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片语叫「情深不寿」,意思是说,对待任何事物,如果感情用得太深,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往往会折损人的寿命,让人过早的夭折。

这个片语用到拉斐尔和梵高身上非常合适。他们都活了37岁,可以说是巧合,但深层原因是他们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自己把自己累死了。

人的生命是一个正常运转的机器,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才能让它良好运转。像熬夜,酗酒,暴饮暴食,抑郁,身体出了毛病后不及时治疗,都会对身体这架机器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到头来,各个身体器官过早的衰败和老化,容易让人出现意外。

拉斐尔《丘比特与美惠三美神》

拉斐尔跟梵高都是艺术天才,同时都是献身于绘画的伟大画家,为了艺术,他们忍受了许多不幸和痛苦,长期的积劳成疾,最终让他们遗憾离开了人世。

拉斐尔(1483年——1520年)出生在义大利一个商人兼画家家庭,自小家境优越,喜欢画画,性格随和,做事认真仔细,从不马虎和敷衍了事。这从当时罗马教皇分配给他的大型创作任务,他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完全能看出他的职业态度和人格魅力。

但同时,拉斐尔又是一个极喜欢争强好胜的人。他刚出道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已经是享誉欧洲的绘画大师,他比他们小20多岁,拉斐尔在心中发毒誓:一定要超过他们。

拉斐尔《亚当与夏娃》局部

从此后,为了成名,拉斐尔到处接活干,给大大小小的各个教堂画壁画。并且接来了梵蒂冈签署大厅天花板上的大型壁画《亚当与夏娃》的创作。在1520年春天的某个黄昏,拉斐尔感冒发烧,实在无法坚持画画。他就回家躺在床上,神父对他简单治疗后,他希望自己第二天赶快能好起来,继而画画。然而,第二天他再也没有醒过来,与世长辞了。

梵高(1853年——1890年)是后印象派大师。出生在一个小牧师家庭,家庭状况一般。他是老大,有几个兄弟姐妹,因此,他必须一边工作一边画画,没有条件象拉斐尔那样有人资助画画。

梵高自画像

梵高的一生穷困潦倒,仅仅卖出去一幅画,得到40英镑。这幅画还是他的弟弟为了给他树立继续画画的信心,偷偷求人帮忙买走的。

画画需要颜料、画布、画笔等工具,还需要出去采风写生,以及雇佣模特,梵高往往没钱置办这些东西,为了得到它们,梵高只好压缩自己的生活费,在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从而省下钱购买绘画工具。

梵高《星空》

由于贫穷、饥饿、疾病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本身性格比较内向,梵高身边朋友并不多,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长期折磨著他,叫他痛不欲生,以助于让他偏激、疯狂,这从他后期那些《星空》、《向日葵》等作品中完全能看出他的精神状态。

这些作品色彩浓艳,笔触动感极强,甚至于呈现出螺旋形的扭曲状,具有一种蓄势待发的魔力。

在1890年的夏天某一天中午,梵高产生了幻觉,用手枪向自己脑袋开了一枪,枪声把他带离了人世。


谢谢你的提问。拉斐尔和梵高都是37岁死的。这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一句话,拉斐尔是累死的,而梵高死于非常正常死亡的自杀。

在我们叹息天才画家不同死亡的时候。非常感慨的是,生或者死,真是不可预知。

假如梵高没有自杀,也许他的艺术成就会更高。

假如拉斐尔没有累死在工作中,那么,他可能就会成为义大利三杰中最杰出的天才画家。

但是,好像上苍没有那么仁慈,于是把他们引进了奔走天堂的迷路。

拉斐尔生于西历1483年,相当于中国明宪宗成化19年。

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宫廷中并不非常知名的画家。但是拉斐尔从小机会显露出了绘画的异常天赋,于是父亲就叫他学画。

没有几年,拉斐尔进步很快,于是父亲就给他找了一个老师,给老师做学徒。拉斐尔20岁出徒以后,仍然和老师一起绘画定制的作品。但是,拉斐尔已经比老师画得还好。于是,拉斐尔受到教皇的关注,开始请他为罗马教皇作画。

这在当时的画家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一般画家至少也要30岁以后才有可能受到教皇的青睐。

拉斐尔生活在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

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就是他的前辈。拉斐尔对这两位大师非常崇敬,经常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和人文主义精神。

所以,拉斐尔的绘画非常脱俗。他的绘画既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力量,又有达芬奇的精深博大,在短短16年的独立绘画创造生涯中,创造了十几幅大型壁画。

