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的開放和購買渠道的多元,很多茶友選擇購買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普洱茶名山名寨很多,市場很火熱。綠茶是咱們國家知名度種類最高的國民茶,每到春茶上市的時候也是供不應求。但是有一類茶貌似以前風光無限,因為諸多原因,漸漸被人放棄。它就是鐵觀音。甚至有人下定義: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

是這樣的嗎?


更新於2021.2.21

最近我重新查閱相關文獻並了解到鐵觀音市場的複雜性。回看以前的回答,覺得有一些片面,所以我來重新糾正一下觀點,請大家諒解。

之前我說到鐵觀音有碳焙濃香型鐵觀音、正味鐵觀音、消青鐵觀音、拖酸鐵觀音等存在著歧視情緒是不對的。其實不同類型的鐵觀音,是由客觀的市場需求所致,並不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詳細的信息可以參考我前幾天寫的文章:鐵觀音:正宗與時變【導讀】。裡面提到有:

茶農還根據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偏好改變製作工藝:面向廣東及其他南方市場,茶農製作濃香型鐵觀音,即將鐵觀音毛茶進一步焙火;面向北方市場,尤其是山東、北京一帶,消費者有喝高香綠茶和香片的習慣,茶農適當延長鐵觀音的發酵時間,製成顏色更綠、香氣更加高揚的消青茶和拖酸鐵觀音;面向本地市場及其他市場,則製作發酵時間短的正味鐵觀音

因此,鐵觀音的變化其實有市場需求的作用推動,不能簡單歸因為茶農對傳統鐵觀音製作工藝的背離。

鐵觀音類型[1][2]

  • 濃香型鐵觀音:口味醇厚、香氣悠揚、甘味較重,多採用傳統加工工藝與高溫烘焙後製成。其品質特點為:茶葉外形圓結重實,表面色澤綠明干透,整潔勻凈;觀音香集中持久,口感醇厚鮮嫩,韻味突出;茶湯底色金黃清澈;茶葉底部肥厚明亮,紅且明,余香悠揚。完全符合品質良好的濃香型鐵觀音茶的基本特質。
  • 正味鐵觀音:正味即是正炒,是較為傳統的鐵觀音生產製作技術工藝,此項技術操作中要求鐵觀音成功採摘後的第二天凌晨點到十二點之間進行殺青。基於有效間隔以及反覆晒乾等操作,發酵度較為合理。正炒中與傳統鐵觀音製作工藝相同,正味鐵觀音湯水醇厚,湯水顏色清亮、透白、黃綠,底色光澤度較高,干茶為砂綠色。上等茶花口齒間清香,口感較好且具有甘甜的回味。其中大多數茶客喜歡正味鐵觀音,其也能用於鬥茶活動。
  • 消青鐵觀音:消青鐵觀音在製作加工中,是採摘人員將鐵觀音新鮮葉片成功採摘之後一直放置到第二天中午或是晚上此段時間進行炒青。過了中午十二點之後生產製作的鐵觀音屬於消正,大多數在下午生產製作的鐵觀音被稱之為消酸。有部分茶客喜歡消青,主要是由於其香氣度較為清晰,香氣高揚,其中消正與上述的正味鐵觀音在香氣中較為接近。消青鐵觀音在規範化洗茶之後在葉片底部能有效嗅聞到讓人心情愉快的香氣,此類香氣較為突出,能適應多數茶客的追求。
  • 拖酸鐵觀音:脫酸和上述兩項操作具有較大差異,其主要是將採摘的鮮葉放置到第三日凌晨進行炒青。對於脫酸鐵觀音,在搖青此道工序中,要對搖青程度進行控制,程度較輕。拖酸操作中主要是將新鮮葉片水分一直脫至20%至30%,這樣鐵觀音的茶汁苦澀感也會跟隨水分逐步丟失,多數色澤度較高,洗茶時對其葉底進行嗅聞能感受到較為明顯的酸味。多數追求獨特口感的茶友對於此類茶較為感興趣。在脫酸製作過程中,會將茶葉脫到臭而不酸,這樣保存時間也較長,口感良好。在初次喝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香氣高揚,對其具有較高的好感,多數年紀較大的茶客對於此類刺激性突出的味道比較鍾愛。

原回答:

懂茶的人只會看茶葉本身的品質,而半懂不懂,不懂裝懂的人才看茶葉名稱。

任何茶都有好有壞,品質有優劣。之前挺火的金駿眉呢,現在不也有9.9包郵的嗎?

鐵觀音只是一個茶葉的名字,是人賦予的,好不好要看內涵。有些人用梅占,黃金桂,本山品種做成的烏龍茶也叫做鐵觀音,魚目混珠,參次不齊了。

所謂的傳統鐵觀音做法,其實和武夷岩茶有點相似,做青重、烘焙重,所以有濃郁的香氣(個人感覺類似單叢的香氣,但是碳烤香比較重),條索也是捲曲的,但沒有達到今天的半球形或者顆粒形。

後來,有人把工藝改進了一下,就變成了做青沒那麼重,烘焙也沒有那麼重的鐵觀音,這類鐵觀音就是典型的蘭花香,有包揉。顏色保留了一些綠色。我們現在通常說的鐵觀音,應該是指這種。在當時這個茶非常流行,市場很大,很多人都想做鐵觀音。

再後來,工藝又改了,變成做青更輕,烘焙更輕的烏龍茶,叫清香型烏龍茶,然後姑且把上一個階段的烏龍茶叫做「正味鐵觀音」。這個新工藝的鐵觀音,色澤更加綠,香氣更帶花香,但是青氣。這種茶雖然很香,但是滋味薄,而且不容易存放,香氣很容易消失。這個時候,有包揉機,可以大大加快鐵觀音的產出效率,所以很多人改用這種加工方式。

最後就更加懶了,就是所謂的「拖酸」鐵觀音,抽濕鐵觀音。工藝更加簡化,在加工過程中,做青次數更少,少到只搖2-3次,但是晾青間隔的時間很長,在整個做青過程中,可以用1-2天的時間。雖然做出的茶有明顯的香氣,但是那種花香是很飄的,不容易入水,加上長時間的做青,會生成大量的有機酸,喝起來會發酸。最最最糟糕的就是還加入抽濕的工藝。所謂抽濕就是在茶葉乾燥過程中,直接通過抽濕的機器將水分抽走,不需要烘焙。這樣做出來的茶,色澤很綠很綠,香氣很香很飄,青草氣也重。這是鐵觀音最後沒落的階段。

我說了這麼多不是說鐵觀音一定不好,要看市場的群體需求,還要看茶葉本身的品質。我喝過很好的鐵觀音,也喝過老師所謂的「洗腳茶」鐵觀音,兩者價位也是有很明顯的區別的,同一種茶好茶永遠都會比壞茶貴,也是由價值決定的。

至於鐵觀音為什麼沒有綠葉紅鑲邊而是綠葉碎邊,是因為鐵觀音在包揉過程中,因為包揉的時間很長,次數多,一邊是手工包揉那種,茶葉葉片邊緣會被磨碎,紅色的邊緣就被包揉成一些茶碎,而茶葉會捲曲成半球狀,顆粒狀。所以那些說鐵觀音沒有綠葉紅鑲邊就不是好茶的人,應該對鐵觀音的工藝並不是很熟悉。

最後,再次強調

懂茶的人只看茶葉品質本身,而不是給某一種茶貼上或好或壞的標籤!

懂茶的人只看茶葉品質本身,而不是給某一種茶貼上或好或壞的標籤!

懂茶的人只看茶葉品質本身,而不是給某一種茶貼上或好或壞的標籤!

最後附上以前審評的鐵觀音,毛蟹,黃旦和本山

顏色最深的是鐵觀音!

