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三个译本,最古老的李版有繁简体,但不是全本;上海吴版是我第一次阅读的版本,而现在这个重读的华东谭版当时已经绝版,我是在偶然的机会于台湾的二手书店看到,如获至宝般的立刻买下,不过也放到现在才有空再重读。

 

放下本书之后,我又了问了自己一次,这本诞生百余年前的“名著”,是否还有阅读的价值?

 

诚然,今天,Coulanges的这种方法已然不为现代学术界接受,他太多“想当然耳”的推论,而缺乏科学上的研究跟硬证据。但,对于一个熟悉希腊、罗马史的读者来说,从阅读Coulanges这本《古代城邦》的过程中,却可以反过来印证其理论并非凭空想像。我们直接引用的总结:

 

….古代社会的基础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就就够了,这种古老的宗教相信,每个神灵只保护一个家庭或一个城邦,这神只为家或城邦而在。权利由此宗教而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权、继承权、法律程序,这一切均以宗教的教义,而非以自然的公义而定,它们都围绕著祭祀的需要。也是由于这种宗教,人的政府出现了:在家庭中由父亲作主,在城邦中由君主或执政官做主。这些都是由于宗教使然,即由人对神的见解使然。宗教、法律与政府是互相的,他们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

 

Coulanges叙述的理论或许对欧美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对于东亚文化来说却是熟悉不过。

 

当我们看到祭拜祖灵家神以保佑子孙时,必然会想起仍在过清明节的自己。

当我们看到所有人的结婚生子都是为了延续香火时,难道不会想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吗?

当我们谈到家父长的权威跟宗族大于一切,肯定会想起魏晋时期的贵族社会。

以上种种,想来很难完全说是巧合,人性是许多共通的,当我们开始对死亡有意识时,会发展出的观念不会相差太多。

 

不过人类社会始终是不断的在变迁,随著结构的复杂化,古老的体系也会逐渐变革。其中,最大的推手来自于罗马。这个地中海众城邦中最大的变异体,它对公民权的开放所有城邦中仅见,而当它完成了从城邦转向世界帝国时,也将这种古老的宗教体系连带的改变了。但最后的摧毁来自于基督教的胜利,它改变了欧洲社会的许多观念,但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这个宗教的教义也不是凭空而生,上帝仅管是普世性,但其排他性跟绝对权威,还有对与信徒的权利关系都有过往的影子。

 

 

总而言之,Coulanges的这本《古代城邦》,对于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而言,依然是可以发掘些什么的作品;对于新朋友来说,也不失为启蒙的作品。至于谭版跟吴版孰优孰劣这种争议,现在看来倒也没太大意义,实际上个人觉得两版都很流畅就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