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位专业营业人员,我只是一位寻常百姓,追求自己到底一天要怎么吃才健康?可以指正我的观念,但不要笔战。
我以前一早起床就会打豆浆,总觉得越浓越淳也越好,就算去买现成的,也会一天喝完一瓶,总觉得自己喝的好健康。其实若以下图的介绍,我2000 CC 无糖豆浆喝完了,我己经吃了 8 份蛋白质,加上自己的其它蛋白质肉类,几乎超标 ,我想大家都一样。

我一向用蛋白质>菜>淀粉 的顺序在饮食,但饭真的只吃一点点。自从二个月前我们家那个有血糖过高的现象,刚好这个也出版2018年版的,我就认真的去算,去秤。我才发现,人一天只需要那么一点点肉,而我们都摄取过多了,麦当劳的无骨鸡腿排,一片近 100克,就是人一天的一份肉类,若你吃炸鸡餐,还再二块炸鸡,我想蛋白质就摄取三份以上了。

而看过一篇报导,我们似乎正常人饮食,都是蛋白质及淀粉过多,蔬果太少,而蔬菜吃多对人体较无害,蛋白质、肉、淀粉就比较有影响了。
在打精力汤、绿拿铁时,我都人会菜打好多,反正只要加柠檬、苹果、凤梨的绿拿铁不会难喝到哪去。但红色、绿色东西打一起,就变的色好糟 ,但一定很营养。

记得好像有医生说过,人体最好一天能摄取超过 35种东西,营养才会到位,但尽量不要加工的食品,要食物。

大家快来检查,你是不是真的如我所说的,蛋白质及淀粉过量,而菜太少吃呢?

我用男生来举例: 请依照自己的运动量来算。

但政府做的表,什么叫一份? 其实好难喔。 

其实你只要真的很认真去量,例如: 豆鱼蛋肉类的份量表,黄豆也等于一份蛋白质,只有 20公克,真的很少,到底有多少? 且真的打出来的豆浆要好喝,至少要 40公克右上水 460CC ,你才有喝超市卖的无糖豆浆口感及浓度 (不要忘了,这样一杯 40克黄豆去打的豆浆,己占了你一天二份蛋白质了)

这就是 20公克黄豆的份量。(大概 50颗)=1份豆鱼蛋内类

40公克重的黄豆 (约 100颗)=2 份 豆鱼蛋内类

淀粉类的一份 (成人依正常活动强度,大概一天 3 碗到 4 碗)

其实可以用五榖米或 16 榖米去打米浆,要加一点点花生 ,若不太爱喝无糖的就得加糖。

水果类,一天只要 2 - 4 份

看到没,香蕉大根就等于二份了。或水果 100公克就一份了,水果很重,100公克也一点点。这也是很常过量的食物。

再来是乳制品,我看过很多人都把鲜奶当水喝,但人体一天只需要 1.5- 2 杯,所谓的一杯才 240CC,你是不是也常常过量呀?

菜,我觉得不太用去刻意看,若有在喝精力汤或绿拿铁的,菜都会足够。

油及坚果,吃好油,或油是起锅再放,用凉拌的比较不会因为加温高温而产生毒素,若炒菜,就用水去炒,加 50CC 水在锅裹,放菜下去,或先放水再放油 (这样油的温度就不会超过 100度) 炒起来的菜也会油油又亮亮。

有时晚上肚子饿时 ,可以吃坚果取代零食,再喝水,就会有饱足感喔 。最好挑原味的,因为调味的会让你越吃越想吃,别忘了,坚果也是油呀 。你是在吃油喔。也是有高热量的。

要健康,要挑对食物,而不是食品。


*最下方有 QR CODE 可以去下载,怕上传到网路图片不够大。

  为培养民众建立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国民健康署参考国际饮食指标趋势、我国国民饮食摄取状况及凝聚各界共识后,检讨修正100年公布之「每日饮食指南」等文件,发展出符合国人营养需求现况及国际饮食指标趋势之107年最新版「每日饮食指南」等各项以均衡饮食为目的之健康饮食建议。