长期连续的勤奋工作,严重影响了拉斐尔的健康。

他的最后一幅画《亚当与夏娃》是梵蒂冈教皇与他1520年(相当于中国明武宗正德15年)签订的。

为了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他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但是,就在他工作不久, 壁画还没有完全完成,他突然感觉浑身无力,不能动手作画了。

绘画了画家拉斐尔自己的作品局部

医生给他看了一下,也没有发现什么严重问题。但是,拉斐尔卧床休息几天后,就被命运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7岁。

拉斐尔之死,也是一个历史之谜,有人说是过度工作劳累而死,有人说是欧洲当时的流行性疾病「黑死病」泛滥成灾,加上他劳累过度,身体抵抗力下降致死。

但是,梵高之死是非常清楚的。

梵高生于1853年一个穷牧师的家庭。家里的人多,他是长子,很早就去干活,找不到好工作,就去学画,然后到偏僻的小镇的煤矿去做牧师。

但是,梵高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只好到处流浪,以绘画解闷。

但是,他也是一个绘画天才,只因为没有人赏识,所以,梵高,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一度精神失常。几次想自杀,都没有成功。一次,他发病割下了一只自己的耳朵,不久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大脑开枪自杀。

这一年是1890年。

梵高的死属于非正常死亡,因为是自杀。他一生都是在贫穷、饥饿、嘲笑中渡过的,他的精神是一种奔溃的状态。

假如梵高不自杀,他的意思成就完全可以更高。

朋友们,生命是宝贵的。


同样是大师,

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艺术造诣大家都提了很多了,

小玉说说人生的事吧。

说说女人缘。

上面第一幅是拉斐尔画的女性肖像,

第二幅是梵高画的女性肖像。

其实从肖像表现对象也能大致窥探出,

拉斐尔是那种很受女性欢迎的。

他不仅自己年轻有才华人很nice,画风又和谐明朗、优美典雅,哪个女性会不喜欢被这样的男人画画和爱上呢?可以说,拉斐尔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很早就成为了一个超级巨星和万人迷。他的性情就像他的画一样四处受人追捧,艺术家们都把他当作成功的典范。

拉斐尔生前,从没被确认有情妇,也终身未娶。不过正是那幅《弗娜芮纳》的出现,让大家对拉斐尔隐秘的恋情有了更多猜测,也许画家有一位永远藏在暗室中的爱人,一种疯狂的隐秘恋情,一个描绘纯情圣母的性瘾者。

再说梵高,自画像上的他看上去形象就没有拉斐尔那么英俊,还有点寒碜。他的情史也格外的坎坷:

初恋和19岁的房东女儿乌苏拉,不过结果可想而知。拒绝使梵高备受打击,后来又看上了自己舅舅家的表姐,当他用粗鲁坚定的语气向表姐表白时,她给他的答复竟是宿命般的巧合:「不,永远永远不!」再后来梵高到海牙后,梵高就开始和一个街头妓女茜恩同居了她比梵高年长3岁,没有结婚,却带著一个5岁的女儿,而且还怀著孕。当时,也许是她的处境引起梵高的同情。不过最后,依然是以分手告终。

总之,

在女人缘这事上,

拉斐尔是众星捧月的对象,

梵高就是求之而不得。

这一点,

也算得上两位大师很大的不同了吧!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吧!

常言道,世事无常,人生难料。有时候真的是造化弄人,天妒英才啊!

拉斐尔和梵高,两位相隔了300多年的绘画天才,却都在37岁如日中升之年而不幸早逝,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他们的名字连同他们的画作却成为不朽,滋润著一代又一代喜欢绘画艺术的人们。

拉斐尔(1483一1520),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三巨匠」,在欧洲有「画圣」之称。

拉斐尔出生于义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少年的他就表现出少有的绘画天赋,16岁即被教堂聘为画师,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

拉斐尔性格刚毅好强,从不服输。他钦佩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才华和名气,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两位年长他二三十岁的同期画家。为此拉斐尔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常常为作画夜以继日,通晓达旦。长年的透支消耗,拉斐尔积劳成疾,但仍以为年轻不在意自己的身体。终于在1520年的一天,他因发烧病倒了。请了教堂的医生看过说是感冒,无有大碍。不想拉斐尔服了药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有人说,拉斐尔是被误诊耽误了的。也有人说拉斐尔是生生劳累过度致死。就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画坛巨星殒落了。

作为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拉斐尔的画作精致、细腻、优雅、飘逸、柔和、宁静,诗意盎然,风度隽永。因而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所欣赏,所喜欢,所赞美。拉斐尔的经典画作成为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绘画教学的范本。