參考

  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NMZF201912065v=EppkR1qvdIEbLTOwke4hefIt4V3%25mmd2FLJSSCfJH%25mmd2BAmuzSyexsOt5gB%25mmd2FAIw12Q9F6zj3
  2.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FJCA202003009v=31yzcAcT61OLp9y6TdUyVpBZdgqIlarVyKvJSFT3ZS0s%25mmd2FgaZbVJ4XM4rP8zgxIdq


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是真的嗎?

安溪鐵觀音,福建安溪當地茶農發明於1725-1735年間,發源於安溪縣西坪鎮堯陽山麓(王說),屬於烏龍茶類,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會。(來源百度百科)

好的鐵觀音有很好的馥韻,持久的蘭花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進幾年來中國的消費者對鐵觀音都是避而遠之。

鐵觀音干茶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定義一下何為懂茶。假如懂茶被定義為是了解某一款茶當前的市場情況,那的確,懂茶的人確實不碰鐵觀音,因為在如今這樣一個市場大環境不好、品質差、農殘超標的行情下,懂茶的人是不會冒喝到品質低劣鐵觀音的風險的 而茶葉小白在當前的市場選擇鐵觀音入門也是不明智的,鐵觀音作為曾經的十大名茶,如今跌落神壇,我想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是10年左右是鐵觀音市場的一個鼎盛時期,安溪的一些農民認為種植茶樹更有利可圖,便大肆的將一些曾經種植的果樹水稻等等挖掉,重新種植茶樹,但是這樣大面積的不合理種植茶樹就導致安溪的整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原本種植果樹一類的土壤ph值也不適合種植茶樹,導致茶樹本身品質達不到傳統鐵觀音的標準,再加上生態系統被破壞,一些害蟲失去了天敵,大肆啃食茶葉,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從根源上影響了安溪鐵觀音的品質。另一個原因是鐵觀音的製作時間不同茶農有不同的喜好,有的人早上進行製作,有的人晚上進行製作,在這樣一個不同的製作時間下,茶葉本身內含物質的一個發酵會導致最終茶葉出現不同的風味,比如濃香清香肖青肖正脫酸等等,而往往普遍的鐵觀音消費者不了解製作時間影響茶葉口味,就會對鐵觀音本身產生一個是不是添加了香精才有這麼多風味的誤解。

還有一個對於第一次接觸茶的茶小白會面對的問題就是認為喝鐵觀音會傷胃,鐵觀音是屬於烏龍茶的一種,烏龍茶在六大茶類中屬於半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概在30%左右,而對於胃刺激最大的是綠茶,綠茶作為0發酵,其本身含有比較多的葉綠素人體無法消耗掉,這樣對人胃的刺激也是最大的。所以如果有的人在本身沒有吃早餐,同吃喝太多了烏龍茶,確實會產生胃不舒服的現象,但是如果喝的是綠茶,同樣會有這樣的反應,所以胃不舒服真的的原因,是因為喝茶的人沒有吃早餐。

假設懂茶被定義為,懂品飲,懂感受一款茶的口感滋味,那那「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這句話就是不對的,鐵觀音之所以能作為曾經的十大名茶之一,那它一定是極具品飲價值的,口感滋味豐富獨特,並不會存在一些茶客所說口感low的問題,因為喝茶的感受本身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有句話這麼說,口感是可以被引導的,在茶葉市場也是如此,在沒見識過真正好東西沒有味覺記憶的情況下,別人說什麼是什麼,品茶本身就不應該存在鄙視鏈。那或許就有人會說,那為什麼現在很多老茶客不喝鐵觀音了,不是他們不喝了,而是由於現在鐵觀音市場還較為混亂,真正原滋原味高品質的鐵觀音難以尋覓,倘若有身邊的朋友說「我這裡有一泡品質不錯的鐵觀音,過來嘗嘗?」老茶客們也一定會到場。

安溪鐵觀音給了我們反面的一個思考,安溪鐵觀音曾經是巴拿馬得過金獎的十大名茶,在歷史上同樣是無數愛茶人趨之若鶩一泡難求的好茶,包括現在的安溪地區,每年都還有茶王賽,評上最好的茶,這個制茶的茶農就可以坐上轎子,在縣城裡被擁護著敲鑼打鼓的走,是非常榮耀的。

可以看出來鐵觀音這款茶是有它真正迷人的地方的,同樣也是很多愛茶人的心癮,但是在最近十幾年來看,安溪鐵觀音一直在一個市場的低處,對於我這樣一個愛茶人喝茶人的角度上來說,一個自己曾經很喜歡的茶如今在這樣一個找不到北的一個狀態是讓我非常痛心的,很遺憾,如果投射到中國的很多茶區,其實都有這樣類似的問題,安溪鐵觀音則是其中影響相當大的一個種系,所以我也希望在安溪鐵觀音產區的茶農和有關企業,能夠正向真實的重新設立一個鐵觀音茶葉的產業標準,客觀的來面對鐵觀音它到底該如何去製作出滿足市場需求的,使很多老鐵觀音粉能去重新愛他接受他,希望閩南安溪鐵觀音能有一個好的未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鐵觀音小茶農來回應一下,現在確實茶友對鐵觀音不感冒,鐵觀音口碑這些年拉胯了太多。

你在各地的茶葉市場,看到價格低至二三十,甚至十幾塊的「鐵觀音」。許多人就是喝了這種茶,形成了對鐵觀音是比較普羅大眾,中低檔茶葉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像這樣廉價的鐵觀音在我們原產地農村這裡批發出去是十塊出頭的「鐵觀音」,有的還不到這十塊大洋。

這種茶其實不是鐵觀音,是毛蟹黃金桂本山亂七八糟看著像鐵觀音的茶青堆一起用機器壓出來,做得好也不會苦澀,就是一點鐵觀音的鮮爽滋味都沒有,香氣回甘更別說了,這種是很低劣的茶,飯店用的多。

另外還有出貨量也很高的外山茶,這種確確實實是鐵觀音的品種沒錯,但由於是外山低海拔甚至是平原,許多人為了增產增值,還打農藥。(因為不打農藥又達不到內山的品質,所以把產量提高得到經濟回報越大。)

這種外山茶的特點就是香氣淡,味道也淡,大多也沒有鮮爽度,跟喝白開水區別不大,就是因為茶樹生長的過程吸收的天然氧分太少了。

有的牌子自家的茶園就是在這種地方搞的外山茶,說到這裡,相信有的人已經感覺到是哪些,你買過你也明白。

這種確實是鐵觀音,你也不能說人家販假,但這樣「鐵觀音」肯定是進一步在打擊鐵觀音的口碑。

哪怕在網店他們賣100,200的鐵觀音,基本上也是以金觀音(鐵觀音跟黃金桂的雜交茶)這種高仿茶來賣,這種貨在我們茶農這邊就是十幾二十塊斤價。

到了300,400的零售價才會給你用三十多幾十多的鐵觀音,而且肯定還是外山平地茶,質量很一般。

在我們高山茶農這裡,100左右的口糧鐵觀音相比起網店這種賣幾百的都不知道好多少了,帶有天然花香,口感鮮爽甘醇,非常的耐泡。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直埋怨花了上百塊,甚至幾百塊買鐵觀音,但是覺得不好喝,說鐵觀音太難喝的原因。

我們茶農也是有苦說不出。

真正正宗優質的鐵觀音,像我們家做的傳統純手工的正味蘭花香鐵觀音。這種茶泡出來蘭花香香氣是非常高揚,且清新怡人,聞著都是心曠神怡。等級高的,真的就像剛剛花蕊初綻放,嬌翠欲滴的蘭花,散發出清鮮高雅的香氣,無比沁人。

