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稀有金屬資源"限制"的美國正在抓緊時間解決問題。上個月底,美國企業就急急忙忙地與全球第二大稀土生產商——澳大利亞礦業公司萊納斯(Lynas Corp.)簽署協議,雙方將於明年開始在美建立稀土分離廠,並稱這將推動萊納斯填補美國製造商的"關鍵"供應鏈缺口。如今幾天不到,美國方面就又似乎有了"新招"。

前所未有!美國採取行動確保稀土供應,還花1500萬降低進口依賴? 新聞 第1張

擔憂供應鏈造沖擊,美國採取"前所未有"行動確保稀土供應

據週三(6月5日)最新報道,美國稱將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以確保對科技等行業起到關鍵作用的稀土的供應。早在2017年12月,美國就已開始着手調查包括鑭和鋱等17種稀土的開採情況;而在本週二(6月2日),美國也在相關報告中表明,其欲推進關鍵礦產供應鏈轉型、加強與盟國合作、減少國內礦產資源開發審批限制等,促進國內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物的生產。

眾所周知,在稀土方面,中國一直扮演着頂級生產商和頂級供應商兩種角色。數據顯示,全球已知的稀土礦約9261萬噸,其中約36%在中國,中國也同時佔據着全球總出口的90%;另外,獨聯體國家擁有的稀土礦約佔19%、美國佔13%、澳大利亞和印度則分別擁有5%和3.14%。

前所未有!美國採取行動確保稀土供應,還花1500萬降低進口依賴? 新聞 第2張

可見,美國稀土礦儲量並不低——據美國地質局數據,該國稀土礦儲量為140萬噸,是該國去年產量的93倍。但由於稀土礦的提取率非常低以及開採成本過高,美國在稀土方面一直十分依賴進口,其在週二在報告中也承認,基於對這些關鍵的礦物非常依賴進口,如果俄羅斯等國長期禁運,那將對美國的供應鏈造成重大沖擊。

中國"科技金屬"佔據供應優勢:鈷產量全球佔比近八成

美國如今正心急火燎地採取措施以確保稀土供應,而除了稀土外,美國也開始在其他關鍵礦物上進行佈局。今年2月,美國能源部就劃撥了1500萬美元的預算,在伊利諾伊州新建了國家回收研究基地,旨在通過與大學、民間機構的合作,從鋰電池中提取鈷、鋰等稀有金屬的技術用於實際生產。有消息人士指出,若稀有金屬回收工作走上軌道,美國所需的稀有金屬將完全實現國內供給,從而大幅降低進口依賴。

前所未有!美國採取行動確保稀土供應,還花1500萬降低進口依賴? 新聞 第3張

值得一提的是,外媒近日報道,當前中國在一些重要市場預先確保了供應鏈安全,包括鈷、鋰等"科技金屬","中國在供應方面存在較大優勢"。報道指出,中國去年的鈷產量佔全球的80%左右,另外,通過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產設施,中國也成為鈷原材料開採的主要國家,約佔世界供應量的70%。

鋰方面,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16年全球鋰礦儲量約1400萬噸,其中智利儲量最高,佔全球總儲量的51.8%;中國鋰儲量也達到了320萬噸,佔比達22.1%。不僅如此,近幾年中國鋰業巨頭也已在悄然佈局海外重要鋰礦。

前所未有!美國採取行動確保稀土供應,還花1500萬降低進口依賴? 新聞 第4張

去年5月,國內鋰業巨頭天齊鋰業就斥資259億元收購了智利鋰業巨頭SQM公司的24%股份,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鋰業市場的地位。一方面是在儲量上的先天優勢,另一方面企業"出海"腳步也從未停止,由此可見,中國在"科技金屬"領域的重要性已然日益凸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