拉斐尔作品

梵高(1853一1890),荷兰19世纪后印象派画家,其作品对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绘画有著重要影响。

与拉斐尔相比,梵高出身贫寒,且兄妹4人排行老大。因为酷爱绘画,梵高常常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省吃俭用而坚持画画。但当时他的画作并不为人看好和赏识,因此也不好出手。梵高常为此苦闷纠结,终成抑郁。在穷病交加困扰中,1890年的一天,梵高饮弹自尽。

梵高的画作大都充满想像和激情,色彩艳丽而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几十年后,他的画作越发彰显出巨大的艺术价值,画作《向日葵》在拍卖市场以逾亿价格拍出,成为世界最贵的绘画艺术品之一。

梵高作品


拉菲尔和梵高都死在了37岁,但是他们生前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拉斐尔和梵高相差了3个多世纪的时间。

一个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大师,成为教皇最喜爱的画家,人缘极好,受到万千女性的追捧。其作品被认为是"古典艺术"的典范之作。

而另一个则是落魄的穷画家,一生靠别人救济为生。性格怪异,脾气暴躁。最终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其作品不仅在当时不被看好,即使是在今天也备受争议。

拉斐尔的绘画风格柔美细腻,受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响,善于描绘宁静娴淑的圣母形象。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恬静的秩序感。

而梵高是属于后印象派大师,其作品主题与他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多描绘劳动工人,农民农妇等画家身边的人。

梵高的色彩和用笔可以说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与拉菲尔细腻的用笔用色刚好相反,梵高的色彩明亮且夸张,笔触厚重粗犷。他们是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两位绘画大师。

想了解更多绘画知识,请关注辰晓爱画画


拉斐尔和梵高,两位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却代表了两种有天壤之别的艺术人生。

很显然,这两位艺术家在大众心中的地位是非常接近的。而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他们死在了同样的年纪这一事实,两种截然不同且令人唏嘘的艺术家生活,更让人们乐于将他们做比较。

题主放在问题里的拉斐尔这张自画像作于1506年,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同样在23岁的年纪,我们的梵高老朋友甚至是连艺术的门槛都没摸到,属于纯粹的门外汉。

我们全方位地来做个比较:拉斐尔出身于一个富足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公爵的宫廷画师,而梵高的家庭说不上富裕,但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提供给梵高的教育在当时的荷兰社会还算不错。再加之拉斐尔所在的群星璀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与19世纪重商主义的低地国家的荷兰,艺术传承上也有云泥之别。再加上拉斐尔师承当时已经成名的绘画名家佩鲁济罗,梵高则是到了将近27岁的年龄才开始正式从事绘画。

27岁的拉斐尔呢?早已名扬天下,为彼时欧洲权利最大的人物教皇已经工作过好几次,上流圈子欢迎他,与其他两位同时期的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比,拉斐尔的年轻俊美就是最大的本钱。27岁的梵高,在试图为最底层的采矿工人传教时,迸发了自己的艺术激情。

接下来的十年里,一位只是在继续扩散自己的盛名,享受权利庇护下的天才艺术家光环,而另一位则在艺术道路上崎岖地攀爬著,不断试图靠近艺术圈子的中心,却又一再被打击,后来的人们相较于他的艺术追求,对于他和高更的纠葛更感兴趣,但又几人能感同身受地看到艺术家曾看到过的东西?梵高潦倒,但从未真正绝望——绝望的人是无法拿起画笔的——梵高的十年艺术人生中,画了几乎2000张画。人们津津乐道拉斐尔的死因,说他有可能是因为纵欲身亡,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偏爱拉斐尔,在他的时代是,在以后的时代更是,他像是上帝特殊照顾过的孩子,一生平安顺遂,年纪轻轻扬名立万,逝去时并未有太多的遗憾,像是被神祝福过的一生。

人们偏爱天才是情有可原的,但梵高的向日葵是另一种美,沉重的美——如果有一种美,是轻盈的、人人送去祝福的、让人羡艳的、被人称之拉斐尔的美,那梵高则是天平的另一端。他的成名过程至今还在接受阴谋论的考验,他除了为后世留下来一个悲情唏嘘的故事和上千幅画作以外,没有给同时代的艺术圈子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又数次因为同理心而偏向了梵高呢?

