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或的第35次尋茶。

清明之前,正是西湖龍井採摘的好時節。

春分未到,便整理好行裝,直飛杭州,開始西湖龍井的尋茶之旅。

趕在這個時間,去杭州尋找心目中的西湖龍井,一是想了解更多西湖龍井的信息,二是想親歷採茶和制茶的過程。

獅龍雲虎梅,辯才種茶,東坡問茶,乾隆御封十八棵。古往今來,王侯將相,愛茶之人追隨的西湖龍井如今怎樣?

想一探究竟。

3月16日的杭州,溫度9-16度,抵達杭州已是下午4點,轉機場大巴再轉公交,找到梅家塢的民宿,天已經黑下來了。

茶山裡面的溫度明顯低上一兩度,跟老闆拉了一會兒話,就直接問,你們打葯嗎?

我們是西湖管委會統防統治(統一防治管理病蟲害)的,統一用低毒農藥的,要求很高的,老闆給我泡了一杯龍井43號,開始講起西湖龍井的故事。

這次尋茶,我們的目標就是找到一款符合一或標準:安全,高品質的好茶。

而對這個點,我沒有底,但又充滿期待。

魚龍混雜造就的西湖龍井產區之謎

通過各種渠道的推薦,我聯繫上了5家茶農和研究機構,正好分布在西湖龍井不同的產區。

西湖龍井產區分為一級茶區和二級產區。

一級產區,就是我們傳統上說的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按照現在的行政劃分,就是西湖風景區以內的區域。這個產區都以分散的農戶茶園為主。

西湖風景區內有2條狹長的山谷帶,一條是穿過楊梅嶺,翁家山,獅峰山,龍井和虎跑這幾個名產地。這條山谷一頭接西湖,另一頭接錢塘江,春夏秋冬,在山谷中穿梭的氣流,以及兩邊山脈的圍擋,行成了一個特別的區域小氣候。而往北方向的後山是第二條山谷帶,它穿過梵村,梅家塢,上天竺,靈隱等名產區。

二級產區,是指西湖風景區外的轉塘、龍塢、桐塢一帶,屬於西湖行政區的片區。這裡茶園種植面積大,品牌廠商多,產量比一級產區多很多。

簡而言之,西湖龍井,是指在西湖區所種植製作的龍井茶。

而就「龍井」產區而言,又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所以正宗的西湖龍井,是指在杭州西湖區所產的龍井茶。

西湖龍井的品種有哪些?

西湖龍井有烏牛早嗎?

烏牛早是一個發芽特別早的品種,所以你看到市面上很多3月中上旬就有的龍井,很可能是這個品種製作。

在西湖龍井尋茶中,我沒有碰到烏牛早,跟茶農們求證,西湖龍井產區是沒有種植烏牛早的。

烏牛早主產區在溫州市永嘉縣烏牛鎮、羅東鄉等地,烏牛早的地理保護區域為浙江永嘉縣。

我們的茶葉還要等幾天,梅家塢的茶農王強跟我說,其實一早6點多我便到茶園去摸底了。梅家塢的龍井43號已經發芽初展,看樣子過2天就可以采了。

西湖龍井產區,主要分布的品種有龍井43號,群體種(土種)兩個茶樹品種為主,中茶所在自己的基地種植新繁育的中茶108號。

那麼這些品種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

先聊聊龍井43號

龍井43號是中茶所在群體種(土種)中選育出來的,茶樹是無性繁殖品種,灌木型中葉早生種,1987年被認定為國家良種。

氨基酸3.8%左右,茶葉茸毛少,短小肥壯,做出的茶葉秀麗挺立,外形很好看。

因為發芽早,滿足人們清明前嘗鮮的追求,西湖龍井茶區80%的面積種植的都是龍井43號。

群體種,俗稱老茶蓬,當地也叫老龍井或土茶

群體種是代代相傳下來的品種,因為繁殖方式是種子發芽,所以茶樹與茶樹之間,在發芽的時間、葉型和大小都有差別。

群體種發芽比較晚,基本是接近清明時節才可以採摘,再加上葉型大小不是很一致,茶葉做出來沒有那麼漂亮,所以在之前農戶大面積改種了龍井43號,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土茶茶園讓給了別人。但是群體種雖然葉型沒有龍井43號漂亮整齊,滋味上確實更加豐富濃郁,且大多都能做出蘭花香來。對很多當地人來說,這才是他們兒時的龍井味。

傳統的西湖龍井工藝是怎樣?