喝著它鮮醇,甘甜,綿柔細滑,滑得似油的茶湯,生津感此起彼伏令人充滿快意,再體會悠揚起伏,沁人心脾的蘭花香氣,這才是品鑒正宗鐵觀音的境界。

在我們茶農家能達到這種程度的鐵觀音至少都要好幾百的成本,人家茶商拿貨去,賣的都是好幾千的價格,怎麼可能是網店那種銷量十萬百萬的洗腳茶平地茶可以比的。

而我們這邊高山茶山出來斤價800以上,1500以上的那種鐵觀音,都可能會直接粉碎你之前對品茶的認知。

再說一下,百度那種資料介紹,蜻蜓頭青蛙腿的鐵觀音不能來說明鐵觀音有多好,這種形狀的茶兩百左右就有很完美的了,外山更便宜,越好的鐵觀音的干茶就越緊,不可能會長長的還有腿跟尾巴。

下圖這種就是真正的參賽級鐵觀音,這款是我們家今年做的一款參賽級秋茶,這種茶都是在最高山的地方生長,采青是一葉一葉捏摘下來,不帶茶梗,一般的采青人都做不到,每人一天人工費就要好幾百,採的茶青量很少,做出來干茶都是這樣圓圓的,非常非常的緊結有分量,泡出來的葉片又大又長,無比的肥厚,軟嫩。

至於它的口感香氣只能用五個字來形容:大自然藝術。


杠精很多,有些帶著利益背景來,有些帶著井蛙思維來,不理會了。

本帖從頭到尾就不是針對懂茶群體,而是針對避坑

懂茶的不會問這個問題的,默默喝好東西真東西。

在圈子裡,你非要杠一點不喝,不可能,各種局、會,托親訪友拿來讓品評,甚至拉背書的,抿一口也算喝,評茶漱漱口也算喝。

說不喝,是指不作為主要品飲茶類,再直白點就是平時不怎麼喝了

制茶的,包括制鐵觀音的,很多真不喝自己做的那些。

評茶的或者高玩,也喝,不過基本上喝自己存貨了,新東西少之又少的能喝。

還讓怎麼說,行業得罪光了被群毆,你們就高興了[手動狗頭]?

茶之複雜,沒人敢說自己懂多少,略知一二而已。

跟你說自己很懂的,都是半吊子,封貼。

————以上最後末更————

基本上是真的,但原因跟題主理解的大相徑庭。

好像懂的人並不多(大隱懶得發言),我就腆著臉講講吧。

實際上還是愛喝鐵觀音,怎奈現下的「清香型」鐵觀音已非當年「十大名茶」的安溪鐵觀音了。

而市面上流行的恰恰是走台灣烏龍路線的清香型鐵觀音,壓根不是傳統鐵觀音的調性,也喝不到自然花香、觀音韻、悠長濃郁風格,更沒有什麼綠葉紅鑲邊。

在當地叫「生茶」。

這是台灣人90年代後期仗著發展早有銀票,資本進場安溪後「改良」惡果,也是當地涸澤而漁殺雞取卵的後遺症,看似擴大了鐵觀音產量銷路,實則毀掉了一代名茶(當然專家們對此有爭議,屁股決定話語,你們懂的)。風靡而起時,當地把大量鐵觀音原生種砍伐,種上無性繁殖的小樹,一瞬間新工藝的鐵觀音大量湧入,劣幣驅逐良幣,甚至灣灣人著書立作,左右大眾口味,現在市面上基本上沒有正兒八經的傳統鐵觀音

前兩年,安溪由於過度透支,市場崩盤,由鐵觀音之鄉變成臭名昭著的「傳銷重鎮」(可以百度),也大抵因為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而現在絕大部分鐵觀音茶樹的鮮葉,也沒法承受傳統「三烘三揉」的工藝,只能做清香型了。

我們來看看傳統鐵觀音的形容——外形緊結,成茶色澤鮮潤,富光澤,內質香氣清幽細長,勝似幽蘭花香,湯色金黃明亮,飲之齒頰留香,甘潤生津,香味具有獨特風格,俗稱「觀音韻」。

圈重點,蘭花香是茶里難得的高雅之香,別說什麼豆香(現代很多龍井標榜,實際上傳統龍井也崇尚蘭花香)、薯香(某紅茶)、糯香等香,中國茶歷來是文人茶,文人崇尚君子,蘭恰巧古代四君子,再者老百姓平時能吃到的食物之香,何必要在茶里喝到???甚而作為茶的品種特色???

湯色金黃明亮,現在都是翠綠翠綠,輕發酵催香,無韻可言。

大概98年吧,以後傳統條索狀鐵觀音消失,取而代之是蜻蜓頭、青蛙腿的濃香鐵觀音,而後連濃香鐵觀音也慢慢在市場式微。

甚至連各類茶書(2000年以後編著)都諱莫如深,欲蓋彌彰。

到了現在鐵觀音成了愛茶懂茶人不碰的玩意,名茶名存實亡

現在也有少數人在做傳統鐵觀音復興,但整體的環境、樹種、工藝等消弭,道阻且長啊。

我們來看看現下的鐵觀音。

這玩意黑綠不勻、色澤不純,寒性重口感飄,喝個 馬賽克?。

找點存圖。

傳統鐵觀音
傳統老鐵的湯色,沒有呈金黃色是因為陳化了
現在所謂炭焙濃香型鐵觀音的茶形,某老廠旗艦店
比較一下真正的濃香型干茶你就知道了

2003年前的老鐵,可以喝到微微酸韻,陳香(非倉味),融融暖意,以及清幽花香,韻久流長。

順帶說一句,曾經很牛批的鳳山,現在還有濃香鐵觀音,但價格原因也只是徒具其名(大廠好的應該還有,只是不流通了),工藝還是偏輕發酵,也不具備什麼儲存轉化價值了。

市面上現在的所謂傳統鐵觀音,焙火都不足,喝到嘴邊一股浮在面上的火工麻澀,也難怪沒有入口青但甜香的清香型討喜。

你問我喝不喝,sorry,鐵觀音真愛不起來了,只能喝點老鐵,喝一泡少一泡。

為啥,因為正宗的沒有了唄

PS樹種、工藝什麼的細節,你們大概也不關注,不贅述了,有人看再更些其他吧

——————割一下——————

今天泡了一點老鐵,你們可以看下正確的湯色

————11.1更一點————

2000年的時候,茶屆的大佬們,把清香型給個學名,叫現代清香型。

不怎麼叫生茶或者毛茶了。

————11.3————

一點感想:其實不獨鐵觀音啦,幾乎所有的茶都在面臨一個所謂新工藝。

茶葉市場其實是極大擴張的,但好東西(好樹好產地)就那麼一點,好師傅也就那麼一些,而且茶最講究慢工出細活,所以更多人就只能喝新工藝了。

目前還沒有遇到鐵觀音痴,但的確自己也愛喝一點,不過有更好的茶等著我,比如岩茶。

不過這兩天確實被勾起了鐵觀音的饞蟲。

喝點,也不能完全說熟香正味的鐵觀音沒有。

————11.6————

嗯,如果我說HK的老口味一直沒有變過,就是足火鐵觀音,堅守的老師傅也一直那樣做,很多人可能不以為然。

我們一邊讚歎日本的工匠精神,以及對他們工藝品、食品食材等的喜愛;一邊對自己的傳統手工嘲諷不屑。

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到了某一天,鐵觀音終於做垮了。

喝咖啡做咖啡的也知道,單品一天喝兩三杯,堅持稍微長一點時間,胃就受不了了,刺激性太強,性也太寒。

日本的咖啡之所以更注重深烘,喝起來更暖,這更多不是口味而是健康一些安全一些,實際上也沒那麼多咖啡因。

茶,也一樣。現代清香型,喝多了就是胃寒刺激,年輕不知道,積累寒氣,到了保溫杯泡枸杞的年紀,喝一點就有反應。

或者更多人不知道內視自己的身體感受,只分苦甜香,對味覺的澀麻干,對喉感韻味不覺知,等等。

又或者一些人借茶做精神傳銷,我不擋人財路點名道姓,不過動不動上一套價值體系啊,什麼心生歡喜、什麼身體讀茶、什麼片刻安靜珍惜時間之類的確乎要小心,特點就是玄乎又有體系,多為喝生普喝老茶,多為灣灣傳來。

