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城隍爷,北港妈祖婆”,凡靠海的地方皆信仰妈祖,但在台湾的民间信仰中,新竹的城隍爷与北港的妈祖不分伯仲。新竹城隍庙始建于清朝乾隆13年,自修建城隍庙以来,新竹人才辈出,并在御匪过程中大显神灵,无疑增加了老百姓对城隍庙的崇敬。

城隍,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来充当,是我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新竹的城隍爷主要掌管阴间与阳间的赏罚善恶,因此,新竹城隍庙犹如显赫威严的古代衙门,倒不像是我们印象中的庙宇。

清朝末年,城隍庙竟如神明显灵一般,帮助民众成功抵御匪盗,于是光绪帝便颁赐“金门保障”匾额给城隍庙,这里也成了台澎地区“官阶”最高的城隍祀神。如今,“金门保障”匾额已成为台湾重要的文物,两条威武神勇的金龙缠绕匾额两侧,十分气派。

“金门保障”匾额身后便是“理阴赞阳”匾额,据当地人解释,这代表着城隍爷能够沟通上天下界,警告世人不要违背伦理道德。自诞生以来,城隍庙香火从未间断,当地老百姓会在特定时间在这里上香祭拜,期盼神佑民安。

记忆中的庙宇一般都会远离闹市,独自僻静,新竹城隍庙四周却是热闹非凡的市集小吃摊,鳞次栉比的商铺酒店等,古老的城隍庙与现代都市完美融合,竟没有一丝违和感。

可能由于地域面积的限制,台湾许多景点都给人小而精的感觉,城隍庙小吃街也不例外。街道十分狭窄,最窄的地方大概最多只能同时容纳三个人并排走过,真实地体验了一把“摩肩接踵”的感觉。

到底是一母同源,饮食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存在口味不合适的情况。整条小吃街饭菜几乎大同小异,味道没有大的差别,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米粉、卤肉饭、蚵仔煎、贡丸、干面、鱼焿、卤味等。

客人在这里选好食物后可以带走,也可以坐在小摊慢慢品味。繁忙的时候,各个摊主一家人就是一个团体,孩子们下课放下书包就会帮父母打打下手,看到这幕,内心多少有些触动。

走出小吃街,显得外面的商业街宽敞豁亮,可能由于街区年代比较久远,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清一色的六七层小楼,行走期间,也不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蝼蚁,更像是陪着脚下的土地慢慢成长的孩子。

整条街没有特大型商场,大都是些精巧玲珑的商店,甚至看到了上世纪街巷的影子,朴素低调,却不失现代都市的新鲜元素。

这里不像北京、南京等城市,街道横平竖直,以南北向和东西向为道路排布方式,台湾省面积小又是海岛,只能按照地形地势的走向来设计了,这点倒是和天津的道路有些相似,街和道基本没有方向指引意义。

当你还在咀嚼工作的艰辛,感叹人世间的薄幸热烈,不妨来城隍庙逛逛,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体会岁月的荏苒蹉跎,或许你就会找到通往幸福生活的钥匙。(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