明了,工業生產取代了人的手工勞作,還要跟我強調你畫得有多麼精細真的木有意義了,你看看克里姆特大師古典技巧多麼牛逼,可依然決然的斷舍離放下了,搞裝飾主義,試圖搭上現代藝術這班車……

現代藝術的核心是「形式決定態度」,因此,現代藝術的發展史是一部形式主義的語言史,我們看到塞尚梵高等人畫面上的山與樹,人物與靜物,逐漸經過馬蒂斯、勃拉克、畢加索,越來越模糊。

古典藝術是對自然「物象」的還原。

現代藝術是「物象」逐漸消失的過程。

直到康定斯基、馬列維奇的出現,「物象」到「圖像」之間的關聯被徹底切斷。

真正意義上純粹的「抽象」藝術宣告出現。

「作品與這個世界的毫無關聯」。

「作品只是意識的反映」。

現代藝術追求形式上的前衛,即是說,做出完全跟前人不一樣的作品。

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形式,決定了作品以及創作者的「態度」

當「形式」走向極簡,當一張空白的畫布被畫上一遍白色,當一件作品的闡述遠比作品本身更加精彩……

「形式」的道路逐漸走向盡頭。

四、後現代藝術:「態度」決定「形式」

說了這麼多態度,我很想留個加強版潘長江的髮型,畫個屍臉,用The Misfits的腔調高唱一首「Attitude」.

就像「後印象派」根本就不是對「印象派」的繼承而是對印象派的反叛一樣,「後現代藝術」根本就不是像很多不懂裝懂的傻逼認為的那樣是「現代藝術結束之後的藝術」……

同樣,「後朋克」根本就不是發展到後期的「朋克」,而是對於「朋克」風潮的反叛!

那些整天強調自己只聽「後搖」的豬玀們,搖你大爺!

以前有個在中國留學的越南網紅留學生巨乳瑤瑤搖一下倒是可以。

真正繼承了印象派衣缽的,是納比畫派。

後印象派反叛印象派反成了現代藝術的開山鼻祖,那麼又輪到後現代藝術家去反叛他們。

蘇黎世「達達」、波普、激浪派……

先有一個造你大爺反的態度,然後,有啥搞啥。

現代藝術家絞盡腦汁的想做一盤只有自己覺得好吃的菜……

後現代藝術家做了一坨翔給你吃。

如果有比翔更難吃的東西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翔扔掉。

不是這個「翔」本身真的有什麼意義,正如杜尚的小便池、沃霍爾的夢露版畫、波伊斯的那些鍋碗瓢盆……

而是這種看你特別不順眼故意要跟你對著乾的勁兒特別牛逼。

但當「形式」決定「態度」的現代藝術家們在忙著搞極簡主義了,在忙著給白色畫布上刷一遍白刷一遍藍拿刀片割幾道口子,這幫人有時候自己也在悄悄問自己:我這裝修的活兒怎麼干出天價了?我他媽這到底在幹嘛呢?

又能青史留名,又能數錢數到手抽筋,還能戲米國高端藝術果兒……

光是想一想我鼻子就能氣歪!

但再搞下去也沒啥意思了。抽象抽到極簡了還抽鎚子?

現代藝術搞抽象的都抽鎚子了,造他們反的後現代藝術也更沒得搞了。

策展史上最經典的策展人作品,哈羅德澤曼策劃的《當態度成為形式》展覽,一錘定音的將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這一百年的博弈畫上句號。

五、藝術的終結

喜大普奔!

現代藝術終結了!

後現代藝術完蛋操了!

The war is over!

阿瑟丹托先生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寫出了《藝術的終結》。

《藝術的終結》是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這一百年戰爭的終結,是現代藝術「形式上」純粹性的終結,是後現代藝術「態度上」純粹性的終結。

終於,那些裝腔作勢的現代藝術家退出了歷史舞台。

終於,那些裝神弄鬼的後現代藝術家退出了歷史舞台。

在這風雨飄搖的一百年之後,當代藝術開始了它的歷程。

當代藝術是個正在進行時。

我們所謂的藝術,狹義上講,是「視覺」的藝術。

我們的「視覺」,分為「抽象」和「具象」。

當代藝術必然不是抽象藝術,必然是屬於具象的藝術。

當代藝術必然不是純粹的藝術!

