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真勝 法師 受邀2017於廣福寺主持禪七 開示錄音整理

禪定是使心專註於一個善境界的修法,它是使心專註於善境界來降服煩惱,逐漸使我們的心變得越來越清凈,使我們的心具有專註力,我們的定力增強可以使我們的心清凈,而且對我們後面修智慧有很大的幫助。

具體修禪定的方法有無窮無盡的方法,我們常見的修法有:觀呼吸、白骨觀、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修法,還有十遍處的修法: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十遍處的修法,另外現在流行比較多的:持咒念佛的修法,假如是默念也屬於修禪定的方法。

佛見到世間有老、病、死苦之後,他為了想徹底永遠不再受世間的苦,所以他出家尋找離苦的方法。

佛遍學了外道的各種修法:禪定的修法、苦行的修法,發現他們都沒能達到究竟的解脫。感應肯定是有,他們也有很深深的禪定,他們要是沒有各種神異的覺受,他們肯定自己也不幹。那些神異的覺受佛發現之後,佛的智力超於常人,他還發現它的缺點:還沒有能夠達到究竟的解脫。

佛回憶他很小的時候,大概三歲佛很幼小的時候,曾經有一次,他們國家進行一次耕作的祭奠,種地的祭奠,他父親帶他到了田地里,那些宮女們把他放在樹蔭下,出去玩去了,把他給忘記了;他雖然很幼小,由於過去前生的修行養成的善習,他自己在樹蔭下就專註地呼吸,逐漸地他達到了四禪的水平,他想:這種方法可能是解脫的方法,所以他接受了乳糜的供養,然後在菩提樹下坐在吉祥草上,他專註自己的呼吸,逐漸經過初禪、二禪、三禪,進入到四禪,進入四禪之後,再順利觀十二因緣,覺悟了菩提,證得了解脫。

我們就以觀呼吸的方法為例來講修禪定的方法,觀呼吸的方法還有別的優勢,比如:白骨觀是一個很好的修法,它對降服慾望非常有效,這也是我們佛教非常常用的修行方法,但是白骨觀容易同時附帶起嗔心,它有降服貪慾的優勢,使人得到清凈,但假如修不好,也能帶出嗔心;慈悲觀非常好,對於降服嗔心效果非常好,修慈悲觀的人脾氣會非常柔善,非常善良,但是它有缺點:有貪愛心,有可能因貪愛過重造成障礙;觀呼吸它屬於中性的,既不會生貪,也不會生嗔,因為這兩種原因觀呼吸成為我們佛教修禪定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基本佛教的修行人,可能90%多甚至接近100%的人都修過觀呼吸,具體觀呼吸的方法也可以分作很多不同的修法,我今天能介紹幾種就介紹幾種。

我們觀呼吸的時候首先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我們過去講過了的:身體要端正、要放鬆,不要把自己身體窩起來,因為這樣的話,將來你修行會造成障礙,一定要身體坐端正,要放鬆,然後眼的視線看前下方,不需要仔細看清,就是眼的角度看著前下方,我們的眼的餘光能看到鼻尖,然後隨著自然,觀察我們呼吸的進出我們用眼的餘光看著鼻尖的目的是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但是千萬不要使勁看清楚,假如你使勁要把鼻尖看清楚,你的兩隻眼會鬥起來,而且長期的眼睛用力的話,會導致嚴重的頭痛和眼睛疼痛,到醫院吃鎮靜葯都止不住的疼痛,所以千萬不要用力地看,只是餘光看著鼻尖,目的是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然後,我們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的整個過程自然而然地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的整個過程,你要能做到專註,只需要這麼專註,你能專註一陣,它就會有輕安的覺受,專註久了就可以進入到禪定中只是這樣地覺照著

