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东北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我念的大学,是一所东北迁到关内的大学,老师大半都是东北人。

他们幽默,开朗,大方。比如说我们有个老师,他上课的时候看见同学睡觉,他就会批评他说:你睡觉没什么的,太累了可以睡,但是你上课打呼噜就不对了,然后下面的同学就开始爆笑 。

东北厨师的厨艺似乎是不太好,我记得伙食团当时供应的饭菜,真的不好吃,那个青椒切碎了,拌一点盐就算是一个凉拌菜卖给我们同学。

寒假,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留在学校没有回家,东北人的老师知道啦,就请我到他们家去吃饭,卤猪蹄啊,真的不错啊。那个时候,我也没有觉得东北人特别能喝酒。

后来工作之后,我还常驻东北那边,工作了差不多两年多,接触的同事,当然都是东北人呢。

这个时候稍微有一点点变化了,东北人很喜欢喝酒,好吹牛,好说大话,谈事情的时候,很好沟通,什么都会答应,最后做事情的时候就很难落实。

我做市场销售工作,人生没有能够收回的第一笔货款,就出在东北的鞍山。我第一次喝酒失忆,也是在东北吉林。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东北人还是比较可以,和其他省份比并没有很明确的优点或者缺点,东北人有的优点其他省市也有,东北人有的缺点在别的地方还是有。

我那个时候,到长白山去旅游跟著团,至今我都还记得那个导游,对人很热情很善良,根本就没有现在导游578糟的样子。

真正感觉东北人的变化大了,是在这四五年,我依然还是坚持认为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好的,但是好的东北人似乎没有话语权,大多数好的东北人似乎被边缘化了。

全面垄断话语权的都是一帮什么人?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东北人动不动就说:干哈呢,瞅啥呢,行不行削你……这种语言有些令人反感。

媒体上遇到的东北人更不好,动不动就来666,老铁,双击,勒西瓜,啃大猪蹄,吃整块肥肉,还吧唧嘴……真正那些好的,踏踏实实的东北人呢?他们一定还在,只是他们没有影响力。

你觉得我说的对吗?有不同意见请留言吧。

轻轻一点,加个关注

因为父亲50年代曾经在东北辽宁工作,小时候经常听他讲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上学后,天天唱《高高的兴安岭》、《松花江上》这些歌,通过《林海雪原》小人书知道了杨子荣、座山雕和许大马棒,还学习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荣事迹。以后陆陆续续知道了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一汽解放牌卡车和北大荒、鸭绿江、乌苏里江……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大东北,共和国长子——那是老厉害了!

去年从河北承德出关,山海关进关,经内蒙古赤峰——通辽——乌兰浩特——阿荣旗——牙克石——呼伦贝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满归,进黑龙江。从北极村——黑河——哈尔滨——长春——沈阳,最后朝觐海城大悲寺。

购买了俄罗斯套娃、山蘑菇和黑龙江鱼干,品尝了哈尔滨红肠和大马哈鱼贴饼子,参观了悠久的索菲亚大教堂、马迭尔宾馆、太阳岛、伪皇宫、刘老根大舞台,领略了大东北白山黑水的辽阔美丽,看到了真真的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呼吸了连绵千里的大兴安岭的富氧离子空气,吃到了原汁原味的杀猪菜、小鸡炖蘑菇和喷喷香的五常大米饭。从平原到森林,越河流过草原,看村庄走城市;从乡间的人欢马叫到林海的松涛阵阵,从云中扁舟到雾里听雨,从一车一人的游游荡荡到忽然间的熙熙攘攘,从边境城市的异国情调到淳朴喜庆的二人转。——大东北,我来了,我已忘记了回家的路!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令人陶醉的大(小)兴安岭,浪漫依然的太阳岛,……我朝思暮想,我寝食难安,我又回来了!


呃。。。我就是一个东北人,可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尴尬!但我说说我对东北人的印象吧!虽然我是一个东北人,但平时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喜欢观察人的!所以东北人其实对我的首先印象就是挺爽朗的!我说的这个是大多数的东北人哈!咱别拿那种自闭症的人来说话!大多数东北人其实还是很爽朗很大气的!也很喜欢结交朋友!

所以这就是我对东北人的印象,要说有没有啥改变的话,我觉得随著时间的变化,可能很多东北人都学的尖了,这就是我觉得的变化吧!哈哈哈!这个尖咋说呢?就是很多东东北人如今随著科技的发展啊!大家都有手机了!比如打个比方哈!要是街边有一个老太太摔了,要是这事发生在原先,我想肯定会有很多好心的东北人上前去搀扶起来,但是随著各种信息的进入,很多东北人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看见这种事大家都会想是不是在讹人呢!所以我觉得要说变化,这可能就是变化,但这也是社会的变化,没法说好与不好!可能是骗子多了,造成的!但我喜欢东北人始终都是那么热情、善于交朋友的、好客的东北人!还有就是东北人的幽默劲,还是挺好的!东北人其实都挺幽默的!不管什么性格的人,说起话来都能开几句玩笑,我觉得还是很好的!而且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要是幽默起来真的挺逗得!所以啊!东北的印象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菜码特别大,人特别热情,二人转特别逗之类的,还有这边的冰雪文化都是东北的印象啊!