金錢無底坑不說,假茶喝壞了身子是真的。

奇妙的是,現在發達省份地區、茶葉老省區基本都有好的品飲習慣,比如潛能說的HK,以及廣東福建等,反而一些稍弱的省份地區,現在亂象叢生,這與審美飲食等水平、粗與精細分不開的。

省份我也不點了,得罪人,多集中在土豪媚雅圈,笑料很多倒是。

口感是可以被引導的,在沒見識過真正好東西沒有味覺記憶的情況下,別人說什麼是什麼的。

當然,我也是一家之言,就鐵觀音發散開來,很多是現在市面觀點不認可的,不然茶就賣不出去了。

以前有個喝岩茶的老茶客寫了55條,其中一條是:極低的價格是買不到好茶的,但很高的價格也不是就一定能買到好茶。

但是口糧是可以有好喝的不錯的茶的。

寧缺毋濫,這是很多懂茶的朋友,最後喝鐵觀音少的根本原因

沒有,我們喝白開水唄。言多已失。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320006?

zhuanlan.zhihu.com圖標知乎:一個好問題——茶的產地真的重要嗎??? -?

www.zhihu.com圖標

以上


鐵觀音並沒有得罪誰,至今我依舊將鐵觀音當做口糧之一。不論鐵觀音的市場火與不火,茶就擺在那,太火了我可以不買,像現在不溫不火,不正好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喝到好茶嗎?

其實當下大家猶豫要不要喝鐵觀音,主要基於幾個問題:

1、鐵觀音不值錢

早市上,十幾塊一斤的鐵觀音大把,可也有幾千塊的鐵觀音讓人望而卻步。區別在於,你並不懂得 他的「身份」,真正的鐵觀音,必須是以鐵觀音的樹種製作而成,尤以安溪地區為佳。而現實中,鐵觀音與黃金桂的後代們,比如金觀音、黃觀音、金牡丹、春桃香,比如鐵觀音自己的後代,春蘭,這些茶雖然製成岩茶或其他烏龍茶的確很好喝,但不論怎麼說,按照鐵觀音的工藝製作,就是假冒,每每見到所謂「各種風格」的鐵觀音,也總是無奈。再就是所謂的外山,在產區之外,一樣有大把「鐵觀音」出產,這種體驗就好比你喜歡mac系統的舒適性,卻給你一個黑mac,有系統,硬體卻難以滿足體驗。

如果是真以鐵觀音樹種製成,產地在核心產區,茶園管理又相對合理,那麼幾百塊的價格是要有的。雖然感德、西坪、祥華這些地區近些年來在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每每遇到茶友問這樣的問題,我特別想反問一句:

如果真的核心產區的鐵觀音只賣十塊錢一斤,那麼這些茶農吃什麼?

2、讓人迷惑的工藝

相信喜歡喝鐵觀音的茶友都一定聽過正味、消青、 消正、拖酸之類的名詞,其實這些只是一些工藝的代號,只是有些工藝合理,有些不合理,所謂「合理性」,一方面取決於健康的標準,一方面取決於市場的反饋。就拿我們嗤之以鼻的拖酸來說,這種帶有明顯酸感的茶,雖然並不受大眾喜愛,但確實有一些茶友在追,自然也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作為建議者,只需要做到仁至義盡,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其實「正味」的地位,穩如泰山。幾乎所有愛鐵觀音的人都喜歡正味鐵觀音的清香雅緻,甚至嚴格來說,如果沒有當年「新工藝」的出現,鐵觀音也不會走上曾經的神壇。更不要提所謂「傳統之爭」,中華茶文明得以延續,不是靠的固守陳規,而是不斷迎合市場的推陳出新,更何況,這種偏向清香的正味工藝,在二十年前所向披靡,不僅佔據了茶王的位置,還搶佔了綠茶的高端市場份額,甚至在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相當深厚的執念。

作為一個普通的茶客,我們沒有必要糾結和執著於「頑固派」堅持的傳統,對我們來說,好喝就完了,畢竟喜歡清爽,有各種綠茶可以代替,喜歡炭火味,有岩茶、單樅可以嘗試,而鐵觀音對我而言,存在的意義在於,比綠茶更重,卻比岩茶更爽口,找到了定位,喝與不喝,只看需求,無關鄙視與否。

3、喝不懂

因為亂,所以喝不懂。經常碰到一些已經有所醒悟的茶友,會問,為什麼大品牌賣的那麼便宜?我究竟該以什麼樣的鐵觀音為參考?其實不論是大廠還是作坊,都有極品,只是溢價過高而超出了你的預算。對於初學者來說,想要進階,就要花點錢,一味貪便宜,只會在不同的坑裡徜徉,談不上進步。

一款好的鐵觀音,只看外觀是看不出的,更不能憑藉顏色去判定,所謂的「蜻蜓頭青蛙腿」只是一個通用的屬性,就好比人有兩個眼睛一張嘴一樣。真正有參考意義的,還是開湯。如果入水一刻滿室盈香,而水中卻略顯寡淡,那也談不上是好茶。真正好的鐵觀音,要有面香、有入水香,以雅緻清幽為上,以湯若白水為極品,杯蓋香則是一泡茶氣質只所在,一定如優雅、端莊、文慧的大家閨秀一般。

至於進階,想要喝出不同鐵觀音的區別,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來喝,不論是不同風格、不同等級還是不同工藝,只要對比來喝,高低立知,何謂高雅、何謂正、何謂鐵觀音的滋味和韻味。

鐵觀音並不是什麼難懂的茶類,好在品種單一、產區也不大,之所以我們感覺複雜,只是因為幾十年來鐵觀音市場壯大後又萎縮,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作為喝茶的茶客,我們更應該理性看待鐵觀音,對於真正懂茶的人來說,並不會有此一問。

至今我依舊保留著鐵觀音的口糧選項,每年也都會去安溪轉一轉,會會老朋友,大浪過後便知道誰在裸泳,真正有匠人精神的師傅,一貫堅持著自己的選擇,我們更應該給予支持。

「鐵觀音」【幽蘭香】高山正味奶香(70g泡袋裝)(拍2份得175g)-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鐵觀音」【清香】正味蘭香雅緻(70g泡袋裝)(拍2份得175g)-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二合一鐵觀音試飲】2020正秋正味核心產區幽蘭/清香各3泡共42g-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

前些天拆開了9年前珍藏在苦瓜中的老鐵,別有一番滋味。


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是真的嗎?

原創 大白(來自白話茶事)

01

近年來,隨著信息的開放和購買渠道的多元,很多茶友選擇購買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普洱茶名山名寨很多,市場很火熱。綠茶是咱們國家知名度種類最高的國民茶,每到春茶上市的時候也是供不應求。但是有一類茶貌似以前風光無限,因為諸多原因,漸漸被人放棄。它就是鐵觀音。甚至有人下定義: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

是這樣的嗎?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02

咱暫且忽略「懂茶」是個什麼定義有什麼標準。只是從聽覺上來說,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真的盲目了。給大家看看一組數據吧。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9月份哪款茶線上賣的最好嗎?根據阿里系電商平台數據顯示,六大茶類中,9月份銷售量最大的是烏龍茶,以30486.93萬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一,而烏龍茶中,鐵觀音又以12140.90萬元拔得頭籌。當然,你也可以杠說阿里係數據只是電商平台的一部分。是的,沒錯。電商除了阿里系還有京東拼多多和很多雜七雜八的平台。但是,阿里系的客戶活躍度,不用我科普說明吧?