我们无法真正对两位不同时空的艺术家做出精准的比较,但今日今时,我们还能看到这些精妙的作品及背后艺术家们的斑斓人生,已经是吾辈最大的幸运了。

梵高的素描是有力量的,力量并非来自于技巧,而是距离。


艺术产生于悲苦,他们都是艺术的天才,也许对艺术过于执迷达到忘我的境界。把生命都献给了艺术。艺术是他们生命的所有,在生活中没有谁能够真正的懂他们,只有艺术了。对于他们为什么都在37就去世了,这个也许是一个机缘巧合吧,宿命的安排。就像我们偏偏学了美术这个非主流一样。

看看我的大作你就知道,好的艺术是越看越有味道的。看著看著越是想发笑。


如果说拉斐尔和梵高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可能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两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大师都生活在西方美术史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代。

除此之外,他们毫无共同之处。

题住非常睿智的看到了一位画家的艺术造诣和收到画家本身人生经历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对比拉斐尔和梵高的根基。

因此,在评价二位大师艺术造诣之前,不如先来对比一下他们的人生轨迹。

虽然都有家族艺术基因,但家庭成长环境大相径庭

  • 拉斐尔

拉斐尔的爸爸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虽然不是特别有名,但也是当时主流画家圈里的人。拉斐尔父亲早逝,然而他10岁开始就师从名师,每个老师发现自己hold不住这个天赋横溢的学生,就会把他转手推给下一个大师。

由于很早就混迹在主流绘画圈,生活优渥的拉斐尔又养成了优雅谦逊的贵族个性,所以在圈儿里人缘非常好,甚至在他年少刚出道不久,为了也去梵蒂冈给教皇画画,他还托关系找到教皇,结果教皇直接给他单开了间屋子让他画。这样的资源,不可谓不硬气。(当然他本身的才华也是完全不容忽视的)

如果当时有「学院派」这个叫法,拉斐尔就是个学院派学生,他从小就受到文艺复兴艺术的熏陶,最终自己也成为了一位文艺复兴画派的画家。

  • 梵高

梵高虽然家里有几代都是画商(卖画的),但生长在海牙小乡村里的梵高却无缘名师,梵高一生没有任何一个真正意义的老师,而他的爸爸,作为一个神父,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好好过日子而已。要知道在当时,画家可是只有有钱的家庭才能供养的。梵高想当画家,在家人看来简直是疯了。

虽然最后梵高青年时期去了巴黎投奔做画商的叔叔,但是因为自己的野路子受到了挤兑,在那之后,他回到家乡,开始了一段打酱油的人生(就是他画《吃土豆的人》的那个时期)。梵高在30出头才确定自己要真正成为一个画家,可以说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中的战斗机了。

他们为何而画

  • 拉斐尔

首先说明,这里并无贬损大师的意思,就是就事论事。拉斐尔少年成名,意气风发,甚至敢于在内心暗暗跟大师叫板。拉斐尔非常喜欢与同行竞争,一争高下,当然这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种常态。

除此之外,拉斐尔从绘画上,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喜欢模仿和偷艺,这当然也源自于他的上进心和好斗心。据说从少年时,他就可以画的跟师傅一模一样,甚至旁人很难分清师徒的作品,在梵蒂冈期间,甚至还打通关系进入未完成的米开朗基罗壁画偷学米开朗基罗的技艺。

拉斐尔就像是一个武痴,吸取百家精华,而他的画中散发的那种温暖的光芒,正是他顺风顺水的一生最好的写照。短暂的一生,订单不断,虽然他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却是三杰中显得最功利的一个。

  • 梵高

相比之下梵高,可以说是一个大写的「惨」字。然而在惨的表面下,是梵高一颗纯净的追求艺术与美,追求自身表达的内心。

从古至今,画家要想避免悲惨的人生,必须得家里首先不缺钱,屌丝逆袭的案例几乎没有。然而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像梵高这样的画家,可以不去考虑自己人生的利得,继续执著的从事这种很难赚钱的职业,除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应该没有什么其他的理由了。

大家都知道梵高一生画了画了几千幅画,却在生前只卖了一幅,他的潦倒和不得志跟拉斐尔形成了太鲜明的对比,仿佛拉斐尔拥有全世界,而梵高,只有他的弟弟。

为什么拉斐尔成了拉斐尔,而梵高成了梵高

人们经常喜欢拿两个人的个性作对比,说拉斐尔生性温和,情商高人缘好,梵高生性古怪,情商低人缘差。我觉得这个说法简直不能再片面。

凡事有因果,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你的确是没什么权力去对人家现在的人生指指点点。

