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仲裁者。

知识和文化都是动态的,总是无休止地变化和更新。这使得教学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教学,就成了一门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

糟糕的是,净是那些教育领域之外的人在关注这个问题:现如今,老师们在学校教什么?与我在学校时有什么不同?

然而,事实证明,关于教学问题,每过五年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载入超时,点击重试

过去十年中,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数据的运用比内容更重要

例如,在学生成绩方面。

2.教师无处不在

3.媒体大量被复制和共享

数码设备改变了一切。它们提倡个性化,提供对一切事物的直接访问,支持媒体的融合,具有互动性和移动性。尽管教育还没有搞清楚,这种变化最后能给教育带来什么,但上述四个特点让我们感到,我们为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传统教育中,阅读和写作教学生如何读和写,而通过数字方式获取知识,学生要学习的首先也是读和写,但这两者间有独特的细微差别。社会化的想法,多种模式,复杂的标记和策划方法,无穷无尽的缩略语和原语(如同我们成语背后的典故)……流体从一种形式(一条推特)到另一种(YouTube视频)形式,再从另一种形式(YouTube视频推特)到其他形式(GIF动图),最后在Facebook上共享。

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4.应用程序刚刚开始受到青睐

许多教师要么已经放弃了应用程序,要么把应用程序当作可有可无的,或锦上添花的东西,而不是像对待新教科书一般的重视应用程序。

5.移动是第一位的

信息,通信,搜索,购买,身份——这些都离不开移动。

移动学习也是一样。学生们现在可以离开课桌,站起来四处走动学习了。事实上,在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也愿意这样做。同时,监测系统也会辅助学生们学习。

他们可以通过即时通话软体与其他教室的学生进行交流,参与校际合作,进行项目式学习,并在现实中的当地社区参与体验式学习。

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些东西带给教育的巨大变化。

6.公平和认同对学生来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在21世纪,公平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20世纪90年代,赤裸裸的追求利润、企业逐利的贪婪和系统化的政策导向还都不那么突出。而「占领华尔街」运动改变了这一点,千禧一代将这一现象作为他们这一代的重要特征。

注: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要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开罗解放广场。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

「占领华尔街」运动

技术、社会经济问题、语言障碍、与文化无关的标准化评估、WiFi速度和其他许多问题不再是小众话题,而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和社区参与中必须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如果仅仅是内容的教授和传承,那已经不够了。

教师常常充当著外交官的角色:解释和维护著非常糟糕的学校政策,也起著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作用。

7.学生和老师始终保持联系

老师们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一起学习、计划、出版、分享和合作,然后也会支持他们的学生和其他同学做同样的事。

第一步是帮助学生找到潜在的合作者——最好与讲不同语言的人一起合作。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我猜想,能够做到这些的学生不会很多。

8.数字游戏实际上对学习很有帮助

比如,它是复习内容的最佳方式之一。

你可以想像一下,这种观点在25年前会有多奇怪。

9.技术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

在教育领域,一个沉睡中的巨人(除了父母外)就是适应性软体。这是教育的杀手级应用,因为它在努力理解一个新的世界和新的期望。

现在有一些应用程序能够适应学生自身的个性表现,这是教师所不能的。是的,他们可以而且将会取代教师,完成许多以技能为基础的任务,在不降低效率的情况下,这些任务可以自动完成。

而在以课程为主干的教育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任务。

10.信息无处不在,但智慧却稀缺

作为老师,你试著说服学生听你解释,欧洲人是如何为了追求宗教自由而来到美国的。而他们却可以在45秒内用Google搜索,或者访问YouTube频道,以了解该事件。还可以从牛津大学教授那里下载iTunesU课程,专门学习该事件。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21 世纪,教师们必须对此做出回应,是继续为假装对变化一无所知的教育机构服务,还是按学生们的意愿,为学生们服务?你会怎么做呢?在课堂上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做?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后阅读这些东西以获得乐趣吗?

这是全世界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如何改变!

原文链接:

teachthought.com/the-fu

来源:teachthought

作者:Terry Heick

智能观 编译

—完—

亲爱的朋友:

在读这篇文章前,你是否思考过教育在之前几年的变化?教育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时光中,随著时代的发展慢慢演变。当我们暮然回首时,发现变化已经如此之大。你看到的教育,还有哪些变化?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启思。祝安! 智能观 一米 2018-7-2 于北京中关村

想知道AI加教育领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领域更多的干货?

想了解更多专家的「智能观」?

请前往:www.智能观.com。

声明:

编译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行业新思想、新观点及新动态,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观观点。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