當代藝術必然不是關於創作者個人主觀感受/態度/意志/觀念……的藝術!

當代藝術必然不是「為藝術而藝術」!

但當代藝術是個正在進行時,相關的理論也沒有正式確立,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此刻還在電腦前嚼著檳榔抽著白沙(完全像個弗蘭人)操心著房租和伙食問題……

重新使用具象,為生活而藝術,一種更高級的真實……

到底是腫么回事兒?

六、「為生活而藝術」——重回具象

現代藝術是「為藝術而藝術」

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形式上做出突破。

只要你的作品跟之前的人搞的不一樣,你就贏了!

於是我們看到塞尚大師畫得跟屎一樣的畫跟印象派不一樣。

馬蒂斯畫得跟屎一樣的畫跟塞尚又不一樣。

勃拉克畫得跟屎一樣的畫跟馬蒂斯又不一樣……

按照這個邏輯,你覺得畢加索和杜尚跟著勃拉克混有前途嗎?

答案是木有!

連克里姆特這個古典寫實技法極其卓越的天才都不得不放棄手中那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玩著命的搞裝(矯)飾主義,美其名曰「維也納分離派」,都是為了搭上現代藝術"形式主義」這班車。

為什麼?

工業時代了啊盆友們!工業生產啊!照相機都他奶奶的發明了,誰他奶奶的還需要有人去畫寫實啊?

複印機都發明了,誰他奶奶的還需要有人去做版畫?

你花五毛錢在圖片社列印在A4紙上的圖像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版畫。

你用手機的攝像頭拍一張萌萌噠的照片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寫實。

手工精雕細刻製作的技術性勞作被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在現代藝術時期,藝術成為了「形式主義」!

只要你搞的東西之前的人木有搞過,你就牛了大逼了!你就成大師了!

無論是塞尚、梵高、馬蒂斯、畢姥爺,都還是在「物象」的基礎上進行抽象、變形、表現……

直到戰鬥民族的康定斯基、馬列維奇切斷了從「物象」到「圖像」的關聯…………

既是說:他們的作品和這個世界的客觀存在完全木有關係!他們的作品宣告了真正意義上最純粹的現代藝術的誕生!

絕對意義上的主觀!

「形式主義」最先是文學上的一場運動,代表人物同樣有來自戰鬥民族的詩人劇作家馬雅可夫斯基以及理論家巴赫金,還有其他人,但是介於Sky Talker先生受教育程度較低,沒時間也沒興趣再去細緻研究形式主義,只能把知道的東西竹筒倒豆子倒一遍,感興趣的學霸自己去問谷哥度娘。

反正形式主義走向極簡,就走不下去了。

當白色的畫布上被覆蓋一遍白、覆蓋一遍藍、紅、綠、黃……或者在畫布上再割幾道口子……

形式主義就差不多到頭了。

純粹意義上的藝術也就結束了。

同樣是藝術家,老子要構思一個作品心力憔悴的跺著腳想著各種花招去實現效果,看到現代藝術晚期那些裝逼大師們刷刷畫框就拿去古根海姆、MOMA、蓬皮杜做展覽我就來氣,恨不得早生你媽逼五十年老子也能像羅伯特雷曼、羅斯科、波洛克、豐塔納、伊芙克萊因這樣依靠一些粉刷技能混成大師又是撈錢又是戲果兒的財色兼收……

算了,反正這種所謂來自康德黑格爾純粹美學的現代藝術已經結束了。

當代藝術是「不純粹的藝術」。

重新使用具象形象!

現代藝術是「為藝術而藝術」!

那麼當代藝術就是「為生活而藝術」!

七:重回具象與符號編碼

當代藝術必須重新使用具象形象。

不然,和現代藝術有什麼差別?

那麼,問題來了,重新使用具象難道是要像古典畫家那樣去畫寫實?難道是像某些號稱用技術挑戰照相機的「超寫實大師」們那樣去比誰更摳得細?

