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備受關注的浙江瑞安10歲男孩被同學父親持刀殺害一案,開庭審理。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1張

據檢方披露的信息,2018年9月19日,男孩小葉與一女同學排隊交作業時,發生口角矛盾,不慎弄傷了女孩眼睛,屬於輕傷,並未就醫。

對此事,女孩的家長曾與男孩家長進行溝通,要求小葉在全班同學面前道歉。

後來,出於對小葉自尊的保護,也是對女同學好,小葉只在班主任老師面前對女同學道了歉。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愛護兩位孩子的舉動,讓女同學爸爸林某十分憤怒。他始終認為,如果小葉不在全班同學面前道歉,孩子以後可能會繼續被欺負。

這個未能完全解決的矛盾,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

心生怨恨的女同學爸爸林某,帶着水果刀來到學校,把男孩小葉騙至廁所,實施暴行。

林某曾在法庭上說,當時,男孩倒地之後,曾求他:“可可爸爸,我再也不敢了。”

可是,被偏激和仇恨矇蔽了雙眼的林某,還是將這個孩子殘忍殺害了。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2張

網友們對此激烈討論:

有人認為男孩欺負女孩就是不對,需要教訓;有人認為女孩的父親反應過激,無論如何也不該對孩子下毒手;也有人認為家長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上週五,在大家激烈的討論中,這個案件一審判決,林某最終被判死刑。

作為一個二年級孩子的家長,看到這樣的新聞,特別痛心。心疼無辜死去的孩子,也為林某可惜,一時沖動,就讓自己的女兒即將沒了爸爸。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3張▲小葉生前照片

有句話說:“所有孩子的問題,基本都是家長的問題。”孩子並不是生活於真空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人際矛盾,尤其是層出不窮的校園凌霸的新聞,讓父母們神經緊綳。

如何避免孩子受欺負,如何正確介入孩子的沖突矛盾,是每一個家長都需要學習的問題。

家長不應該,直接與孩子發生接觸

2016年12月,上海閔行某校門口,發生了一起同學家長打孩子事件。

一個7歲男孩,放學時,跟一名同年級女同學糾纏打鬧。

女孩的父親看到,沖上去打男孩,男孩轉身跑開,女孩的爸爸竟然繼續追打,並將男孩粗暴地摔倒在地,以致男孩全身多處軟組織受傷,頭也被鐵欄桿撞傷。

這一幕被前來接孩子的男孩父親看到,雙方隨即發生激烈打鬥。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4張

2017年12月,杭州蕭山某小學,男孩鵬鵬不小心碰到後排男孩曉曉的瓶子,瓶子摔破了。

曉曉拿着瓶子說“我的瓶子被你弄壞了”,鵬鵬轉身回頭,被瓶子的破口劃傷了額頭,鮮血直流。

鵬鵬爸爸得知後,心疼極了,跑到學校,對曉曉打耳光、拳腳相加,孩子被打得鼻青臉腫、鼻樑骨折。

曉曉的家長及親戚都氣壞了,打算驗傷後,刑事起訴鵬鵬爸爸。

躺在病牀上的曉曉卻說:“不要不要,鵬鵬爸爸要是坐牢了,鵬鵬會恨我的,我不記恨他,因為我不想失去一個朋友。”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5張▲坐在病牀上的曉曉

孩子之間的矛盾,家長會感到憤怒,孩子受傷,家長必定非常心疼,但無論如何,家長不應直接與孩子發生肢體接觸。

恃強凌弱,對孩子施暴,絕不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行為。

暴力既不利於解決問題,也不利於孩子們以後在學校的相處,還容易事態失控,釀成難以挽回的惡劣後果。

過錯方應該,主動道歉及妥善解決

孩子的成長,是跟社會磨合,跟他人建立連接關系的一個過程,其中,難免有些磕磕碰碰。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小心傷害到別的孩子,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良好的態度,纔有利於事情的圓滿解決。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6張

我兒子曾兩次打鬧中被同學推倒,額頭受傷,至今仍有傷疤。

作為家長,心中萬分心疼,但同學家長態度極好,手機道歉,上門道歉,帶孩子包紮,給孩子送牛奶。

真誠懇切的態度,使我的內心平靜下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就得向前看, 也藉此教訓,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我兒子也弄傷過別的孩子。有一次,他用鉛筆劃傷了一名女同學的手臂,我立即手機跟同學家長道歉,我老公趕到學校,跟同學家長當面道歉,並提出帶孩子做檢查及賠償。

女孩家長大度諒解了我們,謝絕了上門道歉和賠償,而我一直關注女孩的傷口,每天跟女孩家長溝通,直到康復。

如今,兒子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沒有任何芥蒂。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7張