我們大家可以坐好了,自己現在就開始實驗,我們餘光看著這個鼻尖,吸的整個過程你覺知著它,呼的整個過程覺知著它,就觀我們的呼出吸入。

假如有的人心太粗了,他沒法覺知呼吸,或者他心很亂,心四處亂跑,或者他頭腦不清醒有點萎靡昏沉,使他覺照不清楚,或者他反應比較遲鈍,種種原因覺照不清楚,那麼有一個辦法,就叫數呼吸一個呼吸你數一,比如吸的時候數一,第二個呼吸數二,第三個呼吸數三,一直數到八,或者數到十,然後再從頭再數,從第一個呼吸數到第八個呼吸,或者第十個呼吸,然後從頭再數,中間假如忘記了,就是失敗的一次,趕緊從一再開始數,假如數亂了,也是失敗的一次,然後再從一開始數,這數呼吸的方法也是進一步再加強注意力,因為自然的呼吸比較細、比較靜,那麼心粗的人、煩惱重的人覺知不到,通過加強我們的意念,通過一二三四來標記它,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息;假如一個人能夠守住呼吸,這樣數你的呼吸,一直數數,隨著這樣專註,心就越來越靜,逐漸呼吸就感知得越來越清楚;但也有的人連數呼吸都做不到,就連數呼吸的時候心也守不住,心也亂跑,也感知不清楚,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更要加重你的心念,就要做深呼吸,這個時候不是自然的呼吸了,而是加重你的呼吸,把它深深吸進去,要自然地、別太猛,把它吸進去呼出來,在這個同時數你的呼吸,逐漸做到你能夠守住呼吸了,就不要那麼強地呼吸了,強的呼吸對你入定還是有點影響,就可以逐漸地變成自然的呼吸,數著呼吸,直到做到你不數呼吸都能守住呼吸的時候,就把數呼吸也捨去,你就仔細守著這個呼吸氣流的進出,吸氣,吸進去,呼出來,吸呼的整個過程,盡量知道它的整個過程,這樣專註久了,一般你要真能專註,幾分鐘就會得到輕安的感覺,要是熟練的人,很快就進到輕安的感覺,身心就會有一定程度的舒服、輕快的感覺,專註久了,就自然會入禪定,因為這個境界是不生煩惱的境界,隨著我們專註,煩惱會越來越輕,就逐漸能夠進入禪定。

只要能夠做到專註就能進入禪定,但是我們專註有很大的困難,特別對於煩惱重的人,那麼就各自總結出很多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專註注意力,你們可能在別處看到了一些修法,我們也不一一說了,就簡單地說一個方法 -- 在上唇觀呼吸的方法

在上唇觀呼吸有一個問題:身體狀態好的人、年輕人, 這麼修比較好,但是對於身體有些病苦,比如血壓高、腦血管硬化或者上實下虛的人、體質不好的人,這種修法也有些缺陷,使病苦增強,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專註的位置太高了,專註久了,因為我們專註在那裡,專註在上部,自然會把氣血調到頭部來,我們長時間地這樣專註,必然會感覺到頭腦發脹的感覺,假如有人歲數比較大了,腦血管又硬化,再加上血壓高,你再這麼專註地話,可能血壓更高,有危險,這種人應該怎麼辦呢?還有的人上實下虛,下面冰涼,上面還上火,那總這麼專註會使火更大,那怎麼辦呢?像血壓高的人和火大的人,他選擇專註的位置選擇低一些,選擇在比如胃口這個位置,在胃口這個位置專註觀呼吸,或者在肚臍在腹部這個位置專註觀呼吸,他就會把氣血引下來,避免了那種病假如你身體健康,在上唇觀呼吸是最容易得定的,因為它不需要考慮身體上其它的障礙,只集中在上部,只集中在這一點,最容易得定,有的人第一次學習,第一次修行就能進入禪定的狀態;在下面觀呼吸它有優缺點:優點是對於血壓高等有病的人,對健康有好處;缺點是你必須把整個身體調得差不多了,你才能進入到禪定狀態。所以,假如我們體質好,最好選擇上唇觀呼吸;體質不好的,我勸你別冒險,選擇靠下的位置,雖然慢點但越修身體越健康。