03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茶葉消費大國,也是一個茶葉生產大國。但是在現在的市場情況下,鐵觀音還能有此戰績實屬不易。鐵觀音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民間接受度,是日積月累滲透而來的。鐵觀音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大原因,它屬於中國名茶,從它面世以來就名滿天下。且不說它結實獨特的蜻蜓頭外觀,重點是,它香啊!

普通人喝茶,當然喝的是茶香。而鐵觀音那種攝魂奪魄的香,往往給品嘗著很大的心理撞擊。沒有飲茶底子的人,是很難喝出各種茶類韻味的,特別是有獨特的韻味。但是鐵觀音不必去研究那些高深的韻味,只要聞其香,很難有人不喜歡。

04

鐵觀音的香是直觀的,隱藏不住的。但是鐵觀音的香是五花八門分門別類的,需要人們慢慢去學習和嘗試。理論上,茶學裡將鐵觀音的香型分成了幾大類:清香型,濃香型和陳香型。

也有學者將香型劃分得更具體,分了六類:清香型、濃香型、韻香型、鮮香型、酸香型、陳香型。而我們國家茶葉感官審評的國家標準里,烏龍茶(包括鐵觀音)的香氣審評分成七個方面:栗香,奶香,醇香,辛香,黃燜氣,悶火,硬火熱火。

05

那麼,既然鐵觀音這麼香,為什麼現在懷疑它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呢?去過茶葉市場鐵觀音專門店的人大概都有個印象:鐵觀音的種類太繁多了,一點兒也不比普洱茶山頭少。鐵觀音源自福建安溪,早已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只有用安溪的茶葉用特定的工藝做出來的茶葉才能稱之為鐵觀音。那麼,安溪大大小小那麼多茶山,每個茶山出來的都是獨特的味道。這還不算,茶樹也分年份和品種啊!不同的茶樹的年齡和品種做出來的鐵觀音味道也不一樣。再加上多位茶人跳出來說自己是鐵觀音工藝製作的「傳承人」......

這才導致了鐵觀音市場混亂,門派太多, 差異太大,所以茶客反而一頭霧水,不知道選什麼好還是輕的,很多人都開始懷疑其真假了。

人們普遍覺得一個東西名堂太多,往往預示著裡面的水份也很多。所以,鐵觀音屢屢被人懷疑,也是有原因的。

06

喜歡鐵觀音的人,喜歡到骨子裡。不喜歡鐵觀音的人,將對它的鄙視寫在臉上。不過,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總有人追隨著它,學習它,將誤解變成了解,將喜歡變成一種習慣。所以,如果你喜歡喝茶,恰好也懂茶,但是請你謙虛一點,不要隨便對人指手畫腳。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好嗎?

今天,我不是在為鐵觀音「正名」,我只是在「證明」:喜愛鐵觀音的朋友還是蠻多的。最後,用我不太喜歡的郭敬明一句充滿熱度的話來結束今天的話題:你可以不喜歡它,但請接受它的存在。

以上。


從2000年開始,鐵觀音名聲大噪,全國各地熱銷,深受大眾喜歡,證明了中國十大名茶的魅力。直到2011年,鐵觀音價格和銷量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喝鐵觀音的人群不斷萎縮,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到底是動了誰的乳酪?

過度炒作的貪婪

鐵觀音早期具備天時地利,位於福建,閩人天生的生意頭腦,把鐵觀音茶"運作"起知名度,開始市價直升,從早期一斤鐵觀音茶葉的價格最貴人民幣四、五百元,到瘋狂時漲價近十倍,2008年春茶最高價格甚至上萬元。現實是當時的市面上鐵觀音供不應求,加上沒有具體種類和質量的衡量儀器和標準,於是許多茶商經不住誘惑,便"偷梁換柱"以次充好賺取高利潤,為後面埋下了禍根。

製作粗糙的急功近利

安溪鐵觀音原本有自己優秀的傳統工藝,但是由於市場的迅速擴張,快速生產、無節制的加工採摘使得茶樹很難休養生息,蓄精養銳,導致茶葉內質參差不齊。聰明的商人引進新工藝,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降低了制茶門檻和制茶成本,使得各種鐵觀音工藝大行其道,急功近利改變傳統制茶工藝,致使鐵觀音失去真味。

鐵觀音成了混血兒

由於安溪鐵觀音茶受到市場熱捧,安溪縣周邊地區紛紛東施效顰,有的用本土茶青借用安溪鐵觀音茶的加工工藝,或者引種安溪鐵觀音異地加工。、生態環境的不同差異明顯,參差不齊,一上市均稱為安溪鐵觀音。

道德底線

由於過度開發茶園,破壞了安溪縣原有的植物生態,單一的茶葉種植背離了生物多樣化原則,土壤退化嚴重,茶園病蟲害加劇,使得茶葉品質不太穩定,出現了農殘超標的現象。2011年,經有關部門檢測,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立頓"鐵觀音,稀土實測值是標準的3倍多。茶葉中稀土超標與農藥殘留有關,這下將鐵觀音農藥超標的事情推到風口浪尖。

電商致命一擊

當時正是電商的發展熱期,網上的惡意競價給鐵觀音市場帶來致命一擊,"9.9元一斤包郵"的茶葉徹底將鐵觀音推向了"劣質""農殘"的陰影中。

網路放大鏡

中國互聯網井噴式發展,網路媒體快速的發酵,鐵觀音很快被人們貼上了"農殘"標籤。不排除期間有被媒體過度的解讀或誤解,甚至是"誤傷"。雖然當時在各地工商局食品監察通告上,綠茶、紅茶、黑茶等茶葉也時常上榜,只不過鐵觀音名氣太大,成了眾矢之的。

現狀

本是中國傳統名茶,由於發展過於激進,利益的驅使,種種問題逐漸被暴露出來,茶客們對安溪鐵觀音有種談之色變的恐懼感,農殘,色素、香精等。

雖然農殘超標、添加色素……等等並非大面積、大範圍的,只是一些不法商人的違法行為。後期隨著鐵觀音的市場需求下降,無利可圖的商人不會,也沒有動力再去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並且近年安溪縣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打造無殘留綠色食品、打造原生態茶園建設、大力倡導傳統製作工藝回歸、三管齊下。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所謂的"真相",中國茶葉眾多,大眾為何要獨獨選這一支。雖然,上游茶園的改善漸有成效,中間商也被淘洗一遍,只是大眾已經難再有初心。

【免費派送茶品】 4份茶樣品鑒裝(2生,2熟)

【茶品重量】8-10克

【派茶備註】本次派茶,一人一份,免費包郵寄送,樂意喝的請關注我,或者私信哈!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平安幸福,牛轉乾坤!


