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看了几次,仍然觉得细节处理得毫无破绽的一部作品。

如果要探讨精神疾病发展的进程,本片是非常适合的入门电影。在探讨成因或风险因子的时候多半会从个人性格、家庭遗传与外在环境刺激下去探讨。Nina身为芭蕾舞团名伶,性格压抑、自律、追求完美,容易过度谴责自己而产生高焦虑,其性格养成也可以从母亲的态度窥知一二。母亲过去也是芭蕾舞者,女儿是她实现未完成梦想的希望。在非常保守、控制、严厉且言语批判的教育环境底下,Nina的情绪状态犹如一颗未爆弹,在过去顺遂的表演路途上从未失衡爆发。所以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一个失衡的过程。Nina的失衡来自两个层面: 认同危机与情欲解放。

Nina的自我认同所遭受的第一个挑战,来自于角色诠释。从表面的概念而言,黑天鹅角色诠释不到精髓是她事业遭受挑战而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关卡;从里层的概念而言,她将自身情感经历透射到白天鹅的角色脉络里,关于渴望被爱、成为唯一、与逐渐蔓延的嫉妒。Lily身为一个理想的黑天鹅形象(或是Nina投射的认定),是Nina所没有的、所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的向往--自由、洒脱、充满性魅力。有一种说法叫做「入戏太深」,但若是对自我的认知和角色相差很远,要切割或区分并不是那么困难。「入戏」多半是来自部分与角色共通的情绪经验,使得诠释的过程为了完全进入角色,挖掘更多角色与自身的连结、或是甚至因渐渐画不清自我在现实与戏中的区别,也将本来不相同的本质透过重新解读、诠释而合而为一,最后招致相似的生命结局。


Lily是使她内在失衡的关键的存在。就表面而言,她就是个优秀且威胁Nina首席地位的新进,拥有诠释黑天鹅的天生气质。但更深的层面是,她更是Nina强烈向往的理想我,同时又挑动著她情欲的神经,挑战她几十年来所压抑的自我。或者可以说,在Nina的内心确实潜藏了一只黑天鹅长久以来被保守的环境与高压的表演事业所压抑,直到舞码里遇见了黑天鹅这个角色,舞码外遇到了Lily。

故事前半慢慢一步一步堆砌Nina所处的压力,令人屏息喘不过气。无意识重复抓背是她逐渐恶化的焦虑表征。临床上可见例如拔毛症,或是较常见、不太造成生活严重影响的如啃指甲等反复性行为都可能是焦虑情绪的反应。较为敏感、易焦虑型的性格,也容易对于细节做过多的解读。当解读渐渐偏离现实,对于外在环境的认知就会逐渐从原本的样子开始瓦解。在高压且负面情绪底下多半是朝向负面发展。这是发展中期Nina的样子,开始看到虚实难分的画面,开始对于导演对她的情感或信任产生怀疑,开始怀疑Lily别有企图,认为团员都等著看她笑话,认为母亲从不认可她的能力。在现实的临床上,妄想症多半从这样细碎的偏离解读开始慢慢累积成对整个外界的扭曲认知。


公演前一晚的放纵之夜是压垮Nina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整个故事最重要的转捩点。药物使用对精神疾病的诱发一直是有许多研究专注的议题。无论是否间接造成慢性精神病的诱发,在药物发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急性幻觉、谵妄、认知功能短暂失功能等则是可以确定的。透过药物使用的桥段,诱发的Nina释放出她压抑已久已蠢蠢欲动的渴望--当然许多人认同高潮的点来自蜜拉库尼斯和娜塔莉波曼的女女床戏。关于当晚究竟是不是母亲强行闯入,这似乎是观众一直讨论的点。就戏剧效果,母亲的闯入也许对于角色所处极端恐惧与焦虑的困境有增色效果;但逻辑上我认为是她个人内心的黑天鹅爆发--那个她被强烈吸引或甚至渴望自己成为的形象,透过虚实难辨的性幻想完全无防备地展翼--就如同她从她肩膀上看到犹如蜕变般萌生羽翼的幻觉。

失衡之后的她打翻了情欲渴望、嫉妒与强烈的反抗情绪,打乱了要务行程,又在带著未整理情绪赶到预演现场后发现前晚那场云雨并不是真的,使她终于来到崩溃边缘。精神耗弱的状态导致注意力失焦,也使得前半白天鹅的表现有些许失常,但加深的自我谴责与演出压力反而把她带至绝境。强烈恐惧临场换角的情绪激发下终于迫使她奋起对抗心魔,刺死那个要来替换她角色的幻觉Lily。然而从来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终究是自己,她无意识其实刺死的是那个阻挡成魔的自己。这个实际发生却也同时象征性的动作使她终于成功蜕变、引领她至令人惊叹完美的黑天鹅灵魂中。然而当她结束黑天鹅的桥段,要回来面对原本的自己--白天鹅--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杀死了旧的自己。呼应般地拖著濒死的身躯登上舞台,完成最后完美结局,然后让那个蜕变前的自己和这个角色一起死亡。

最后故事结束在幕拉起之后,大家围观,导演不舍地肯定了她的完美演出。 「不疯魔不成活 」 ,从艺术的角度而言,由生命写下的篇章永远是最无可取代的。人类的精神能够有很宽广的可塑性,这部作品让我最惊艳的是把「对外界的抽象诠释」以具体的画面和情节作详尽的诠释。虚与实在画面呈现和剧情推进上都和谐地交融,打造出令观众感到难辨的悬疑惊悚的氛围;精湛的演技、完美的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交响曲则把交付灵魂的悲壮发挥地淋漓尽致。个人认为虽然整体故事有非常强的戏剧张力,在精神状态的进程上却是非常贴近现实--每一个被大众认为发病时看似戏剧化的精神疾病,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渐渐崩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