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作為東南亞地區唯一一個獨立國家,泰國對於是否加入軸心國仍然搖擺不定。然而,在日本人擊沉了英國增援遠東的Z艦隊後,這個知名的牆頭草果斷決定,向新崛起的主子宣誓效忠。泰方不但允許日軍借道,甚至還公然派兵,與日軍一起參與進攻馬來亞/緬甸地區,可以說是窮盡所能來討主子的歡心。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1張

而在二戰之前,被稱為“暹羅”(Siam)的泰國,也擁有了一支初具規模的裝甲力量。這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角——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旗下的龍式超輕型坦克。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2張

▲在泰國的要求下,英方對原先做火炮牽引/人員運輸的龍式坦克進行改造。在使用MKIV型的車體改造後,儼然一副防空車的模樣:敞篷設計,正面裝甲最大10毫米,側面6毫米,在車體中部配有一門40毫米的博福斯“砰砰”炮(Pom Pom)。中國、印度都曾使用過MKIV型的龍式坦克。然而,只有泰國人列裝了這款造型獨特的“方盒子”。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一共有26輛MKIV型的龍式坦克進入泰軍服役。1933年8月,泰方經由布朗公司訂購的首批龍式坦克抵達。當年是佛歷2476年,所以這款新式的防空戰車,也被泰國陸軍官方稱呼為“76式自行高炮”。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3張

▲正在列隊通過曼谷玉佛寺(Wat Phra Kaew)的76式自行高炮車隊。

76式自行高炮的佈局非常簡單。駕駛員位於車體中部,配有一個小型的潛望鏡用於觀察路況。而在駕駛員後面,就是5個分佈而坐的大老爺們,彈葯就鎖在坦克後部的兩個箱子內。為減輕全車重量及保持平衡,其引擎位於車體後部。懸掛系統與維克斯輕型坦克家族如出一轍,而最重要的傳動裝置則佈置在車體前部。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4張

▲1930年代初,正在演練場上接受檢閱的泰軍裝甲兵,從中可見為數眾多的76式自行高炮。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5張

▲從上表可得知,在1930-1940年代泰軍的裝甲兵部隊主體皆為英式的維克斯系列坦克/運輸車(不包括自行高炮)。包括1930年服役的“73式戰車”(卡登·羅伊德MKVI,10輛),“76式戰車”(卡登·羅伊德輕型兩棲坦克與卡登·羅伊德MKE輕型坦克,一共12輛),“77式戰車”(卡登·羅伊德MKVI強化型,30輛)以及“81式戰車”(維克斯 B型6噸坦克,8輛)和40年代入列的“83式戰車”(日造95輕戰車,45-50輛),總數約為110輛。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6張

▲76式自行高炮的側面彩繪。

1932年,泰國發生了軍事政變。由原本的君主專制制度轉為君主立憲制。次年的10月11日,首都曼谷再一次爆發了保皇黨的軍事叛亂,而泰軍的披耶帕風親王成為了鎮壓此次叛變的關鍵人物。在這場“全體嘩變”的軍事叛亂中,一共有4個步兵營,2個炮兵營,1個騎兵中隊向政府軍開戰,並一度試圖攻佔曼谷的機場,爭奪空中力量。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7張

▲準備以炮彈回應叛軍的泰國政府軍與部署敞篷火車頭

叛亂開始後,泰國總理隨即指定披汶( Phibun)為曼谷守軍總司令。剛開始,披汶試圖使用政府軍手中的炮兵,用密集的彈幕壓制住叛軍向首都推進的企圖,卻失敗了。隨後,泰軍又調來了1輛武裝列車,並在車頭位置搭載了1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用於指揮車),試圖沿鐵路線向叛軍發起沖擊,但也以失敗告終。甚至負責此次進攻的一名中校,也被叛軍射出的機槍子彈打死。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8張

▲充當指揮坦克的維克斯6噸坦克,上面坐滿了士兵。

在得知進攻失敗後,披汶隨即重新部署了自己的計劃:他準備投入新列裝的76式自行高炮!因為在當時的泰國,76式自行高炮可以200發/分的速度,射出40毫米炮彈來打擊敵方航空器/輕型裝甲目標,無疑是叛軍機槍巢意想不到的“大殺器”。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9張

▲當年的10月末,叛軍被泰政府軍鎮壓。叛亂結束後,泰軍使用76式自行高炮為那些叛亂中英勇的戰死者做靈車。

在一名由比利時皇家軍校畢業的軍官率領下,2輛76式自行高炮開始向叛軍設置的機槍巢反撲。在面對一個讓泰政府軍付出數十人傷亡的機槍陣地前,76式自行高炮僅發射2發炮彈,就讓裡面的叛軍嚇得屁滾尿流。而在10月13日一整天裏,76式自行高炮僅發射9發炮彈,就迫使叛軍從整條戰線上潰退了下來,由此可見它的震懾力是有多麼強大。

9發炮彈就讓叛軍潰敗,這款英國戰車曾拯救泰國王室! 新聞 第10張

▲有7輛76式自行高炮倖存下來,陳列在泰國的多個軍事博物館內。

至1943年,76式自行高炮顯然已經不堪使用。一來是因為它打不着:盟軍的飛行器都在近萬米的高空,採取高空轟炸,砰砰炮有心無力。二來它對付航空器威力也着實有限,在近現代化的二戰中已經不堪使用。所以,泰軍果斷進行了裝備更替,將主要防空武器換成了77式75毫米防空高炮。而那些剩下的76式自行高炮,也從戰火紛飛的一線,退居二、三線位置,成為了新手們的座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