隨著專註,只要我們做到專註,會出現一些特殊的感受,天台宗智者大師提到八觸動觸、癢觸、冷、熱、輕、重、澀、滑

在修的過程中有的人會出現動的現象,有的動是很微弱的,看不出來,自己感覺得到;有的動是比較大的,比如前些天,我們這裡就有一個人:他就坐到一定程度,他只要專註起來了身體會晃,這個是自然現象,不要害怕它,也別去助長它,他這個可能跟他的氣脈有關:過去長期的勞碌和煩惱,導致有些地方氣脈堵塞,還有就是不好的習慣,就是我們身體坐得不端正,坐得不端正,隨著我們專註了之後,用中醫說,我們專註了,使我們的陽氣調動起來了,那麼我們不修氣脈它也會自動運行,運行到堵塞的地方,有時你會感覺到很大的力量,推動你在動,有的在晃動,有的在抖動,遇到這種情況你不要怕它,你要把自己身體坐端正了,努力坐端正了,放鬆它,端正和放鬆,然後經過了克服的過程,你的身體會更健康,這叫動觸。

有的人身體會發癢,癢對有些人是很難忍受的,癢可能跟風邪、也是跟有些病苦有關係,你忍耐過去,你的病苦會減輕或消失,而且定力會升高;所以碰到這些,你身上發癢,你千萬不要抓它,你抓它,抓了它一把,你又給它給封上了,它還得經過下一次努力,還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你抓它每次打坐它都會發癢,每次靜坐都會發癢,你假如有一次忍過去了,那個病苦可能就消失了。這個癢,有的在表皮,有的在內障,跟你的身體狀況有關係

還有的人會發冷有的會發熱,我親自經歷過發冷的感覺,冷得好像在冰窟里的感覺,這可能跟我體質過寒有關係,因為我過去剛修行的時候沒有師父指點,自己也盲修瞎練,把自己的身體給傷害了,傷害了之後呢,死裡逃生之後,動了大手術,也沒養身體,繼續住山,繼續在禪堂里禪修,當時在南方的禪堂是沒有取暖的,一般禪堂的溫度大概在8℃左右,甚至可能更低,我們睡覺打坐都是在那種環境里,那時候本來體質就很弱,還要過午不食,種種這些積累,當時就有很冷的感覺;有的人是很微弱的冷感,這可能也跟體內有寒或者有風濕有關係,你忍耐過去,它自動就把那些風寒排出去了,所以也不用害怕

還有的有熱,熱也是很普遍的,有的人會感覺身上全身發熱或部分發熱,它的程度也不一樣。我有個師兄曾經說他過去熱的時候,熱到感覺假如把饅頭放手上能給烤熟了,可見他的溫度感覺有多高,實際並沒有那麼高的溫度,它只是我們身識上的感受,感覺它有那麼熱,你要真摸他的身體,不會有那麼熱,但是它是身識的一種觸覺的感覺,跟身體狀態是有關的,那麼這個時候不要害怕,你忍耐過去了,還是要保持專註你的呼吸,忍耐過去了,這就消失了。

還有的人感覺身體會發重,身體發重我認為可能跟精神萎靡有關係,就是他在修行的過程中比較靜,他運動太少,比如他不注重行禪、運動太少,過靜會使我們的身心處於萎靡狀態,萎靡狀態之後就顯得我們身體很重濁;我們以後不能過於貪靜,我們需要靜,但不能過於貪靜

還有的會感覺身輕,身輕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假如你接近入禪定或已經入禪定,身體會感覺輕快很多,好像恢復到兒童時代那樣身體輕快,甚至比那個時代還感覺輕快,有的人甚至會感覺自己在飛的感覺;那個時候,有的人誤會了,以為自己會飛了,那可就麻煩了,那個可不是會飛,而是你身體太舒服了,你感覺你身體很輕快,假如把你放在秤上,重量一點沒減,還是那麼重,所以別以為自己會飛了,它只是太舒服的感覺。

還有的滑和澀,滑這種感覺應該很普遍,就是我們修行之後、煩惱輕了之後,大家都會發現自己的皮膚會變得更白更細緻一些,身體的關節也靈活一些;澀這個我沒注意到過,智者大師提到的這個禪觸我沒遇到過,是不是有病苦的人,他的病苦在發的過程中有澀的現象?

