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后壁区顶长社区的关怀据点,在提供老人共餐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独居的阿公、阿嬷因为做菜不方便,常常是早餐随便吃,中午吃一顿共餐,打包回家晚上再吃一顿。顶长社区理事长张美雪找上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城乡创生电力公司」USR计划合作,双方思考的不只是如何为长者设计一份营养菜单,反而更进一步透过举办共煮共食学习活动,与社区居民一起为长者开发符合他们健康营养需求的即食调理包。

 

因为与地方阿公、阿嬷的相处,学生们想到了自己家中的长辈,主动提出要为调理包制作营养标示、设计包装,提升了商品化的程度,将来还可对外销售,为社区增加收益。

 

与地方连结,启发学习动机

「USR计划改变了大学的教学模式,在场域中所累积的实作经验,让学生更有即战力,将来进入职场更容易衔接。」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副校长孙逸民指出。

 

中华医大举办社区长者衰弱评估,为大学教育及社区注入新能量

 

 

当老师带著学生走入社区,与地方产生连结,在真实世界发掘真实议题,与真实的组织一起合作,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好像活过来了一样。他们的学习动机被启发,问题意识更加清晰,各系所专业的跨领域整合,让高龄社会、偏乡、弱势族群、环境等社会议题有了创新的解决方式,更为大学教育注入了能量。

 

台湾农村普遍存在人口老化、外移等问题,位于台南仁德区的中华医大锁定后壁区为场域,提出「城乡创生电力公司」计划,希望借助先前在五条港流域执行社区总体营造的经验,从「食养农创、青银共创、微旅新创、元气医创」四大主轴,协助后壁区发展产业,缩短城乡差距,让城乡的经济图形不再是M型的顶端和谷底,而是O型的供需、产出回路。

 

孙逸民表示,后壁区是台南最北的行政区,虽然不像旧城区拥有许多建筑古迹,在地纯朴的农村生活,却是古台南历史的一部分,尽管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但当地人还是抱持著「无米乐」的乐天知命精神,这些在地美好,应该让更多人看见。

 

回应高龄化需求,打造社区支援体系

位于台中市沙鹿区的静宜大学,以「建构幸福银发生态圈」为目标,透过在地探索、地理实察、实作课程,希望找到熟龄幸福的关键。静宜大学教务长暨计划主持人林家祯表示,台中海线地区老化指数达86%,远高于全市75%的平均值,在长者经济、照顾、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建构幸福银发生态圈」计划,以沙鹿为中心,延伸到清水、梧栖等海线社区,以「在地连结」和「人才培力」为核心,针对高龄照顾进行跨领域整合思考,希望与地方社群串连共同发展,打造在地老化的社区支援体系,回应高龄化社会的需求。

 

今年3月,草湳长青快乐学堂搬迁到老少共学的善水国民中小学,由颜炘怡和方祥明两位老师带领创新创业研究所的学生进入社区,协助打造符合长辈休息、活动与学习的空间,并邀请社区长辈及成员共同参与学习空间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社工系学生也协助与长辈沟通、互动,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及痛点,让空间规划更加完善,并获得台中市社会局设施设备补助。

 

静宜大学透过老少共学进行社区彩绘

 

林家祯认为,幸福银发生态圈计划导入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也因此获得启发,提升了资源应用、网路连结、规划能力。在静宜大学师生协助下,草湳长青快乐学堂的长辈们开心与亲友分享课堂制作的作品,社区也自主发展出桌游、老少共学、手工艺品制作等更多课程,为长辈培养新的兴趣。

 

以科技创新服务,解决社会问题

有别于社科领域的作法,以理工学科为主的逢甲大学,提出打造「中台湾弱势与偏乡行动接送服务支持系统」的USR计划与社会介接,运用科技发展出创新服务,解决社会问题。逢甲大学计划主持人侯胜宗专注于计程车卫星派遣技术研发长达16年,更成立台湾计程车学院,致力于驱动产业结构改变,透过逢甲USR计划,他希望能解决身心障碍、银发、偏乡等三大族群的移动障碍。

 

逢甲大学打造接送服务支持系统,解决三大族群的移动障碍

 

侯胜宗认为,弱势必须要和手中握有资源的强势合作,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此,逢甲大学与台中市政府合作,共同成立「复康巴士与计程车联合派遣」专案团队,透过Donkey Move单一平台的派遣服务,协助台中市政府提供身心障碍者及银发族更便利的到宅接送,避免重复叫车的资源浪费。同时,设计小众包车的旅游包车服务,促进特定族群的社会参与,活络偏乡的社区经济。

 

「研究要跟土地发生关系,才能产生社会影响力。」侯胜宗认为,USR计划让少数人自觉的行动,变成全校性的参与,由一个changemaker找到一群人共同参与、合作,借由跨学院整合能力达到师生共创的目标,促成教育制度改变。此外,不管是大学、社会、学生或政府都需要反思,在执行计划之外,看清问题的本质,尊重社区的主体性,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走入社区。

 

大学发展不能自外于社区,USR计划的推动,不仅深化了大学师生的在地连结,也让更多长期关注土地的努力被看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