蔬菜水果吃太少 蛋白质淀粉常过量 国人饮食型态普遍未达均衡饮食
    依据国民健康署2013- 2016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我国19~64岁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摄取不足1.5杯高达99.8%,坚果种子不足1份的为91%,蔬菜摄取量不足3份为86%,水果摄取量不足2份亦为86%。另外,以每日需求热量2000大卡之六大类饮食建议量估算,我国19~64岁成人每日平均豆鱼蛋肉摄取超过建议摄取量6份有53%、全榖杂粮摄取超过建议摄取量3碗有49%、油脂类超过建议摄取量5茶匙的有39%,显示国人在摄取六大类食物有极高的比例未达到均衡饮食。
    国民健康署指出均衡饮食为维持健康的基础,「均衡饮食」为每日由饮食中获得身体所需且足量的各种营养素,且吃入与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六大类」食物包括全谷杂粮类、豆鱼蛋肉类、蔬菜类、水果类、乳品类、油脂及坚果种子类,每类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素,因此每类食物都要吃到建议量,才能达到均衡。饮食不均衡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包括营养素缺乏、过多或不均衡而导致体重过轻、过重、肥胖、慢性病等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水果及蔬菜摄取不足,造成全球约14%胃肠道癌症死亡,11%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及9%中风死亡,而摄取足量的蔬菜及水果,可以预防如心脏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
    为协助民众培养均衡且适量的饮食型态,国民健康署除公布107年最新版之「每日饮食指南」,也同时公布「国民饮食指标」及婴儿期、幼儿期、1-2年级学童期、3-6年级学童期、青春期、男士、女士、孕产期、更年期与老年期等10个生命期营养建议,发展出符合国人营养需求现况及国际饮食指标趋势之各项健康饮食建议。国民健康署也关心素食者之营养状况,亦同时更新「素食饮食指南」等内容。

每日饮食指南教您均衡饮食 让您「体重没烦恼 精神百倍佳 健康跟著来」
    107年最新版「每日饮食指南」强调『均衡饮食』的意义,并教导民众实际作法,修正重点包括:
1. 「全谷根茎类」用词修正为「全榖杂粮类」:改用「杂粮」的名称取代「根茎」,让民众对于「全榖杂粮类」能有更广泛的认知,全榖杂粮类除了民众熟悉的谷类,如稻米、大麦、玉米等,还包括根茎类的薯类,食用其种子的豆类和食用其果实的富含淀粉食物,如红豆、绿豆、皇帝豆、栗子、菱角等。
2. 调整「蛋」在蛋白质食物来源的顺序,由「豆>鱼>肉>蛋类」修正为「豆>鱼>蛋>肉类」:蛋白质食物类的选择时,为避免同时吃入不利健康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选择这类食物应有其优先顺序,原该类别为「豆鱼肉蛋类」,表示建议选择的优先顺序为豆类、鱼类与海鲜、禽肉、畜肉、蛋类,但近年研究显示蛋的摄取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和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不具关联性,加上蛋所含的营养丰富,故建议选择的优先顺序修正为「豆鱼蛋肉类」。 
3. 不再强调乳品需选用低脂或脱脂为佳的说法,将「低脂乳品类」名称改成「乳品类」:过去低脂乳品被认为有减少脂肪摄取之好处,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并不会因为摄取全脂乳品,而提升慢性病风险或造成体重增加。全脂与低脂乳品好处相同,建议每日摄取1.5-2杯乳品类,增进钙质摄取,保持骨质健康。

    国民健康署提醒国人宜遵守「每日饮食指南」之建议,养成正确的均衡饮食习惯,确保身体健康,维持理想体重,精神奕奕度过每一天。各项饮食建议及相关讯息,可于国民健康署网站/健康主题/健康生活/国民营养/相关出版品(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0)查询及下载。  

QRcor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