在修的過程中的禪觸應該不止這八種,我見有的人在修行的時候有排毒的現象:會起疙瘩、流膿水的現象、流清水的現象,是不是這種歸於澀的範圍?有的人會感覺有風,也可能跟這個人的風濕有關係,因為他坐在完全封閉的空間,他在那打坐,他感覺有風,有的在體表有的在體內;有的人會感覺有蟲子在爬,好像身上有螞蟻爬的感覺;有的人會感覺自己身體很脹,甚至脹的嚴重的感覺要爆炸;這實際都是好現象,遇到這種時候不要害怕有的人會感覺自己在縮小,身體縮得很小;有的人感覺自己身體在長大,長得能跟天地一樣高。

實際這些都是錯覺,不要以為是真的,別人看你一點都沒有變化,只是當時自己的錯覺,所以智者大師給它取名叫「禪觸」 -- 修禪的時候出現的一種觸覺,這些觸覺的種類應該很多,因為我們的閱歷很複雜,我們的修法不同也使禪觸感覺不同。

今天我們介紹了觀呼吸的方法,另外又講了這些禪觸,遇到這些禪觸一般應該怎麼對待呢?不要喜歡它,喜歡它你會心貪染於它,你的心就不能專註在呼吸上,所以你就不能進步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喜歡,不管再舒服再神異,你不要理它有的人會出現恐懼心,你害怕它,害怕它使你不敢修行,也不能進步,遇到這種情況都要繼續專註你的呼吸;還有其它修行時出現的覺受,比如有時聽見特殊的聲音聞到特殊的味道,有時聞得很香,你在靜坐時聞過的香,在世間最好的香也感覺不出它的香,那是你那時的覺受;有時會聽到一些聲音,有的人會看到好看的景色,或者有的是恐懼的景色凡遇到這些,都不要理它,你都當幻覺來處理,然後努力專註於你的呼吸,你要理它就障礙你的進步,你要不理它你專註於呼吸,就可以很快越過這一關,進入到更深的利益。

本來修行假如有師父的話,最好師父教你修法之後,這些修行的經歷應該不告訴你,告訴你容易打妄想,有的會追求這些境界,有的會害怕這些境界,追求不到的,又著急又起嗔,但是我們遇到明師的機會比較少,我們坐這幾天禪七之後呢,大家各自回家了,將來你們修行遇到境界怎麼處理呢又不知道,所以提前跟大家說一下,說一下大家記住了,將來自己修行出現問題自己好處理。

相關閱讀

  • 靜坐的基本要求-音頻版
  • 靜坐初步-調身-音頻版
  • 修禪定的方法-音頻+文字版
  • 慈心定的修法-音轉視頻版(範圍由近至遠逐步擴大版)
  • 慈心定的修法(修十方音轉視頻版)
  • 慈心定的修法(修十方音轉視頻配樂版)
  • 四無量心的修法-視頻版
  • 觀呼吸(安那般那,安般念)的修法-文字版
  • 觀呼吸(安那般那,安般念)的修法-音轉視頻版
  • 經行的修法-視頻版
  • 白骨觀的修法-音轉視頻版
  • 白骨觀修行技巧1-音頻版
  • 白骨觀修行技巧2-音頻版
  • 身念住-觀呼吸
  • 身念住-觀姿勢
  • 身念住-徹知無常
  • 身念住-思惟不凈
  • 身念住-思惟四大
  • 身念住-墓園九相
  • 觀受念住
  • 觀心念住
  • 禪定層次
  • 《大念住經》開示第一講
  • 《大念住經》開示第二講
  • 《大念住經》開示第三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