哈佛大學博士喬拉米卡利說:“同理心讓我們更有意義地、滿足地與他人連接,是建立愛的關系的核心。”

大多數人都是通情達理的,過激行為往往是情緒沒有得到紓解,進而失控。

作為孩子的家長,當自己的孩子是過錯方時,一定要秉持同理心,體會對方父母的心痛之情,以真誠實在的態度,安撫對方情緒,積極溝通和解。

家長正確,引導孩子與人相處

孩子天性喜愛玩鬧,但認知能力有限,難免有一些不合適的行為,或遇到不合適行為難以處理。

作為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教孩子一些方法。

  • 玩鬧有度,注意保護自己

    避開容易造成極大傷害的地方,如頭、五官、肚子、尾椎等;手裡有危險物品,如鉛筆、筷子、玻璃、尖銳物品,不能相互打鬧。

    遇到意外受傷,及時告訴老師及父母。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8張

  • 不能故意欺負、孤立別的同學

    教育孩子做一個善良、有是非觀的人。家長別自家孩子欺負人,還沾沾自喜,李玫瑾教授說,總是去欺負別的孩子,家長要特別警惕,這一類人容易走向犯罪。

  • 學會處理同學之間的小矛盾

    孩子要在社會立足,不能一輩子依賴父母,教會孩子高情商地處理人際關系,對他的將來,有極大的好處。

    比如培養孩子寬容的品質、開朗的性格、有趣的表達方式等。

  • 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欺負

    李玫瑾教授教了兩個小方法:

    1.多進行體育鍛煉,身體強壯了,別人自然不敢欺負。

    2.多結交朋友,朋友多了,有人想欺負你,也得掂量一下。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9張

  • 如果感到受了欺負,怎麼辦?

    博弈論中有個經典案例:囚徒困境,最優策略是:針鋒相對原則。

    用在這裏,就是說,如果別人欺負你,忍受是下策,永遠把對方當死敵也是下策。

    最優是,第一次欺負你,要堅決說不,並採取行動,如果他改了,還能繼續當朋友,如果再欺負你,依然要勇敢行動,採取措施。

    欺負及早被遏制,消滅在萌芽狀態,比釀成大問題再處理要容易得多。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支持極其關鍵

    知乎上有個問題:怕孩子以後被欺負,哪些事情家長從小就可以做起來?

    幾百個回答中,最高贊的回答說:

    看過很多法制和社會類節目,很多小孩被校園凌霸,甚至有些最後走上自殺的絕路,家長竟然是最後一刻才知道,他們對着鏡頭痛哭流涕:孩子回家都沒和我們說過……是啊,孩子為什麼不和你說呢?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在父母那裡飽受否定和挫折,一有小過面臨的就是呵斥和冷語。哪怕是被別人欺負的初期,回家一說,父母也往往說,在外面惹是生非,你好好的人家會欺負你嗎?

    無數人評論,自己當年就是這樣,在父母的斥責和無視中,承受着小矛盾引發的多米諾骨效應,陷入脆弱無助的絕境。

    網友“如果還有明天”說:他和姐姐,小學初中一直被同學欺負孤立,父母不知道,也不關心,一點小事就斥責喝罵,他根本不敢跟父母說被欺負的事。他們性格懦弱,在學校都不敢擡頭看人。

    網友“草莓”說:父親知道他被欺負,但只認為是小打鬧,完全不去了解情況,完全不放在心上,不關心他的想法和心理。他只能默默承受、自我封閉。

    對孩子來說,父母應該是最堅實的堡壘,最後的倚仗。哪怕真的遭遇了欺負,也知道自己身有所靠、心有所依,不會孤立無援。

    爸爸沖進學校殺死女兒同學:幫孩子處理矛盾沖突,家長該如何做? 新聞 第10張

    孩子遇到問題,不要嘲笑、斥責,應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溫暖,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感受,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父母能護得他們周全。

    平時要關心孩子的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大矛盾通常都是小矛盾累積激化的,有苗頭及時溝通,紓解孩子情緒,避免釀出心理問題。

    黃磊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愛,這份愛裏,有足夠的愛和保護,有培養孩子獨立思考、面對未知的能力。”

    做父母需要一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何做一個有心的、有智慧的父母,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課題。

    *作者簡介:雲開,高級研發工程師,自由撰稿人,心理學愛好者,愛孩子愛寫作,左手研發,右手文藝,相信唯有內心肥沃,夢想才會開花。

    我是青欖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同時我準備了一份語數外的學習課程,可免費送給需要的朋友。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直接評論留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