重新使用具象必然有重新使用具象的方法論。

從語言學和符號學的角度看來,每一個具象的「形象」,都只是一個符號。

也就是說,作品是由一個個「符號」組成的。

所謂「符號」,並不是像很多大眾理解的那樣把一個形象反覆畫大量畫就是符號,那叫LOGO,LOGO不是符號。

符號是「能指」與「所指」,簡單說來,每個具象的符號其表面稱謂叫做「能指」,引申意義叫「所指」。

單獨看來,每個符號的「能指」可以有很多個「所指」……

比如一個芒果,我們把它當做一個符號,你可以想到:

1、原產印度的漆樹科植物

2、熱帶水果

3、湖南衛視

4、西哈魯客流亡時當年送給MAO的禮物

……

就像你在一件作品裡出現了一個芒果,你到底幾個意思?

你像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那樣反覆重複一個形象,那只是在製造你自己的LOGO,其本質和企業推廣自己的LOGO並沒有什麼差別。

一件作品應該由三個及三個以上的「符號」組成,這樣才能構建起符號鏈——「符號編碼」。

為什麼一定要三個及三個以上符號?

假設世界上只有兩個人,A與B,A種菜,B養豬,那麼這兩個人的關係就非常簡單,A用菜換B的肉。

但如果出現第三個人C,他養魚,那麼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複雜。

假設你是菜男A,你用菜找肉男B換肉找魚男C換魚,那麼為了可以多換點肉或者多換點魚你就可以找肉男B聯合或者找魚男C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另外那個人,當然,另外那個人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對付你。

只有在三個人及三個人以上才有這「博弈」的空間。

這種「博弈」的勢態,會達成一種相互制約關係,從而錨定一個符號「能指」所對應的「所指」。

即是在一件作品當中,這個形象會有它在這件作品裡才對應的意義。

這種相互制約的博弈關係,還有另外一個稱呼,武俠片里我們把它叫做「江湖」,現實生活里我們把它叫做「政治」。

符號編碼是一種「符號的政治」。

八、「符號政治」與「圖像文本」

「文本」是什麼?

這裡說的文本並不是指狹義上的TXT。

粗獷的說,文本指的是完成語言轉化的一個完整的表達。

比如你想講一個小故事,當你有個這個小故事的概念的時候,文本還沒有出現;當你用你的語言:中文、英文、法文……把它講出來後,文本出現了。

中文、英文、法文等,都是狹義上的語言。

廣義上的語言還有文學、詩歌、音樂、舞蹈、電影當然還有藝術。

換句話說,詩人用詞句寫了一首詩……

藝術家同樣可以用圖像來寫一首詩……

羅伯.格里耶當年搞新小說搞「作者電影」時就是這麼一個套路。

至於詩人寫詩的時候寫的字體優不優美的問題,你覺得重要嗎?

那麼,藝術家從事具象創作時的繪畫技巧、雕塑技巧等「繪畫性」問題,你覺得重要嗎?

重要的是使用圖像寫作的能力,而不是寫字的能力。

一個搜狗輸入法完勝一萬個龐中華。

因此,有個哥們問我「要是他用PS或者CG來製作一個圖像」也是搞藝術?

當然啦!

這些都只是媒介而已。

媒介本身不具備先進性。

不是說你用了新的媒介你就先進了,也不是說你還在用畫筆繪畫你就土鱉了……

用媒介來彰顯自己作品「先進」的想法的傢伙都停留在冷戰思維。

我曾經上萬次的說,真正掌握了先進科技先進媒介的,是軍工企業里從事前沿科技研發的工程師,甚至是傳說中的外星人……

會個視頻剪輯,會做點CG,會玩點軟體就要站在一個媒介的制高點去鄙視使用其他媒介的人,這種優越感著實不夠大氣。

傳說中神秘的51區裡面有一個被稱之為「GREEN ROOM」的地方,在那裡面搞研究的工程師吹吹牛逼也就罷了。

其他玩點兒軟體的油頭小子們就不要裝這個逼了……

藝術的核心價值也從來都不是媒介的價值。

媒介只是武器,重要的是使用媒介的人……

以及這個人所想要改變的世界。

九、從圖像文本到敘事結構

既然講文本,必然要進入敘事。

什麼是敘事?

