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经常遇到,去饭馆点一份回锅肉不好吃,肥腻腻的还干硬塞牙。那么,一份色泽红绿相宜、咸鲜味美、香气扑鼻、催人食欲的美食【回锅肉】,是怎样做出来的呢,有没有什么「窍门儿」?

我认为不只有二刀肉才可以做回锅肉,用五花肉、刀头肉也行。有人喜欢用肥:瘦比例2:8的肉炒,因为够肥。有人喜欢反过来,瘦多肥少,煸得更香。

4个「小窍门」帮你做出美味的回锅肉:

  • 1、必须要有好吃的红油豆瓣酱、蒜苗。至于其它的一些食材均可以选择性地加入一些。
  • 2、煮肉的时候也一定要煮熟,里外均熟透。而且要一次性的煮熟,要煮久一点。
  • 3、煸炒出多余的油,要不肥肉里面的肉给煸出来。又不把瘦肉煸的太老,会干硬的。所以肥瘦的比例要选择好,个人建议是5:5的肉最佳。
  • 4、还有一个重要的调味料,就是白糖不能少,量不多,放一点点就好,提高整道菜的口味。

【回锅肉】

准备食材:一块半肥半瘦的猪肉(约半斤左右)、红头的蒜苗数颗、老姜1块、适量的料酒、干花椒一点、酱油少许、盐少许、鸡精少许、食用油少许。

烹饪做法:

  • 1、把猪肉清洗干净,尤其是猪皮一定要留著,把上面的猪毛用火烫一下,刮洗干净。
  • 2、蒜苗洗净切段、老姜切片。
  • 3、锅里加入大量的水,把猪肉放进去,放入适量的料酒、姜片、适量的干花椒点火开始煮,把肉煮内里都要煮熟。通常用筷子去试试哈。
  • 4、肉煮好捞出来我喜欢自然放到可以切的温度就开切,不要等肉冷凉完了。切的片也不要太厚了。
  • 5、洗锅烧热,下少许的食用油,然后就把猪肉也下锅一起用大火开始煸炒至高温后转小火继续煸炒。把多余的油炒出来,然后从锅里控出来。
  • 6、见底油,然后就可以下豆瓣酱、几颗豆豉一起炒出红油,然后再和猪肉一起炒上色。
  • 7、放上适量的酱油继续炒,然后就是撒少许的糖进去炒均匀。
  • 8、最后把蒜苗放入锅里炒断生,加上少许的盐和鸡精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炒好回锅肉,一在于肉的选择,太瘦就不要煸太久,太肥就煸久一点。二在于豆瓣酱的口味,川菜之魂不是白叫的,回锅肉的成败关键豆瓣酱的口味有很大的因素。三在于蒜苗,蒜苗要用红头的,会更香一些,至少比白头蒜苗好。

(最后感谢耐心阅读,如有更好的意见请指出哈。记得关注作者给文章点赞哈。收藏转发分享出去文章也是极好的。)


因为家常,所以地道

一、川派第一菜之误

四川曾经评选「最好吃川菜」,回锅肉当之无愧名列第一。

之所以第一,不是它名贵,而是它的家常普及,是一道典型和「妈妈的味道」如影随形的菜——因此也被赋予更深一层的温情怀恋,无怪乎得到四川人那门多的喜爱。有句话叫「画鬼容易画人难」,说的极准确。因为鬼到底没谁见过而人却处处皆是,所以你一漏笔就马上被识破。就餐饮而言,那些不常吃的山珍海味大概算是「鬼」,而十馆九备的回锅肉之类家常菜,就是「人」。所以家常菜经常容易被挑剔:不好吃。有比较啊。

说误,是因为在大量宣传中那些一成不变的渲染把它神话,而现实口感又打脸。加之原材料的变异(如饲料猪)或偷工减料,厨工的滥竽充数,你让它味道怎么地道得起来?

二、怎样才算地道回锅肉

一盘回锅肉端上桌你看:薄肉片裹挟郫县豆瓣熬炼出来的润红,间杂蒜苗之青、豆豉之黑;混合肉浓香蒜苗青香豆豉豆瓣酱香的复合味漫上来,你马上想吃饭了。赶紧添碗饭,布几筷子在饭上,红油把白饭浸润得煞是好看。你等不及了,吃!真爽。

所谓色香味,引食欲啊。

三、做回锅肉的「窍门儿」

1、选肉。五花较好。有「古典教义派」说用头刀座臀,没错,肥嫩化渣——那是过去吃肉少时人们的上选。现在估计没几个能够消受那种肥腻。二刀座臀也上选,但现在饲料猪多,瘦肉一不留神就柴。就算粮食猪,刀工火候不到也容易柴。我曾看到一个回忆,说早前有个四川大厨给毛主席做回锅肉就出现过此现象——估计他是紧张而乱了火工?

