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教师工作内在动力缺乏,工作激情消失,甚至会产生责任心淡漠等消极情绪。有效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只要注意一下教师抱怨最多的问题,可以发现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分配和非教学任务压力,是教师意见最大的三个问题,这也就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职称晋升问题是教师反应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影响巨大,是造成教师不满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长期没有晋升限额,晋升无望。由于职称采用岗位比例管理,而且中高层次岗位比例偏低,有些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晋升指标,教师只能望洋兴叹,空熬白头。二是晋升过程存在不公。既有标准条件设置的问题,也有评审程序的瑕疵,特别是一些不正当手段的存在,让广大一线教师极其反感。三是聘后管理不善,对各级职称的职责没有明确要求,评上高级职称后的教师不能很好地体现其作用,甚至有个别人评上高级职称后想尽办法少上课,甚至不上课,但各方面待遇却不减少,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

绩效工资也是教师吐槽最多的问题之一。这其中首先是对绩效工资的来源的不满,绩效工资是由教师原来工资总量中拿出一定比例来重新进行分配。这就造成一种现象,无论怎样分配,总有一部分教师的实际收入会降低,而其工作并没有比原来有什么下降。二是分配中的乱象,最为普遍的是一线教师拿不过管理人员,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一线上课教师教师的绩效少于管理人员,是对教师工作的极大尊重,也模糊了学校工作的重点。还有个别学校的领导在绩效分配中,存在明显的偏袒部分关系密切的人员的情况,严重违背公平原则。这也让绩效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教师有意见也是很正常的。

以上两个问题,说到底是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待遇,造成新的不公平。而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则是在管理层面上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而现在却承担了大量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教育规律的不尊重,将大量的社会工作安排给教师,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手段管理教育,大量毫无必要的检查、评估让教师应接不暇,成为“表哥”“表叔”。还有就是所谓的教学改革,一刀切式的所谓创新,让教师频于应付。这些活动让教师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之中,造成教师身心疲惫。

这三个问题是长时期内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教育生态环境,教师不产生怨言,没有抵触情绪,这是不可能的。这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教师对职业的现状不满,对前景感到渺茫,这就产生了职业倦怠。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教育的问题,往往是大家都认可,却迟迟不能解决和落实,这样教师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消极情绪,既然问题解决无望,也只有任其存在,对一些问题不抱希望,这样就加重了职业倦怠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关键是真正提高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让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职业产生自豪,这样才能真正让教师以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