敘事不同於「講故事」。

如果我們將一個「故事」看作一個文本的話,敘事是將好幾個文本進行組合,從而去除一件作品只有一個固定結局和一個中心思想的老派寫作模式。

「去中心化」並不僅僅是區塊鏈的核心,也並不是互聯網時代才興起的概念。

「去羅格斯中心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理論的核心。

如果說巴爾扎克、莎士比亞等老派作家們的寫作還屬於講故事。

那麼在羅伯格里耶倡導的「新小說」、「作者電影」開始,「講故事」就發展成了敘事。

從新浪潮電影到現今如日中天的昆丁、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結構性敘事為我們的視聽提供了更深刻的體驗。

當創作者將老派寫作的一個個「故事」看為一個個文本的時候,文本結構也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面貌。

我們看到昆丁與蓋里奇將多個文本進行交叉;我們看到《暴雨將至》里第三個文本結束的時候回到了第一個文本;我們看到《雲圖》《盜夢空間》里多個文本按照一種「俄羅斯套娃」結構進行組合;我們看到《歐洲快車》里執行導演和劇務走進電影在這個電影里討論接下來要怎麼拍;我們看見《鳥人》這部劇中劇絕不僅僅只是有個什麼長鏡頭那麼簡單,而是劇中每個人物在劇中劇以及劇外劇也就是他們的生活中都完成了對應……

羅蘭巴特在《流行體系》里將服裝分為三個部分:

1:作為書寫的服裝:為了製造流行趨勢而為服裝推廣而做的「軟文」。

2:作為圖像的服裝:為了在媒體上推廣而精心拍攝製作的服裝的圖像。

3:作為服裝的服裝:在現實使用中供人穿著的服裝。

結構主義者眼中的世界和你們這些人類眼中的世界顯然是不一樣的。

用這樣一種視角來看待現代人的生活,那麼生活必然分裂成為至少兩個部分:「線上」與「線下」……

米國著名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斯顯然是藝術界第一位結構主義的受益者,當我們用羅蘭巴特的理論去看他的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就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趕腳。

問題是這個逼養的沒完沒了的《一口和三口鍋》《一盞和三盞燈》《一把和三把鐵鍬》《一個和三個碧池》《一根和三根雞巴》……

他能把生活中的所有東西都做一遍,一直到他下輩子下下輩子下下下輩子都做不完。

陰吹死挺……

十、為生活而藝術

如果說重新使用圖像就必然要進入語言學符號學……

如果說進入語言學符號學就必然要進入圖像文本……

如果說進入圖像文本就必然要進入敘事結構……

那麼還有什麼是「必然」的?

我們想問:搞這麼多幺蛾子到底是圖個啥?

因為「我不滿意」!

人類從事文化藝術活動的最根源因素即在於「我不滿意」!

「我」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不滿意,對家庭不滿意,對收入不滿意,對權利不滿意……

境界高一點:

「我」對虛偽的人際關係不滿意,對爾虞我詐的風氣不滿意,對矯揉造作的世態不滿意……

境界再高一點:

「我」對人性的壓抑不滿意,對人與人之間無法逾越的「心之壁」不滿意,對語言溝通的界限不滿意……

境界再再高一點:

「我」對人類在宇宙中處所的地位不滿意,對人類被逐出伊甸園不滿意,對人類無法對抗神不滿意……

老鐵,人類補完計划了解一下?

如果說整個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是「形式」與「態度」的較量,是「為藝術而藝術」的話,那麼當代藝術就必然是「為生活而藝術」!

去他媽的純粹性!誰是純粹的?誰的意識是純粹的?誰的動機是純粹的?

我們的意識都是被這個世界的意識形態和我們所吸收的知識結構格式化過的。

就像《西部世界》里所描述的那個世界,甚至我們的記憶都是有問題的!

我們是人,我們應當理直氣壯的承認我們都不純粹!

托阿瑟丹托吉言,純粹性的藝術已死!

那些要求藝術以及藝術家也純粹的人也趕緊去死!

承認自己的不純粹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就像承認自己有慾望承認自己有心眼子承認自己有目的性一樣,這是對的。

恰恰相反,那些號稱「純粹」的形式主義藝術背後,隱藏了多少利益勾當?