當然不是,每一樣茶都有好茶,都有誠信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茶人茶商,包括我一直在批評的普洱,試想一下連炒作忽悠鬼話連篇的普洱神茶都有可取之處,其他茶葉就不要說了鐵觀音總比普洱好吧,至少沒有越陳越好那種鬼話。

鐵觀音的歷史從乾隆元年開始,曾經的布衣宰相方苞將茶葉貢給皇帝,信佛的年輕皇帝給茶葉取了一個帶有宗教色彩的名字「鐵觀音」,一直到1915年,民國政府為舉辦巴拿馬博覽會參展,鐵觀音又十大名茶之一。有很多人拿十大名茶歷次排名來對比茶葉的歷史,現在我告訴你除了1999年《解放日報》那次神經錯亂將雲南普洱列入十大名茶以外,鐵觀音每次都將普洱甩得遠遠的。鐵觀音最紅火的時候是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隨著茶文化的推廣,鐵觀音風靡一時大江南北可以說哪裡有喝茶的就有鐵觀音。

鐵觀音的敗落就是那時輝煌以後,說到底還是主要幾個原因:第一,價格過高,性價比不行,有時候品牌並不全是好事,品牌可能推廣知名度,但是品牌也會拉低性價比,尤其是大家跟風的漲價;第二,是良莠不齊,商人趨利,鐵觀音市場好,一蜂窩的不管哪裡都做,甚至還出現陳茶充新加香精,這是對品牌最致命的;第三,等級定位問題,我是不喝鐵觀音的,理由就一個泡茶出現茶釉我就不喝了,鐵觀音是開面葉採摘,和做龍井毛峰的綠茶比起來在等級上是偏低的,非要把自己劃歸到頂級茶葉裡面,恐怕有些力不從心吧?這點同樣是產於福建的紅茶做得比較好,推出的金駿眉牢牢把握了頂級紅茶的地位;第四,台灣的神話不在,鐵觀音普洱烏龍茶,這些南方茶葉的推廣,背後的港台茶商作用不小,隨著炒作普洱的進行港台茶商成了港台茶葉騙子,鐵觀音收到影響在所難免。


這句話其實說對了,一般。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任何茶也沒有絕對的好喝和不好喝。

就從我的經驗來說吧,我茶學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在廈門的茶廠,那時候全是鐵觀音,各種鐵觀音從大幾千到小几百的都有。

剛入茶行業,那一年2009年,感覺其他茶怎麼能和鐵觀音比呢?鐵觀音的香氣完勝啊,還沒有綠茶等其他茶類的澀味。而且鐵觀音都是一小包7克、8克的包裝的。攜帶方便,太有范兒了。

回來發現滿世界都是鐵觀音,那時候普洱茶還沒像現在這麼昂貴,這麼離譜,我去雲南流浪的時候,去當地的茶城,發現雲南的茶城沒有西湖龍井賣但是絕對有鐵觀音賣。在旅行中我也喜歡喝當地人交流,然後聊到建水的井,主人家很熱情帶我去看那口井,我很感激於是拿出幾泡隨身攜帶的鐵觀音送給主人家。主人家特別開心,說這種茶很貴的,要五六塊錢一小袋了吧。(那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普洱茶日後會炒到什麼價格。)

說那麼多廢話其實說明,那些年鐵觀音真的特別火爆。然後再慢慢喝茶的進程中,越喝到後面對口感的要求越高,淡而不厚的茶湯是逐漸被淘汰。對香氣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那些雖然香,但是香氣是漂浮的茶葉也逐漸被嫌棄。慢慢會喜歡香氣低沉、穩定,茶湯厚實不苦澀的的茶。

而鐵觀音卻一路在香氣輕飄這條道路上狂奔了好大一陣子(近幾年當地政府已經著手改善了。)那時候各種名目什麼拖酸、消青層出不窮。我當時很是納悶:我好歹在鐵觀音近一線工作了一年,咋都沒聽說過呢,我怕不是去了趟假福建工作哦。

後面鐵觀音慢慢在我的視線範圍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普洱、白茶、岩茶。但是在這中間也喝到過很多很好的鐵觀音,有濃香也有清香,但是不是很好找。

個人覺得鐵觀音在經過一大波主升浪瘋狂炒作,崩塌後,現在正在處於良性的修復中,並且當地政府也在維護那些年被玩壞了的工藝,鐵觀音已經不允許空調製茶了。回歸傳統工藝是值得欣喜的事情。

所以要說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我感覺不是很認同。懂茶的人不喝被市場化的鐵觀音。但是你要是給我傳統工藝的好鐵觀音,如果價格還在我承受範圍呢的話我絕對會買的。還有老鐵真的很好喝,曾經喝過一次年份比較久的老鐵記憶深刻。自帶陳皮的那種葯香為,像這種茶即便是老茶客也會喜歡的,可惜量少,市場上太難找了。

每種茶都有很好喝的那種,只是那些年鐵觀音就像一個年輕貌美的大美女,在市場的熱捧、在人群的歡呼聲中失去了最初的本真,隨波追流,在紅極一時後,被市場看膩嫌棄了。但是很可喜的是,她正在沉澱中。

(知乎我用的不多,了解更多茶知識可以關注公號:零五茶學)


我喝鐵觀音,你說我懂茶還是不懂茶?(攤手)

發佈於 2020-12-2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藝福堂茗茶藝福堂茗茶?

已認證的官方帳號

關於樓主的這個問題,這個現象現在確實是存在的,不過關於這個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有許多原因所導致的,接下來小藝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這個問題。

1. 鐵觀音的滋味過於內斂不夠吸引人。伴隨著人年齡的逐步增長,我們的飲茶的口味和也會逐步變得更加需要「滋味」,鐵觀音近乎綠茶的清新滋味相對於更受年輕茶客的認可,而紅茶、普洱茶等滋味相對更為醇厚的茶則更被老茶客們所喜愛,但由於年輕茶客的數量有限,更多的茶客還是以年紀偏大的中老年人為主,因此鐵觀音的受眾相對的也在減少,故而喝鐵觀音的「懂茶」的老客也在變少。

2. 新型鐵觀音自身的問世帶來的負面影響。要知道鐵觀音作為閩南烏龍的代表,是烏龍茶中 傳統工藝的領軍茶葉之一。但是近些年出現了一些「新派清香型鐵觀音」,這些茶一改傳統烏龍茶半發酵茶的製作工藝,轉而變成不發酵茶和輕發酵茶,幾乎與綠茶無異。這樣做完全喪失了鐵觀音自己的特色,同時作為「綠茶」又完全不是龍井、碧螺春等茶的對手,而這種不被認可白白喪失了一批老茶客。

3. 製作工藝的省略和農殘問題。當下的鐵觀音為了追求效率和產量,眾多鐵觀音企業一改往日手工或半手工的製作方法,改用純機器做茶,烘焙等工藝都逐步被更加「省時」的工藝所取代,喪失了鐵觀音的「真味」。同時農殘問題作為鐵觀音茶最大的敵人,在前幾年農藥管控最鬆懈的時候,一些鐵觀音種植的產地每隔一二十天就要噴洒一次農藥,這也導致鐵觀音農殘問題一度成為茶葉界的「污點」。

當然,小藝這裡還是想說的是,鐵觀音作為我們烏龍茶的代表茶葉,這些問題這幾年已經開始慢慢有所好轉,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茶客們可以重新關注和品嘗正宗的鐵觀音茶,我們也希望廣大的鐵觀音企業可以真真正正的為我們廣大的消費者奉上一杯實在好茶!

