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第9讲之摘要与心得。

-

-

追求改变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是对现在的不满,这种不满可以化作动力,也可能使我们陷入自卑与焦虑中。

-

-

如果总在无效改变的轮回中打转,说明这个改变的展开方式本身需要被改变,称为第二序列改变

-

-

我认识一个蠢蛋,他总是想很多,凡事都要想出结果、想出根源、想出对错,显得特别优柔寡断、有病呻吟,他自己也觉得很痛苦。

-

-

他总是问我要怎么解决这个毛病。后来有人跟他说,不用改变,这是你的优点,很多人不喜欢动脑,但你却具备不断思考的能力,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

-

于是……,如果他听得进去,或许他从今天开始就不会再因此而烦恼了。

-

-

他因过于多虑而苦恼,想要改变这样的自己,却做不到。但如果去改变应对方式,或许就能另外找到出口。

-

-

<自我接纳的本质-舍弃>

-

-

自我接纳也是一种改变方式,而且并不容易,必须舍弃对完美世界与完美自我的执念。

-

-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著名的疗法:”森田疗法。不要纠结于自己的问题,把它当成一个常态,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

-

你想要改变的渴望,是让你真的改善了生活,还是使你在无效的改变中更焦虑,反而拖累了你发展的历程?

-

-

如果是后者的话,倒不如先好好地自我接纳,肯定自我才能拥有更多改变的动力,毕竟感性大象牠需要的是爱与期待。

-

-

想要改变的心情应该要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个新的问题。

-

-

<回顾:改变为什么困难?>

-

-

旧的行为必定有它的好处

-

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总是用熟悉的方式去应对问题

-

心理免疫系统阻碍我们的改变

-

<回顾:改变的方法>

-

检验行为背后的成因

-

创造一些小成功的经验

-

制造利于改变的环境

-

激发改变的情绪(鼓励与期待)

-

-

=参考资料: 得到-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