不用說在當代藝術領域,就說作為生活在當下的人,單純與純粹這種東西,不過是掛在綠茶婊嘴上用來忽悠那些涉世未深的純情小男森的「故事」,像我這樣油膩的老男人,臉皮再厚也不敢說自己有什麼純粹……

接受自己的不純粹,就像接受一個並不純真的愛人或者一個並不純真的自己,這並不是難事。

而當代藝術這種「不純粹的藝術」到底有什麼用處?

到底能多麼深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

藝術只是語言,只是手段,只是武器

生活才是目的!

十一、一種新的現實

說到現實,自然要先說現實主義。

浪漫主義在古典藝術末期登上了歷史舞台,當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想必大家都知道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一個身材不錯的姑娘露出她的大奶子站在畫面的黃金分割處,以一種英雄主義的姿態高舉象徵了平等自由博愛的法國國旗,在她的身旁,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都空前團結的聯合起來!將舊世界狠狠的踩在腳下!

多麼正確?多麼主旋律?多麼正能量?

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趕腳?

法國七月革命是醬紫的嗎?

日本鬼子是像潮汕滷味一樣可以隨意撕成碎片的嗎?

庫爾貝這些人肯定會有不同看法,「所見即所畫」「所見即所寫」隨即成為了現實主義畫家、作家的信條,並以此對抗那些從未親歷過戰爭、傷痛、死亡卻整天瞎雞巴浪漫的浪漫主義藝術家作家詩人們。

因為現實主義對於現實的傷痛的反映,這一美學風格迅速的成為一種左派政治主張,並且在接下來席捲全世界的紅色浪潮里,被推崇成為了新的藝術主旋律。

「現實主義」經由俄羅斯巡迴畫派踏上了東進道路,這種被意識形態化的藝術主張又隨著馬克西莫夫油訓班的推廣進入了中國。當然,在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的左派意見領袖魯迅先生就敏銳的感覺到現實主義(古典藝術)與形式主義(現代藝術)的天壤之別,並在當時的媒體上與被綠茶婊玩殘玩廢玩歇逼的右派小資情調詩人徐志摩就「為生活而藝術」還是「為藝術而藝術」展開了爭論。最終,因為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上MAO發表重要講話而確立了現實主義在新中國的地位。

各位看官,您從小接受的藝術傳統是什麼呢?

是李成范寬?還是八大山人?

那些跟我講從小就覺得文人畫好啊好得不得了的裝逼犯們?能閉上你們的鳥嘴嗎?

你們他媽哪一個不是從小踏踏實實畫素描石膏幾何形體?踏踏實實去表現物象的長寬高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這些東西是李成范寬教你的還是八大山人教你的?

別裝逼,裝逼被雷劈。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假設真有傳說中的夏朝堯舜禹湯),你接受的悠久光榮並且恩澤四方的藝術傳承就是那些被保存在西方國家級博物館裡的作品……

但我們換個思維:中國是一個斷代史,歷史上多次被外族入侵被外族統治並且奴役,我們真正的歷史是從1949年才開始,那麼我們的藝術傳承你認為是什麼?

長寬高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

先別著急罵街,也不用著急和現實主義劃清界限……

「現實主義」這種「要反映勞苦大眾生活艱辛「的藝術方法論確實已經無力再去反映當下人的生存狀況。

試問一下,你大老遠的跑去延安或者別的貧困的老少邊窮地區去畫一張張充滿苦難的臉和你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在我眼裡,你在凌晨走出工體的夜場,帶著一臉的疲憊一肚子假酒帶著對明天還要繼續上班繼續面對把你當孫子的傻逼客戶你還要繼續一臉諂媚的假笑,然後在地鐵里被擠成人乾的每日往返在天通苑通利福利亞甚至燕利福利亞的群租的房子里,你比那些老少邊窮地區住窯洞的老鄉的生活究竟好多少?

那種庫爾貝似的現實主義或者說某個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倡導的現實主義,早就無法反應當下的現實,在這個被《1984》和《美麗新世界》如同居依德波所斷言」集中的「」彌散的「景觀共同宰治的時代,生活同時分裂成為」線上「與「線下」卻又永遠無法逃避的成為消費社會新奴隸的時代,人格更加分裂,人性的複雜又被放大繼而釋放出空前的黑暗的時代……

庫爾貝那一套顯然不夠了……

列賓那一套顯然不夠了……

巴爾扎克那一套顯然不夠了……

果戈里……

狄更斯……

當人性的複雜達到當下的程度,藝術家公公們那些精美的繪畫技巧該如何去反映這個時代對人更加深重的奴役?該如何去反映人性對於自由的渴望人性所尋求的新的解放?