編輯於 02-1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松果松果愛旅行愛喝茶

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個人覺得這個說法太絕對。

首先,如何定義「懂茶」?懂茶,大多是指喝茶很久,對茶有自己見解的人或者是從事茶行業的人(當熱並不是所有從事茶行業的人都真的懂茶)。我覺得「懂茶」的人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喝茶的種類比較多,大多以及進階到岩茶或是普洱茶。而喝習慣了這兩類茶的,很多都會覺得目前市面上較為流行的清香鐵觀音香高,但內質不足,後勁不夠。同樣的,對於這些人而言,綠茶、輕火岩茶等也有同樣的問題。

第二,鐵觀音的沒落有自身原因也有環境因素。鐵觀音火爆,源產地「竭澤而漁」的現象嚴重,再加上市場魚龍混雜,許多非源產地、非鐵觀音的茶混跡,一味追求高香,而忽略了做茶本身。環境因素,近年來鐵觀音以外岩茶、白茶、漳平水仙、單樅等等越來越多,名氣逐漸變大,喝茶人的選擇越來越多。當茶友發現除了鐵觀音還有很多很好的選擇,而恰恰鐵觀音口碑不好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放棄鐵觀音了。

第三,回到鐵觀音自身。「現在的鐵觀音傷胃」這種說法非常流行,相比於傳統的「老鐵」,現在流行的鐵觀音發酵度淺,被冠以「傷胃」的罪名。其實,鐵觀音當年能夠如此流行,或許正是因為自己的「高香」特點,被大眾接受,如今如果說要把鐵觀音的沒落怪罪在「為了高香」上,難免有點說不過去。現在的工藝比較好的正味鐵觀音,喝起來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來說在各種烏龍茶中獨具一格。

作為一個從鐵觀音開始接觸烏龍茶的人,現在喝鐵觀音的次數再變少,是因為它不再是唯一選擇。但是,鐵觀音還是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茶存在。


關於樓主的這個問題,這個現象現在確實是存在的,不過關於這個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有許多原因所導致的,接下來小藝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這個問題。

1. 鐵觀音的滋味過於內斂不夠吸引人。伴隨著人年齡的逐步增長,我們的飲茶的口味和也會逐步變得更加需要「滋味」,鐵觀音近乎綠茶的清新滋味相對於更受年輕茶客的認可,而紅茶、普洱茶等滋味相對更為醇厚的茶則更被老茶客們所喜愛,但由於年輕茶客的數量有限,更多的茶客還是以年紀偏大的中老年人為主,因此鐵觀音的受眾相對的也在減少,故而喝鐵觀音的「懂茶」的老客也在變少。

2. 新型鐵觀音自身的問世帶來的負面影響。要知道鐵觀音作為閩南烏龍的代表,是烏龍茶中 傳統工藝的領軍茶葉之一。但是近些年出現了一些「新派清香型鐵觀音」,這些茶一改傳統烏龍茶半發酵茶的製作工藝,轉而變成不發酵茶和輕發酵茶,幾乎與綠茶無異。這樣做完全喪失了鐵觀音自己的特色,同時作為「綠茶」又完全不是龍井、碧螺春等茶的對手,而這種不被認可白白喪失了一批老茶客。

3. 製作工藝的省略和農殘問題。當下的鐵觀音為了追求效率和產量,眾多鐵觀音企業一改往日手工或半手工的製作方法,改用純機器做茶,烘焙等工藝都逐步被更加「省時」的工藝所取代,喪失了鐵觀音的「真味」。同時農殘問題作為鐵觀音茶最大的敵人,在前幾年農藥管控最鬆懈的時候,一些鐵觀音種植的產地每隔一二十天就要噴洒一次農藥,這也導致鐵觀音農殘問題一度成為茶葉界的「污點」。

當然,小藝這裡還是想說的是,鐵觀音作為我們烏龍茶的代表茶葉,這些問題這幾年已經開始慢慢有所好轉,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茶客們可以重新關注和品嘗正宗的鐵觀音茶,我們也希望廣大的鐵觀音企業可以真真正正的為我們廣大的消費者奉上一杯實在好茶!

編輯於 02-1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松果松果愛旅行愛喝茶

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個人覺得這個說法太絕對。

首先,如何定義「懂茶」?懂茶,大多是指喝茶很久,對茶有自己見解的人或者是從事茶行業的人(當熱並不是所有從事茶行業的人都真的懂茶)。我覺得「懂茶」的人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喝茶的種類比較多,大多以及進階到岩茶或是普洱茶。而喝習慣了這兩類茶的,很多都會覺得目前市面上較為流行的清香鐵觀音香高,但內質不足,後勁不夠。同樣的,對於這些人而言,綠茶、輕火岩茶等也有同樣的問題。

第二,鐵觀音的沒落有自身原因也有環境因素。鐵觀音火爆,源產地「竭澤而漁」的現象嚴重,再加上市場魚龍混雜,許多非源產地、非鐵觀音的茶混跡,一味追求高香,而忽略了做茶本身。環境因素,近年來鐵觀音以外岩茶、白茶、漳平水仙、單樅等等越來越多,名氣逐漸變大,喝茶人的選擇越來越多。當茶友發現除了鐵觀音還有很多很好的選擇,而恰恰鐵觀音口碑不好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放棄鐵觀音了。

第三,回到鐵觀音自身。「現在的鐵觀音傷胃」這種說法非常流行,相比於傳統的「老鐵」,現在流行的鐵觀音發酵度淺,被冠以「傷胃」的罪名。其實,鐵觀音當年能夠如此流行,或許正是因為自己的「高香」特點,被大眾接受,如今如果說要把鐵觀音的沒落怪罪在「為了高香」上,難免有點說不過去。現在的工藝比較好的正味鐵觀音,喝起來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來說在各種烏龍茶中獨具一格。

作為一個從鐵觀音開始接觸烏龍茶的人,現在喝鐵觀音的次數再變少,是因為它不再是唯一選擇。但是,鐵觀音還是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茶存在。


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個人覺得這個說法太絕對。

首先,如何定義「懂茶」?懂茶,大多是指喝茶很久,對茶有自己見解的人或者是從事茶行業的人(當熱並不是所有從事茶行業的人都真的懂茶)。我覺得「懂茶」的人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喝茶的種類比較多,大多以及進階到岩茶或是普洱茶。而喝習慣了這兩類茶的,很多都會覺得目前市面上較為流行的清香鐵觀音香高,但內質不足,後勁不夠。同樣的,對於這些人而言,綠茶、輕火岩茶等也有同樣的問題。

第二,鐵觀音的沒落有自身原因也有環境因素。鐵觀音火爆,源產地「竭澤而漁」的現象嚴重,再加上市場魚龍混雜,許多非源產地、非鐵觀音的茶混跡,一味追求高香,而忽略了做茶本身。環境因素,近年來鐵觀音以外岩茶、白茶、漳平水仙、單樅等等越來越多,名氣逐漸變大,喝茶人的選擇越來越多。當茶友發現除了鐵觀音還有很多很好的選擇,而恰恰鐵觀音口碑不好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放棄鐵觀音了。

第三,回到鐵觀音自身。「現在的鐵觀音傷胃」這種說法非常流行,相比於傳統的「老鐵」,現在流行的鐵觀音發酵度淺,被冠以「傷胃」的罪名。其實,鐵觀音當年能夠如此流行,或許正是因為自己的「高香」特點,被大眾接受,如今如果說要把鐵觀音的沒落怪罪在「為了高香」上,難免有點說不過去。現在的工藝比較好的正味鐵觀音,喝起來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來說在各種烏龍茶中獨具一格。

作為一個從鐵觀音開始接觸烏龍茶的人,現在喝鐵觀音的次數再變少,是因為它不再是唯一選擇。但是,鐵觀音還是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茶存在。


我是閩南人,11年前參與過一個鐵觀音品牌的工作,也因此算是入了茶的行當,現在也在從事茶業工作,偏好烏龍茶。要說懂茶呢,其實不算深,要說不懂呢,某種意義上,還算懂吧。

從現象看,確實,以前在閩南到哪裡都是泡著鐵觀音茶的,偶爾有小種和武夷岩茶,卻顯得有點「裝逼」。而近幾年,在茶桌上看到的更多的就是武夷岩茶,肉桂、大紅袍,福鼎白茶、正山小種也常見,反而鐵觀音很少見了。

這背後的原因當然有很多,茶葉渠道的豐富是一方面,鐵觀音自身的發展問題也是一方面,我們這批粗淺的茶客長了年紀,換了口味,可能也是一方面吧。

因為腸胃不好,所以綠茶我是不喝的,清香型鐵觀音也只是點到為止,兩小杯,禮貌性的嘗個滋味;但卻偏好「熟茶」,且特別偏愛八馬的賽珍珠。但凡到哪裡,只要見著對方有賽珍珠,都會勒出來泡了。雖然是個例,但從近幾年賽珍珠在市場的表現看,可能還算是個普遍的情況吧。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市場也是不斷發展的。早年的鐵觀音百花齊放,而今天無論是看品牌還是看產品,就顯得很不熱鬧了。