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梵高生在拉斐尔家里,可能这辈子过得无需如此凄惨。

而如果拉斐尔生长在梵高家里,也可能不仅仅只是模仿大师,而是会在凄苦的人生中绽放出更多的艺术灵感吧。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我认为比起拉斐尔,梵高拥有更多的艺术感触。拉斐尔可以画出别人的灵魂,却画不出自己的,而梵高终其一生都在自己的画中表达自己的灵魂。

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比起拉斐尔,梵高孤独的多。拉斐尔是当时主流画派的宠儿,而梵高是后印象派时期,既不被新古典看得起,又不被前印象派待见的小流浪汉。

孤独使艺术作品成为唯一的发泄出口,因此才成就了那么多具有张力、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梵高也之所以成了梵高。

早逝之殇,也是有区别的

了解二位生平的人应该都知道,拉斐尔死于偶感伤寒,略带自作自受。拉斐尔喜欢美色,又因为长得帅常得女人欢心,我们当然不能相信他是传说中纵欲而死,但是这戛然而止的美好生命却死的如此突然,这是一种极为被动和令人惊愕的死法,当然,还略带作感。

梵高,大家都清楚,37岁的梵高因为长期室外作画风吹日晒,以及长期的孤独和绝望,脆弱的精神早已崩溃,梵高如同活在那个世界的一只臭虫,令周围的人厌弃和无视,梵高的死是那么顺其自然,仿佛他本来就应该在自己的37岁走向死亡。梵高如同一只在狂风中暴晒的杂草,被慢慢抽干水分,变得异常干瘪,毫无生气。

很多人热衷于去探索梵高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实开那一枪的人到底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梵高已经不再想要自救,是他主动放弃了自己已经残破不堪的生命。

最后我们来说说艺术造诣吧

也许只有艺术造诣这四个字,是可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带任何历史背景的。而造诣这两个字,却又不仅仅在技法,更在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态度。

在这点上,虽然二人侧重不同,造诣上却不可能分伯仲。

拉斐尔可以说是吸取了文艺复兴无数大师的精华,创造出了一种在当时看来最巅峰的完美艺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文艺复兴推向高潮。而文艺复兴作为当时最先进的艺术思潮,拉斐尔的重要意义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梵高同样也生活在这种新艺术思潮爆发的年代。印象派逐渐取代新古典,被社会新的买家——资本主义新贵(而非王公贵族)所欣赏,这是一个更加重视人本,重视画家内心世界和自我表达的时代,而梵高,当然也称得上站在这个时代的巅峰,只不过可能他稍微站的早了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同时代没有人像梵高一样如此激烈的在表达自己,这种不顾一切的自我表达,正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核心思想。

拉斐尔和梵高的画,一搜一大把,我就不配图了,其实我更加希望大家先去了解画家生平再去看画,你会发现那些画散发出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谢学宽300邀答!

问:拉斐尔和梵高都死在37岁,如何评价他俩的人生和艺术造计诣?

他俩都是欧洲画坛的代表人物,虽都是英年早逝,37岁就走完了他们人生历程,给世人留下永不褪色的画作精品,让他名垂青史,但他俩不仅出生的年代不同,且出生的世纪都不同。拉斐尔出生1483年,卒于1520年,梵高出生1853年,卒于1890年,拉斐尔要早出生三百多年。

拉斐尔善画圣母,如《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等,由此衬托了他是一位很重宗教信仰的人。而梵高的画虽印象画风很浓,但都源于生活,如《向日葵》《星夜》《鸢中花》等,说明他善于从现实中去发现亮点。

至于对他俩艺术造诣的评价,我确实不想以自己浅薄的认知去评价世界的大师画匠,不说是一种亵渎,自认为不能去玷污。实在不好意思,请理解。


谢谢你的邀请!

可能是两位世界级的大名鼎鼎大师,对艺术太专心志意的了,据说有废静忘食实惯,为了让艺术达到高度而忘记了自我,再加上家境贫寒,小病拖成了大病。另外艺术作坊又减陋,据书中有关资料介绍上半年比较潮湿,下半年又寒冷。在这样生活,工作环中生存,勿说是个书生,而且比书生还书生的一个对绘画艺术追求赤迷者,很是一个对身体健康很大不利。所以年复年的情况下,患上了不可医治处境之中疾病,而且,他们正处在富人瞧不起穷人的时代里。抱病短命去世是必然的。作为一个人来说,对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必须劳逸结合,决不能废静忘食,列宁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生命是工作根本本钱,没有一个良好身体,那能工作得好呢?命都没了,到那里去谈工作!总之,好好工作,更要好好的休息!身体好,工作才会更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