小时候 我们这曾经发生一起特别严重的刑事案件 公园门口一菜店 女店主和一女顾客被杀 罪犯跑了 不过没多久 警察就抓到了 那家伙东北人吸毒的 因为毒瘾犯了 去菜店抢钱 杀了女店主 正好进来一女顾客进来买菜 又杀了女顾客跑了 这个事情我对东北人印象特别不好 但是长大了 也认识了一些东北人 他们说话幽默 能说会道 特别讲所谓的义气 也特别懂得赚钱之道 但是他们出来不会做低层劳动者 比如当农民工当建筑工人 还有一点我比较纳闷 东北人为什么在快手上那么低俗 现实生活东北人是那样吗?我不认为是那样


来答一下。对于东北人的印象,其实有些妖魔化了。客观的说,全国各地人有的优缺点在东北人身上都有体现,并没有什么特别。

不过搜集了身边外地朋友的看法,对东北的最直接印象还是风趣,春晚东北小品风遍全国不可疏视,还有乡材爱情等东北题材电视剧热播,也起到极为关键作用。

如果你有东北朋友,他们也一定会给你带来欢声笑语。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很健谈,因为东北人骨子里有股子幽默感,平时经常互相开个玩笑, 也挺爱自黑,你听著我们唠嗑好像在打架,好大嗓门,其实我们自嗨得不错。

东北女人例如那英,地球人都知道她敢爱敢恨,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东北女人都剽悍,都五大三粗么?其实不是的,总体来说东北女人给人女汉子形象,因为个子普遍不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豪爽大方,不拘小节,但我们也有风情万种,小家碧玉的一面。出门在外非常给老爷们面子,回家老公是不是跪搓衣板就不晓得了哈,看各样情况,当然了老爷们跪搓衣板这个太少见了,挺好的俩口子整成奴仆关系干啥。

东北人喜欢烧烤,喝点小酒是真的。几个人相约吃法,烧烤火锅烤肉都是首选。酒喝想来也不会扭扭捏捏,比较的直爽。办事起来不墨迹,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关系处好了更是热情体贴。

(xtm)


第一,涸泽而渔。(见雪乡旅游)

第二,损人不利己。

第三,吃相太难看。(南方的老板到东北投资之后,与「地头蛇」打交道得出的结论,最终得出「不过山海关」的结论)

第四,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霸业一壶茶。酒桌上称兄道弟,千好万好假仗义,第二天酒醒了全放屁!


你是东北人吗?如果是你是否自豪呢?东北人难道没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吗?同一个民族为什么把界限分的如此清晰?

东北印象

如果给东北人贴标签,东北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大面积的粮田,冬天很寒冷,经济实力全国倒数,东北人人高马大,东北姑娘身材很好,东北是重工业的集中区,东北人都很会搞笑等等。最重要的还是东北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现在很多地区的人对东北人都带个有色眼镜在看,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首先是东北最近这十几年经济落后,让很多地方的人看不起了,这也可以理解,穷的地方很难让人去理解你,这跟人穷差不多是一个道理,人穷很多时候是没有话语权的,即使你做的对,人家也未必相信你!这或许是最大的原因!第二点是部分东北人的性格过于火爆,粘火就著,而且太过固执,不愿守规矩,不求人就办不了事等!如此的这些让东北人在全国的口碑不好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东北人不比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差?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优势巨大,为祖国的建设献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一点却没有在日后的发展中得到认可!这也是东北人不服南方人的重要一点!再说东北人的性格,直爽,热情好客,东北人豁达,东北人不愿斤斤计较,东北人更真诚,这些优点却全部被最近的几处负面新闻抹杀了,虽然是经营者不对,但是必定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不能以点概面,这就过于武断了,南方人也出过天价宾馆,被导游殴打强迫的事情,也有过假冒产品盛行的时候,但是如果一个民族只抓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也显得气量不足了!问题出了,气氛吗?当然是,因为那让消费者蒙羞和损失了,所以对待此类事件绝对不能手软,应该一查到底,重重处罚。但是不要攻击无辜的群众,这样才是和谐的社会!


对东北的第一印象就是粮食富足五谷丰登,因为本山大叔是东北的嘛,所以觉得无论是东北男人还是东北女人都特别幽默搞笑甚至有点民风彪悍,最后一点就是东北很冷觉得东北人很抗冻。随著年纪的不断增张,懂得的道理还有接触的事物不断变多,我越来越觉得不应该给一个地方贴上永久固定的标签。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现在的东北我觉得真不想南方人想的那样民风彪悍,也不是电视剧里那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还有就是东北虽然冷,但是屋子里面有暖气,没事的时候不出门根本不会觉得自己是在过冬天。最后一点就是快手火山小视频里那些东北直播红人,真的只会在那些软体里看见,现实生活中的东北人还是豪爽热情好客,很少斤斤计较的。至于那些总被拿来调侃的『你瞅啥,瞅你咋的』这些段子,真的只是拿来调侃的,不能因为一些有的没的而把东北人优点抹杀掉!以上内容为悟空问答长春那些事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很显然不同代的人对于东北的第一印象是不一样的,就拿我们父辈来说,东北就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工业的骄傲,我们这一辈来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赵本山、小沈阳的二人转都是很好的印象。

当然也因为近些年东北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度落后于东南沿海和内地的发展,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困难都是暂时的,东北人乐观向上,大方豪爽的性格这些根上的东西都没有变。所以,无论第一印象好与坏,而后又是否发生改变,就像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面说得那样,如果你爱他,请带他去东北,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带他去东北,因为那是地狱。


小时候看到他们全是社会人。工作了出差外地只要说东北什么行业全是你们东北人,什么不好,我就给他们纠正,我是辽宁人,你说的那些不要脸的人不是我们那的。看到在一,二线城市当黄牛的,黑导游中介的,扰乱公共秩序的家乡人,你们给后代人留点脸吧。我不是东北那疙瘩的,我是辽宁人,我们尊崇公序良德,不惹事但是不怕事。也是嫉恶如仇,善待友人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