當你經歷了在公司被壓榨經歷了與同事客戶的兜轉算計爾虞我詐還上了下個月的車貸房貸;當你經歷了創業的各種苦逼與艱辛受夠了冷眼穿夠了小鞋不斷的告誡自己要面帶成功者的笑容去面對世界面對周圍的人群;當你回到所謂的溫暖的港灣發現飯是涼的逼是熱的或者像《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里女豬腳發現男主頭髮上有別的女人的臭帶魚味的時候……

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些你說不清道不明但是一直在你的胃裡翻滾在你腦海里反覆在你心裡糾纏的東西經由你的丹田一直往上頂你的肺衝擊你的咽喉……

你想要吶喊,但你不知道要喊什麼……

你意識到肯定有什麼東西錯了但你就是說不清道不明到底是什麼錯了到底是錯在哪裡?

你的人生就將要這樣度過,你被你所苦苦追求的那些你終於得到的東西所控制,然後它們用你所不能理解的方式聯合在一起控制了你的生活你的整個人生。

你終於,過上了廣告里告訴你你應該過的那種生活。

並且你將要這樣度過自己的人生。

十二、藝術,是在精神層面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

此刻,我在喧囂的廣州,奔波在一個又一個加工廠之間。

傍晚的時候,遇到一個工廠老闆,我正在看手機沒看到他,但他看到了我跟我打招呼:

「老闆,你又來了」。(我給他下單,他叫我老闆,雖然我根本沒錢,但這邊都這麼叫我也習慣了正如我習慣了我的投資人管我叫譚老闆)

「是啊,你好啊,最近生意怎麼樣?」(其實我完全是明知故問,不用問都知道現在作為世界工廠的廣東製造業凋零到什麼樣了)

「哎呀,不行啊,越來越差呀。」(他的回答跟最近我遇到的每一個工廠老闆一模一樣)

「哎,是啊,也沒辦法,沒事的,大家都很艱難啊。」(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去回答他,也許是要告訴他大家都不好讓他心裡能好受一點?正如大多數國人的愉悅不是來自於自己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創造了多麼大的價值而是來自於其他人混得有多麼慘)。

他搖了搖頭,扛著一垃圾袋的東西走了。

看不到希望的不僅僅目前國內的藝術行業從業者們,不僅僅是藝術院校尚未畢業還在猶豫觀望期盼著藝術市場復興自己也能有一個遠大前程的學子們,這些不僅上有老下有小另外還有一大幫跟著他們出來打拚視他們為領路人帶頭大哥的同鄉,在國內加工業被反盜版反污染反覆打擊在國外又因為國際政治環境的改變而訂單寥寥無幾的雙重打擊的環境下,成為了被過度開發產能卻又沒有更廣大的視野和能力無法依靠創造力完成產業升級的勢必將會成為這個國家前進過程中被拋棄的人。

我想到了黑澤明的《七武士》,想到了小林正樹的《切腹》,想到了在這個數碼時代還在用畫筆在畫布上塗抹的年華不在卻死活不願意承認青春遠去的自己。

目睹一個時代的遠去,目睹一個新世界的到來,卻死死的抓住一些東西不願意放開。

這是一種現實主義?還是一種浪漫?

我不知道。

還在堅持用繪畫的方式,用雕塑的方式,用影像的方式,用行為的方式……

也許我們都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

也許不會……

因為在當代藝術領域裡,媒介本身不具備先進性!

因為藝術只是一種語言,一種武器。

因為我們只是不滿意,不滿意這樣被寫好劇本並被劇透的人生,不滿意這被景觀社會控制並奴役的生活,不滿意這隻能按部就班的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日復一日……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生活!

我們需要用一種新的方式去發出聲音!讓你在漫長的夜裡驚醒!刺破你的耳膜!

藝術只是語言,只是手段,只是武器……

自由才是目的!

藝術家是革命者!

藝術,是在精神層面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

全文完

2018年寫於廣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