市場總是有周期,有規律的,繁華之後總得冷切,多年來缺乏翻新理念,10年前已經證明不能做的做法,今天還是很多人依樣畫瓢,原地打轉。一個品類的行當不能翻陳出新,自然是要被淡忘,甚至遺棄的。

反觀近幾年的武夷岩茶和福鼎白茶,都在不斷出新,不斷刺激著市場曖昧的神經和茶客們感性的舌頭,故事也越講越美麗,自然也就得到了應該有的市場反應。

現在定論說: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當然是武斷的。

但鐵觀音能否再度成為茶中焦點,那要看這個行業是否能夠與市場重構甜蜜。

PS:我為什麼不做鐵觀音?並非因為鐵觀音「不香」,只是因為目前手裡沒有可靠的鐵觀音茶場。


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我覺得就是口味愛好不斷變化的一個結果而已。以我自己為例,最初喝茶什麼都試一下,開始喜歡鐵觀音。慢慢向普洱,紅茶發展。但是我現在還是會偶爾喝鐵觀音和綠茶。就像很多人喝酒 清香開始慢慢到醬香。但是好的清香型白酒還是會喝的。

現在資本市場在炒作普洱,白茶等,鐵觀音已經炒作過了,沒人接盤了。價格崩盤加上劣質產品橫行,讓很多人覺得鐵觀音低端不上檔次。

不得不承認很多人喝茶不是喝口感和味道,而是喝價格和逼格。好像喝白茶,普洱就比喝鐵觀音牛B了似的。

喝水而已,不用計較太多。自己舒服最重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糾正題主的兩個表訴:

1,鐵觀音不是綠茶,是烏龍茶

2,懂茶的人也喝鐵觀音,不過不喝常見的鐵觀音。

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本人就會喝鐵觀音,一是喝雲南、貴州等地茶青用鐵觀音工藝做的茶,二是喝安溪放養茶園的鐵觀音。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喝鐵觀音?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三:

一、鐵觀音在2015之前,無序發展,整個大環境生態堪憂,農殘、工藝做不熟等問題嚴重,導致很多鐵粉詬病。

二、其他茶從業人員由於要賣自己茶需要,大肆猛踩鐵觀音;鐵觀音的粉絲由愛生恨,也反向罵鐵觀音。大量的人都在罵,還有很多跟風者。

三、央視等媒體介入,專業檢測機構被迫發聲,大眾被「毒」怕了,見鐵繞行。

借這個話題我再說說自己的一個觀點:

鐵觀音是一種非常好的工藝,安溪也非常適合種茶,假以時日,從業人員規範操作,茶友們理性消費,鐵觀音從新崛起也不是沒可能。


我不知道這個懂茶的人是誰?這樣下定論【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難免太過武斷。

但是我也不會買鐵觀音,至少現在不會買,不是鐵觀音不好,是我們通常能買到的渠道都太爛了。

曾經一個專門做茶葉批發的茶販子告訴我:當一個茶大火的時候,某些投機倒把的商人會大資金投入把價格壓到最低,簡單的說,當別人都賣1000的時候,他賣100。別笑,真的毫不誇張,你以為他把資金投入到茶品質上了嗎?做夢(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他們就是趁著市場火低價進來割韭菜的。等到市場做濫了,換一個唄。什麼火他們做什麼,做出來的毫無疑問,都是爛貨,但擋不住撿便宜的韭菜們啊。


懂茶的人什麼品類的茶都喝。

每個茶葉品類結合當地種植條件的優勢都是長時間的優勝劣汰留下的珍品,尤其是那些曾被稱為中國名茶的一定有其獨到之處。

出產鐵觀音所需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依然存在,最與之相適宜的工藝也在瘋狂的泡沫破滅中逐漸沉澱顯現。可證具有品飲價值的鐵觀音一直都存在著,且真正尋獲過它價值的高端市場很可能從未拋過它—與價格漲跌無關的品飲需求。至於主流的普遍的市場從來都是品類營銷的戰場,成敗多因熱度少關品質。

至於鐵觀音因何有持續低迷的幾年,多是因為商業的瘋狂,畸形的工藝一味尋求給感官予刺激,不斷弱化產地概念以稀釋核心價值,當全國各地都種上也賣上鐵觀音,資本掙錢了,農戶倒霉了,產業只剩孱弱的失了風韻的外殼。

最後,對於喝茶的知友,請多保持獨立思考的知乎精神,各茶類實是殊途同歸,皆有共性。對於做茶的知友,堅定地走發掘價值之路吧,感覺比金融市場簡單多了。


幾乎所有的鐵觀音都是拼配而來的。所謂拼配,其實就是幾種鐵觀音組合而成的。有回復說用黃金桂和毛蟹冒充鐵觀音,純屬胡扯的。

黃金桂是桂花香的根本不能用來拼配鐵觀音,何況黃金桂葉底太黃。用毛蟹配有可能,但是毛蟹葉子帶鉤,圖片上明顯沒有,而且毛蟹葉子小。從圖片上看葉片厚實,應該是鐵觀音無疑。 本山每年產量是鐵觀音的10倍,一般是用來拼配中低端鐵觀音的首選,本山葉片薄虛,本山不耐泡。所以真正的鐵觀音用蓋碗可以泡7~10次,蘭花香明顯,牙齒留香。

其實真正玩茶懂茶的老茶客,已經沒人喝鐵觀音的,水太深了。這個年代聊茶聊鐵觀音的,一般都是附庸風雅的俗人。

不說別的,就是一年10倍鐵觀音產量的本山,你幾乎買不到,水還不深嗎?更何況,毛蟹,奇蘭,黃金桂,很多喝鐵觀音的都不知道啥味,這不是扯淡嗎?

更有網友指出,專家品鑒一泡鐵觀音茶,一看外形,二嘗茶水水質。香氣,三鑒茶底。


我很少喝茶

有一次和騎友騎車,她是把礦泉水裡塞半包茶葉的人,背包里背著幾十袋那種小包裝的茶葉,第一天的時候我和她說了,茶葉里含有咖啡因,有利尿作用,要注意勤補水,喝完茶後要注意多次少量的再喝點運動飲料以及礦泉水。

第二天,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也塞了半包她的茶葉進礦泉水裡,後面喝了一口,哇。。。是真好喝,第一次感受到留有餘香,唇齒之間還有茶葉的甘甜。

可惜後面就沒喝過這麼好喝的茶了


看到這個問題就覺得特別有意思

有種茶商想做廣告,但是為了湊問題完成運營KPI,結果搞出反效果的喜感。

1、懂茶的人,各有各的口味、各有各的境界,應該是無論什麼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去選擇茶葉,而不是「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是真的嗎?」

2、這樣立一個問題,就算知道了知友們的回答,對你如何去喝茶,如何去品茶,似乎也沒多大意義。如果是鑽研茶品質,要到現場看,要研究化學,要了解文化,本來喝茶這個事,就是調用五感,見仁見智的事。

3、喝茶不要只追求茶葉,你不追求器皿?一起喝茶的人?不追求溫度?不追求心境?每一樣都影響口感,這是說不清,因此關鍵在於喝茶那一刻的心情,茶禪一味。喝的是那年風月,再好的茶,那最好的時候你無緣見到,涼了,那還喝個啥。

最後

我知道這問題的意義在哪裡,簡直就像是荒謬平淡人生的縮影。因此忍不住荒唐的回答一句。

「管他呢,你喜歡就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