故五花肉相对较佳,何况现在「瘦肉型」多,五花肥瘦间杂得和二刀也差不多了,肉质比较细嫩。

2、煮肉。清水锅里投入一些老姜片、花椒、黄酒烧开出味,再放肉。目的是更好的去腥。开水煮肉,留鲜。

3、切肉。筷子插肉刚断血,关火。取肉入冷水中浸泡,肉凉取出甩干水分,发挥你最好的能耐把肉切薄大片。热肉冷水激后收缩紧了,好切成型。

4、烹制。锅烧辣改中火,入肉片翻炒出油,先放豆豉适量,热油炸香。

再放郫县豆瓣。顺序反了后者的香就会把前者的淹没。(注意:家户人家每次炒肉不多),豆瓣除酱香外能够增(红油)色,但放少了不出色,多了咸,咋办?可先用小汤碗舀小半碗豆瓣,煸白肉片前炼烧些菜籽油淋豆瓣上,红油就激出来,到时直接舀这油豆瓣就能较好上色。(余下的加葱花、味精、白糖、花椒粉可移作蘸水)。

加豆瓣后再放些黄酒、白糖,这时火要小,翻炒慢熬一会儿,等豆豉豆瓣的酱香复合上去。四川人称回锅肉又叫「熬锅肉」就是此意。注意!放蒜苗前先尝肉,看咸甜适当不,本菜咸鲜为主,糖只起调味增鲜作用所以不可多放!最重要是尝肉片干、柴不——为什么饭馆里很多时候回锅肉柴?就因急火快炒处理不当所致。窍门儿来了:若干、柴就淋少许开水进去,小火煮片刻,待肉回软。此举还可进一步把二豆的酱香渗透。这是我业余下厨总结的宝贵经验。如上图这次示范肉就熬得有些过,弥补后就正常了。

5、放俏头——蒜苗。记住一定先放蒜杆炒十来秒(这时把火开大),然后放蒜叶,炒五六秒,装盘起锅。记住啊,不用放味精哦,一样是鲜。

四、结尾的话。关于回锅肉有许多形而上的神话传说。比方要熬出「灯盏窝」才正宗啦等等,其实它就是一道家常菜,又不是国宴菜,哪要那门多臭讲究?何况饲料猪们又哪有早前那般好肉质——连二刀座臀经常都有煮过后呈肥瘦分离状,咋去熬出灯盏窝?家常菜最讲究的是色香味。只要你炒出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滋润赶口的回锅肉,你就是——这道菜的大厨。

多操练几次,这道菜就是你的拿手啦。


回锅肉,说起来就那么几步,但有句话说得好――「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回锅肉的窍门:

选肉:现在一般都选择五花肉了,但五花肉和五花肉也有不同,太薄的瘦五花像林黛玉,太骨感了,和过厚的肥五花,长的跟相扑选手一样,都不太好,厚度照著五公分来吧,肉煮了还会缩点水。

煮肉:最重要的就是火候,一定不能煮过火,有个原则是――宁可欠,不可满。

关于冷水下锅,热水下锅,这个我推荐热水,因为大块肉,本身你也汆不出什么浮沫来,保持肉鲜味吧,泡个热水澡??

煮的过程要加料,说白了就是煮白肉,但煮出来绝对不能又腥又腻,加葱姜片,料酒,盐,大料。

切肉:煮出来要放凉,最好放在托盘里放冰箱里冻一冻,这样效果最好,因为奔哥实在担心你的刀工问题,切的有厚有薄,要不就是不带皮,这都不行(也不是不行,效果不好??)

还有大小问题,做个形象点的比喻吧??伸出你的中指,好,长度不要超过它,也不要太短了,厚度呢?不要超过两个一元硬币厚度,不要少于一个硬币厚度。

炒制:凡事过犹不及,回锅肉也一样,不要过分迷恋「灯窝盏」,炒著炒著,你就把原本豆蔻年华又细又嫩的肉片,整成干尸了,你又不是植物,想大战僵尸吗??话说还真要放蒜苗,真是??

调味简单,肉煸炒片刻,放豆瓣酱和豆豉,放一小勺白糖,烹点料酒,就行了,放那些不知所谓的调料,有个毛用?觉得口轻,放盐,一般不用,肉有底味,豆瓣酱含盐!

蒜苗的火候,断生即可,老了就塞牙,嚼不烂,不想吃一盘野草炒干肉,注意这蒜苗和肉片的炒制火候!!!!!

油太多了就用笊篱控油,五花肉那么贵的高级食材你都舍得买,扔点油算个屁!

好了,祝福你,在每一天里!!!!


豆豉,蒜苗、长线椒,肥瘦肉。

1、猪肉煮放生抽花椒姜片煮8分熟捞出切薄片;

2、蒜苗切段,线椒斜著切片,蒜拍碎,锅里放油,油热放姜片,豆豉,翻炒后放肉片,然后放少许生抽,放蒜苗,大蒜,尖椒,少许糖,炒熟出锅即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