西湖龍井傳統炒制手法為:抖、搭、捺、拓、甩、扣、挺、抓、推(壓)、磨。

在樊生華師傅家,為了深度理解西湖龍井的傳統手法,我跟師傅學習了一個下午。

西湖龍井的生產流程為:攤青,殺青,回潮,輝鍋(樊師傅的輝鍋總共做3次),收灰(用石灰塊吸收茶葉中的水分和火味等)。

樊師傅說他殺青中用到最多的手法是搭、捺(大拇指)、拓、抖、磨。

其實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就像你自己模擬去炒茶,首先把手搭上去,然後用大指姆捺,同時用前手掌拓,茶葉托起之後再抖動掉落回鍋里,然後再把手打搭下去繼續,當殺青到一定的時間,就要輔助磨的動作,開始讓茶葉成型。

樊師傅基本不用甩的手法,而梅家塢等地的師傅會用甩,甩主要是擔心手心裡的茶葉受熱不均勻,通過甩來一個大翻身,然後讓茶葉殺青均勻。

在輝鍋的過程中,目的是將茶葉定型為我們看到的扁平光滑的外形,同時將茶葉的水分減少至5%以內,達到可以儲藏和飲用的狀態。

樊師傅輝鍋的傳統是分別來3次,每次都要出鍋冷卻,再繼續輝鍋,輝鍋的主要手法是抓、推、磨,輝鍋第一道用了很大的推力,主要是讓扁形完全成型。第二道的時候,以收為主,主要是收茶葉兩頭尖。

樊師傅說,判斷是否工藝到位,在輝鍋完成之後,抖動篩子,如果茶葉能像流水一地流動,證明是做得很到位了。

收灰?

西湖龍井的工藝是殺青,回潮,輝鍋,收灰。收灰就是用底部放上石灰塊的缸,吸收茶葉的水分,火味等,一般時間要7天及以上。

傳統的做法,都是走完這個流程,如今大家嘗鮮心切,茶葉的價格都是每天下降,所以大部分的人等不到收灰結束,就迫不及待地買走了。

當然這裡面也有信任問題,因為收灰結束時,茶葉的價格也不一樣了,買茶的客人是否擔心是最近幾天做的茶?

手工製作還是機制?

現在有人跟你說是全手工的,那是騙你的。外大橋茶農繼華跟我說。

當然你要全手工的龍井,提前預定是可以的。隨著溫度提升,我們產量一上來,手工是完全做不過來的。

西湖龍井到底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抑或是機器製作?

從走訪的梅家塢,龍井,靈隱,梵村,龍塢,轉塘等小產區看,全手工基本很少,都是需要提前訂購,抑或是出名的大師傅做的當家茶。

大部分在採摘初級階段採取半手工,也就是殺青用機器,然後人工輝鍋。而有一定規模茶園的茶農,當採摘高峰期來到,大多採取全機器製作。

那麼手工茶和機制茶有什麼差別?

全手工做的茶,因為「推」的手法力道比較大,外形更加扁平,茶葉稍窄,重實,看起來很有立體感,顏色稍深,沖泡後下沉較快。

半手工的茶,還要看炒制的時間,一般而言茶葉扁平光滑、挺直、顏色比較活。

全機做的茶,外形扁、平、寬、薄、挺直、欠光滑,手感有刺感,很輕,所以沖泡時浮於水面,不易下沉。

西湖龍井的滋味香氣如何?

大家都追隨嚮往的味覺,究竟是啥味呢?

先後喝過不同茶農的西湖龍井茶,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炒豆香,蘭花香。

炒豆香我都能很明顯地能感受到,不管是拜訪的茶農家,抑或是梅家塢的小飯店沖泡的茶。但是蘭花香,我只有在其中幾家茶農那兒感知到。

在梵村一家特別獨立被森林包圍的茶園中,種植了大約30畝的群體種,我在這第一次感受到了龍井茶的豐富性,還有滿口的膠質感。老闆說,這就是我們民國喝的西湖龍井的味道。

總結起來,西湖龍井茶湯呈透亮的淡綠色,有炒豆香,蘭花香。

西湖龍井什麼時候開始採摘?

西湖龍井啥時候採摘,啥時候有?很多人都擔心自己買到的是不是正宗的西湖龍井。

正常來講,西湖龍井一般要到3月20號左右及以後采開始採摘。所以我們很早喝到的龍井,一般來講就不是西湖龍井了。

隨著氣溫的上升,茶葉變長,變瘦,採摘時間大約延續到穀雨之後。

價格也是一天天變化,越往後越便宜,甚至是後期採的茶不到最早的一半價格。

尋找心中的西湖龍井茶

一或西湖龍井尋茶,歷時5天,幾乎走遍西湖龍井產區,尋訪到里桐塢、梅家塢、外大橋、梵村、靈隱、花圃等7家茶農,拜訪中茶所、市茶科所,向他們學習討教西湖龍井的種植和製作。深入獅峰,翁家山,楊梅嶺,龍井,梅家塢等一級產區,轉塘,龍塢等二級產區的茶山,理解土壤,茶樹,生態的具體情況。

西湖產區採用統防統治的高標準種植管理要求,是我走訪各個茶區後看到的很高的管理水平。

也是一份好的,難得的好茶。

一或尋茶的標準是盡量做到更加完美,我們期待茶葉是零檢出的結果,這次西湖龍井尋茶,經過多方尋找,我們也找到了兩家可能符合我們標準的茶園。

進一步的信息,或是想嘗鮮西湖龍井的小夥伴,可以來撩我們的小一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