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在陪孩子写作业,因为说话口气不好,把孩子说哭了,我公公推门进来就骂我,还扬言,以后见我一次骂我一次,见我一次打我一次。”

  因为教育理念不和,上海一个公公跟儿媳,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打了起来,儿媳气愤之下报了警。

  “她把我一把推到地下,你看我胳膊上的伤,这叫虐待老人!我当了40多年老师,没见过这样带孩子的,拿个棍子,边打边骂。”

  公公也不示弱,在警察面前数落起对儿媳的不满,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在警察面前争得面红耳赤。

  有网友觉得这位公公太多事,教育孩子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公公不该直接对儿媳指手画脚。

  也有网友觉得,隔代亲真的没有道理可讲,还举了自己身上的例子。

  这两个人到底谁对谁错,我们旁观者无法评判,但是这件事却值得我们深思。

  有机构做过调查,我国由祖辈照看和监护孙辈的家庭约占16.7%,大城市比例更高,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将近一半。

  因为生活压力大,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工,带孩子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老人身上,时代不同,文化水平不同,两代人之间教育孩子理念就会不同,由此引发的种种矛盾,就浮在了桌面上。

  解决隔代教育的矛盾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不得不去正视的社会大课题。

  02

  奶奶嫌孩子穿得少,妈妈却觉得孩子穿太多;

  奶奶追着孩子喂饭,妈妈要求吃饭就要在饭桌上;

  妈妈让孩子上特长班,奶奶觉得这是给孩子增加负担;

  孩子犯了错,妈妈要严厉批评,奶奶却在一边拦着,“算了算了,他还是个孩子”;

  ......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老人带孩子的家庭都能看到。

  我也是跟婆婆一起住,前几天因为孩子的问题,我跟婆婆之间有了不同意见。

  我儿子已经八岁,在家里除了做作业之外,剩下的时间要么看电视,要么吵着要出去玩。

  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说,家长除了要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平时也要让他们做点简单家务,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我要求儿子,以后每个周他要洗两次碗,还要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儿子还没反对,却先遭到了婆婆的阻挠。

  “哪有你这样当妈的?孩子还这么小就让他干活,你怎么这么狠心?不用孩子做,我替他做。”这个话题只能这样不了了之了。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教育的统一性。

  担负孩子教育重任的人,在育儿观念上一定要保持一致,如果总是一个人搭台,一个人拆台,孩子就无法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连是非对错也混淆不清。

  有些孩子仗着有爷爷奶奶撑腰,做错事时有恃无恐,反正父母打我骂我也有人护着,久而久之,父母越来越难管束孩子,孩子成年以后,也很难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如果两代人之间分歧过大,甚至常常在孩子面前正面冲突,影响的恶劣程度,会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教育大师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试想一下,文章开头那个孩子,看着他最爱的妈妈和爷爷在自己面前大打出手,他会是什么感受?

  害怕,恐慌,没有安全感,这样的感觉会伴随着他长大,他的性格和人生观也将受到影响。

  爷爷和妈妈都觉得自己在为孩子好,却不知他们的行为已经深深伤害了孩子。

  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12岁少年杀母案”,何尝不是隔代教育分歧导致的恶劣后果?

  爷爷奶奶长期溺爱孩子,面对妈妈突如其来的严厉管教,孩子一时之间无所适从,最后发生了这样的人间惨剧,这到底是大人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不管是隔代之间,还是夫妻之间,育儿理念不同导致的矛盾冲突,最终受伤害的,就是那个无辜的孩子。

  03

  公婆不是爸妈,要有平常心

  儿媳跟公婆原本是陌生人,因为一个男人才走到一个屋檐下,我们要牢记一句话,“婆婆不是妈,没什么是应该的”。

  邻居家的阿姨给我们帮了忙,我们还要表达感谢呢,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对于公婆的小毛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老公调节不可少

  武志红老师说,“婆媳关系”本身就是个谎言,因为它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老公才是问题的核心,好人媳妇做,坏人老公当,如果有了矛盾,首先让老公出面跟父母沟通,这才是正确顺位。

  沟通方式很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拉米卡利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写道: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之后才能给出解释。

  沟通的时候,首先要肯定老人,“爸,妈,我知道你们是爱孩子才这样做的,非常感谢。”接着才能说,“但是,这并不是为他好,而是害了他。”

  只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做到合理沟通。

  没有哪个老人不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出于爱,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孩子,是绝对不会做的。

  04

  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动图,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摔倒,旁边的奶奶0.01秒之间反应过来,化身武林高手一跃而上,抱着孩子滚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身躯,给孩子充当了垫背。

  老人对孩子的爱,只会比我们多,不会比我们少,如果必须要父母帮忙带孩子,就请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如果育儿理念有了不同,我们要坐下来好好沟通,而不是小事化大,大事爆炸,伤了老人,伤了自己,更伤了孩子。

  因为爱同一个男人,我们跟公婆变成了一家人,因为爱同一个孩子,我们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这么深厚的缘分,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经营吗?

  如果觉得说得有道理!

  发给朋友看看吧~

  本文作者

  语之夏

  自由撰稿人,儿时一撇一捺学写人,而今一纸一笔暖人生。

  投稿、转载| Contact U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