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印发,引发不小的关注,很多媒体用了「近四千万人的工资将受影响」这种黑体加粗加感叹号的标题。

说到这里,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老生常问的问题,什么是国企?什么又是央企呢?怎么区分呢?

放眼网路,绝大多数文章都在集中介绍央企或者国企的级别,这个为啥是副部级,那个又怎么看出来是正厅级的,云云。今天,本猴想从出资人的角度简单说说。

其实就一句话,从中央、地方二元维度来看,国企是大概念,包含央企,央企是其子集。国企包括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也就是央企,它的出资人或者说股东是国资委、财政部、主管部委,甚至可能直接就是国务院,反正都是中央一级的。

地方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或者股东是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国资委、地方财政部门,地方有关部门、地方国资公司等等。

央企分为三类,最大的一类是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资格监管的企业。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目前有97家,怎么样,里面都是熟悉的面孔吧。

这类企业绝大多数集团一级的股东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国资委,当然也有例外,比如91号,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前49家正职由中组部任命,所以坊间就会自动认为其级别高一级,具体的可以自行百度。

当然这49家里也有一定区别,比如五大发电集团(包括合并后的国能投)的一把手(董事长)63岁退休,比一般副部级退休年龄还要晚,侧面反应出公司的重要性。

第二大类央企是金融企业。与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一样,金融企业有前15户之说。

前15户有: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信)、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非15户有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了。

金融类央企里有的是国务院直接出资比如中投、中信,更多则因为股份制改革、整体上市而多元化,比如四大行,但是其大股东仍是财政部和中投的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

第三类央企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央企。比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青旅等等。这类央企大多都是由相应主管部门进行出资管理。

当然央企也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央企就是以上三大类,狭义的央企仅仅指国资委出资监管的企业。

相对于央企,地方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情况就比较复杂一些了,有些可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有些可能是改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比如山西七大煤炭集团中的同煤集团。

其集团层面的股东,既有省国资委出资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体现了山西国企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

又有信达资产,这体现了当年债转股的历史原因;

还有地级市国资委或者煤炭局,这体现了省与市之间的协调。

央企和地方国企也会存在转换,比如漳泽电力原是中电投下属上市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央企。

2012年12月28日上午,同煤集团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电投)在太原举行漳泽电力控股管理权移交暨所属企业接收签字仪式,同煤集团正式成为漳泽电力控股股东,漳泽电力及所属企业从此融入同煤集团。从这天起,漳泽电力成为了地方国有企业。

先写到这儿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