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特有的青春气息。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是作家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某女子中学一群高三女生的学习生活。高中生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这本小说里,得以很好地展现。

这一群高中女生,她们天真烂漫,又因各自成长的环境不同,有著不同的个性。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不断探索,这个群体昂扬向上的朝气,让人能够感觉到那个年代特有的、诗情勃发的青春热情。

《青春万岁》里的主要人物有郑波、杨蔷云等一些学生党员,她们对生活困难、思想落后的女学生,如天主教会「仁慈堂」中长大的孤儿呼玛丽、出身资本家家庭的苏宁,和一心想当科学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李春等人,进行热心帮助和引导,使她们最终都能融入到学校的大环境中来,取得共同进步。

下面我从文学赏析角度,分析一下王蒙小说《青春万岁》。

这部小说,写于新中国初成立之时,有著特有的时代背景。读者看见的是以郑波、杨蔷云、李春、呼玛丽等为代表的高中女生的故事,她们努力投身国家建设,积极引导同学参加各种先进性教育。

在这部小说里,看过这一群形象、性格各异的女生,心里总觉得遗憾,觉得她们处于青春的岁月,却一个个过于老成,有时让人有不忍直视的感觉。

我无意否定小说人物对生活们的热情,也没有否定王蒙创造小说的初衷。我总觉得,在青春时期,每个人心底都有种种美好的愿景,当青春不能自主,过多地随著社会潮流而妥协和顺大流时,青春的风采里头,被削弱的成分就会明显增多。

小说反映的是生活,我以为格局和气质很重要。尽管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我以为,青春时期,无论处于什么年代,属于自身独有的境界和气质如果缺失过多,这本身就是一种憾事。

因此,小说里那个处于被帮助的李春的角色,她被「帮助」的原因是因为她一心沉浸于学习,只想当科学家。

我倒觉得,李春身上被批判的东西,恰恰是我所欣赏的。我欣赏的原因,并非因为她一心只知道学习,而是在李春的身上,有她自己存在,有她独有的个性的东西存在,这种独立而坚守的气质,往往才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为缺失的。(完)

世界是一本书,人生是一份缘。请关注兰阇读书,让我们共同交流和进步~


《青春万岁》是文坛老将王蒙先生初涉文坛最早文学作品。是年一九五三年,他刚满十九岁,小说写完,由于历史的大变幻,据说是不合时宜,没有写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群众出版一拖再拖,至到作者倒霉流放新疆…时隔二十六年,一九七九年五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才予以出版同读者见面。王蒙先生年已四十五岁了。小说以女七中高三班快要毕业的一群天真活泼,积极向上女中学:袁新枝、郑波、杨啬云、李春、吴长福等人物学习成长为内容,描写新中国开始时她们的思想心理变化,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全心全意为国家建设准备贡献一切,牺牲一切豪情壮志。全书共分38章。 笔调欢快流畅,处处洋溢著青春女中学们在那个全新时代那种纯洁,向上、团结友爱,战胜困难 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嵩高品德。反映了新建立起来的新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特别是新成长的一代青年对于党.毛主席、刚成立的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期待无限忠诚。作者曾不无谦虚地说:"头一遭拿起笔来,胆怯写著这部不象样子的作品,现在读起来,它是多么天真,多么幼稚啊!"。但它毕竟是反映那时社会,那时人们,尤其是描写女中学生们生活学习,精神面貌一部难得地有教育意义的好小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