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百年的画坛上,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与恩师弘一大师的《护生画集》盟约,可以说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师生佳话。贯穿丰子恺一生,丰子恺用毕生精力坚守的这个盟约,即使在过去了几十年之久的今天,依然让人慨然心动,心生敬仰。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 炙人口。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李叔同,老师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李叔同出家为僧之后,丰子恺后来也追随恩师皈依佛门,再做弘一大师的佛门弟子。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从此皈依佛门。

  1928年,弘一大师50整寿。为了恭贺恩师寿诞,31岁的丰子恺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主意,画50幅画组成《护生画集》,请恩师在每一页上题字。师生共同完成画集之后,他又对恩师说,自己还要画《护生画集》第二集,那将是60幅作品,祝贺恩师的60整寿;然后,每十年增加一集,第三集70幅,祝贺恩师70大寿;第四集80幅,祝贺恩师80大寿;第五集90幅,祝贺恩师90高寿;第六集是100幅,祝贺恩师百岁!

  也就是从1928年开始,在丰子恺的心中有了这个神圣无比的盟约,这是一个心灵的诺言,他以此向恩师,也向世人表达自己对恩师的尊敬与钦佩,也是他借此请恩师指点的契机。

  到了1931年冬天,尽管弘一大师刚过50岁不久,但是,敬师心切的丰子恺,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二集60幅作品的《护生画集》。他把作品拿给恩师看,恩师非常高兴,在每一幅作品上题字。而《护生画集》也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一时盛事。

  想像当年,这是书画界一件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可是,十多年之后,当丰子恺准备要画第三集以为恩师提前庆70大寿的时候,让他敬仰的恩师突然在63岁的年龄溘然去世了。

  悲痛欲绝的丰子恺在痛悼恩师的同时,没有忘记师生的那个盟约。他暗自决定,即使恩师不在人世了,他依然要信守盟约,坚持画完当初约定的全部六集《护生画集》。

  而他从恩师仅仅63岁的年龄遽然离世的现实中,自己的心中也隐隐多了一分担忧,他想自己不能再按照原来的10年画一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画了,要抓紧时间,趁自己身体还好的时候完成夙愿,不能给师生的盟约再留下遗憾。

  弘一大师在世的时候,丰子恺把它看成是送给恩师的寿礼;弘一大师圆寂之后,他把它看成是对恩师的怀念。丰子恺没有给自己,也没有给恩师留下遗憾,他提前 悄悄地画完了全部作品,在恩师百年冥寿的时候,人们不仅仅看到了一百幅作品的第六集《护生画集》,而且看到了全部六集作品。唯一的遗憾,是后来的四集没有 了恩师弘一大师的题字。而此时,丰子恺,已经离世四年了。


师生两人极有缘法。

李叔同温柔高雅,举手投足间有夺人心魄的宝相,丰子恺对他极为崇拜。夏丏尊曾经说:「子恺被李叔同迷住了!」

丰子恺说"布衣布鞋的李先生,与洋装时代的李先生、曲襟背心时代的李先生,判若三人。」

叶圣陶记载,丰子恺和夏丐尊请弘一法师在功德林吃饭,邀叶作陪。法师靠窗静坐,手捻佛珠,昔日学生和旧友默然相陪,这样的沉静丝毫不觉得冷场和尴尬,而是自然。

丰子恺回忆,少年时代在小学唱的祖国歌,就是李叔同编曲填词。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据我所知,当时中国能作曲又作歌的乐家,也只有先生一人。

丰子恺这样描写老师李叔同的茶花女扮相:「鬈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著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李叔同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被世人视为珍宝,鲁迅、郭沫若、徐悲鸿都藏有李的墨宝。刘质平更是将老师的墨宝视作生命。抗战时,刘质平曾解开衣服伏在箱子上,用身体为箱内老师墨宝遮蔽风雨,为此病得奄奄一息。

丰子恺曾请弘一法师给自己的居所起名,弘一让他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喜欢又能互相搭配的字,然后将纸片搓成团,放在佛像的供桌上抓阄,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丰子恺连著两次抓到「缘」字,于是为居命名「缘缘堂」。法师当即为他写了横额,以后丰无论迁居何处,此横额都挂在他的居室内。

李叔同在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一日,一位学生被某老师怀疑偷窃,丰子恺出面抱打不平,情急之下给了该老师一拳。被打的老师坚持要开除丰子恺,李叔同说:「学生打老师固然不对,不过老师也有错,说明老师没有把学生教育好。」最后,在李的努力下,丰子恺只是被记过一次,免于被开除的厄运。

弘一法师在出家前夕把很多藏书送给了丰子恺。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回忆道:「出家的前晚,他叫我和同学叶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送给我们三人。第二天,我们三人送他到虎跑。我们回来分得了他的『遗产』,再去望他时,他已光著头皮,穿著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我从此改口,称他为『法师』。」

丰子恺三十岁生日时,礼弘一为皈依师,在他的居室「缘缘堂」中举行了皈依三宝的仪式,由法师赐名「婴行」。

丰计划出一套画集祝贺其师五十寿辰,并计划其师五十岁时,出五十幅,到六十岁时,出六十幅。丰子恺听罢其师之言,决定将画集定名为「戒杀画集」。弘一建议改「戒杀」为「护生」。1929年2月,《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但丰子恺的画集不辍。逢弘一法师七十、八十、九十、一百诞辰,皆以画集纪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