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學了一點Grothendieck拓撲的定義,想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本文不加說明地使用概形的定義以及範疇的概念,相信本科生都能讀懂。

一、概形的拓撲

相信很多初學者都不理解的一點,就是定義概形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考慮全體素理想,而不是僅考慮極大理想。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但我有一種馬後炮的理解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盯著一個概形 X 看看(就把它想像成仿射空間 mathbb{A}^n 就好):

1. 只考慮閉點(極大理想)

那就是全體的點對吧,密密麻麻地我也畫不完……

可是看上去點與點之間都是分離的,沒有關係呀!

但是 X 上還有曲線呀,初中數學書上說,點動成線,正是這些代數曲線告訴我們點與點之間的連續變化關係,所以把曲線也考慮進來:

2. 再考慮曲線( 1維素理想)

雖然我只畫了兩條,但請你把所有的曲線都想像出來,並且別忘了所有的點

在概形的拓撲里,你單看一條曲線(上圖藍色部分),它並不被定義為閉集,得把它所包含的所有點加進來,才成為閉集。用符號來說,對於1維素理想 mathfrak{p}

overline{{mathfrak{p}}}={mathfrak{p}}cup{mathfrak{m} | mathfrak{p}subseteqmathfrak{m}, mathfrak{m}	extrm{ 極大}}

3. 一般的圖景

所以我們這樣來看概形 X

  • 不把素理想簡單地看成一個「點」,也就是說不把 X 看成一堆點的集合;
  • 而是把 X 看成一堆點 加 一堆線 加 一堆面……
  • 其中「點」是閉集,「線」以「點」為聚點(specialization),「面」以「線和點」為聚點……
  • 這樣維數最高的那個,就是generic point,它不是其他東西的聚點,反過來其他東西都是它的聚點!

簡而言之,就是把 X 的所有子對象全部想像出來

二、Zariski Site

既然我們拿到一個 X 就想把它的所有信息一併展現於腦海中,那我們再做一步飛躍,把這些 X 里的「點」、「線」、「面」……看成是「點」、「線」、「面」到 X 的態射:

X(	extrm{「點」})=operatorname{Hom}_{operatorname{Scheme}}(	extrm{「點」}, X)

X(	extrm{「線」})=operatorname{Hom}_{operatorname{Scheme}}(	extrm{「線」}, X)

X(	extrm{「面」})=operatorname{Hom}_{operatorname{Scheme}}(	extrm{「面」}, X)

那麼對於一個一般的概形 U ,我也可以談 XU -點:

X(U)=operatorname{Hom}_{operatorname{Scheme}}(U, X)

換而言之, X 的拓撲空間里,不應該只有素理想,不應該只有「點線面……」,而可以把 X 上的全體概形放進來

Zar(X):X	extrm{-概形的範疇}

X 的拓撲可以這樣記錄下來:

J(X)={{U_i	o X}_{iin I} | U_i	extrm{的象覆蓋了}X}

也即任一元素 mathfrak{U}in J(X) 都給出了一族 U_iX 的態射,也即一族 U_i -點,構成 X 的開覆蓋。

三、Grothendieck拓撲

Grothendieck學派的思想深邃之處不僅僅在於:

0. 把 X 看成一堆素理想(交換代數的level);

  1. X 看成點、線、面(Zariski拓撲的level);

2. 把 X 看成其餘概形 UX 的態射(「人的本質是其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六條)」)

更是在第2條的基礎上,對 X 的拓撲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飛躍!

原始的觀點是:

給出 X 的拓撲,就是給出 X 的所有開覆蓋,每一族開覆蓋就是元素 mathfrak{U}in J(X) 就是一族 U_iX 的態射,也即一族 U_i -點,也即在每個 X(U_i) 中選出一個元素

Grothendieck學派的觀點:

為啥只選一個??既然我們已經把 X 視為它的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把 X 看成了範疇 Zar(X) 上的一個反變函子(預層),把每個 X -概形 U 映到所有 U -點 X(U) 。與其在某些 X(U_i) 中各選出一個元素,我何不直接選這個函子的一個子函子(子預層)呢!

我們稱預層 X(ullet) 的一個子預層 R (也即把 U 映到 X(U) 的一個子集。)為 X 的一個篩子

用經典的話來說,我們不再只看 X 的一堆開子集組成的開覆蓋,而是考慮一堆 U 打到 X的態射,如果它也滿足某種「滿性」的話,就稱為開覆蓋!這樣處理之後,實際上我們不僅僅考慮了 UX 的inclusion關係,更是考慮了多種多樣 UX 的打法,以及這些 U 彼此之間的關係!這樣,我們才算是「拿到一個 X 就把它的所有信息一併展現於腦海中」!我把Grothendieck 拓撲的嚴謹定義放在這裡:

至此我們做一下總結,對於概形 X

在它的空間組成方面,我們經歷了:素理想→點線面→反變函子 X ,完成了從經典概形定義到site這個概念的轉化;

隨之而來,在它的拓撲方面,我們從:一族開覆蓋 {U_i} →篩子 R ,完成了從經典拓撲定義到適應於site語言的Grothendieck拓撲的轉化。

儘管本文沒有乾貨,連一個嚴謹的陳述都沒有給出,但是我相信所涉及的對於空間拓撲理解的思想是深邃的,也能讓普通本科生能夠欣賞到Grothendieck學派精妙的想法。筆者也是初學者,歡迎批評指正,相互交流!

參考文獻:

Théorie des topos et cohomologie étale des schémas. Tome 1: Théorie des topos. (French)

Séminaire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du Bois-Marie 1963–1964 (SGA 4). Dirigé par M. Artin, A. Grothendieck, et J. L. Verdier. Avec la collaboration de N. Bourbaki, P. Deligne et B. Saint-Donat. Lecture Notes in Mathematics, Vol. 269.Springer-Verlag, Berlin-New York,1972.xix+525 pp.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