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打算徒步連接兩個景點的,所以先去大紅袍,然後穿越山間小道,到水簾洞乘車出來。這個走法也被證明比較合理,因為徒步時基本是往下走,較省力。而且是一路聽着水流飛奔的聲音,容易辨識方向。 到了大紅袍站,就徑直往裡面走,入門不多遠便可看到一些崖刻。文人雅士為了這御封的茶樹耗費了不少筆墨,勞苦大眾也為此付出了巨大辛勞,今日才能令我等後人一睹這茶中極品。順着小路繼續前行,兩邊都是山岩,路旁小溪,溪流順着山勢時而平緩時而急促。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2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3張

拾階而上,過了石門,就能來到茶中之王大紅袍的所在了。我們要去看的其實是大紅袍的母樹,長在巖崖半山處,依稀能夠數出大致5-6棵母樹,母樹左側醒目的刻着“大紅袍”三個字,並用紅漆塗描。在母樹所在崖前的地上,有一柱狀石碑,那就是大紅袍母樹碑。整個大紅袍景點也就這些內容了,走一圈再環視一遍,拍拍照,加起來半小時足矣。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4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5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6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7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8張

稍作停歇之後,我們穿過大紅袍景點,先走一段上坡臺階,然後便是一路向下,直奔水簾洞。後來查看地圖,才知我們是順着流香澗和章堂澗一路走來的。所謂澗,也就是兩山夾一水,這水自然是小溪水。要是放大的話,那就是峽谷了。因為天氣原因,一路全都是水。淙淙的溪流始終水量充沛,巖壁上的水也滴滴答答的滲透着。流香澗到慧苑寺結束,沿途可看的景點有飛來峯、玉柱峯、慧苑寺。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9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0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1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2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3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4張

從大紅袍出來到慧苑寺,大約用半小時。 到了慧苑寺,要從寺廟右側有溪流的那條路走,從這裏一直到水簾洞就是章堂澗。章堂澗裏能看到鷹嘴巖和古崖居。鷹嘴巖顧名思義就是像鷹嘴造型的一塊巨巖。古崖居是建在半山懸崖中,凹進巖壁的巖洞中的民居遺址。能看到許多木結構的框架,屹立至今。武夷茶與其他名茶的最大區別在於生長的位置,武夷巖茶因長在山岩而得其名。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巖茶獨特的韻味。在章堂澗這一路,沿途就可以看到很多這種茶園分佈其中。品種尤以水仙、肉桂為主。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5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6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7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8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19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20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21張

2012 端午重遊武夷山~大紅袍、水簾洞 新聞 第22張

從慧苑寺到水簾洞,大致需要一個小時。 等我們來到水簾洞入口時,已經快5點了,觀光車的末班車最晚就是5點這班。為了免得最後走到景區大門的杯具,我們值得忍痛。不過聽幾個進去看過的遊客說,裡面的水簾洞實在不值得一看,水量很小毫無氣勢。也算是得到一絲慰藉吧。 大紅袍和水簾洞作為一個次要的景區,但是給人帶來的感受卻是不一般。在這裏沒有熙攘的人羣(大紅袍里人還是不算少的)。在流香澗和章堂澗,那一路的清凈和美景,使人置身於世外桃園、徜徉於茶園風光。茶樹的清香與溪水的潺潺,使我們始終沉醉在武夷巖茶的滋潤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