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發生在關羽被迫投降曹操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關羽和曹操。原文如下: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1張

甘、麋二夫人聽得關公到來,急出迎之。公拜於階下曰:“使二嫂受驚,某之罪也。”二夫人曰:“皇叔今在何處?”公曰:“不知去向。”二夫人曰:“二叔今將若何?”公曰:“關某出城死戰,被困土山,張遼勸我投降,我以三事相約。曹操已皆允從,故特退兵,放我入城。我不曾得嫂嫂主意,未敢擅便。”二夫人問:“那三事?”關公將上項三事,備述一遍。甘夫人曰:“昨日曹軍入城,我等皆以為必死;誰想毫髮不動,一軍不敢入門。叔叔既已領諾,何必問我二人?只恐日後曹操不容叔叔去尋皇叔。”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2張

公曰:“嫂嫂放心,關某自有主張。”二夫人曰:“叔叔自家裁處,凡事不必問俺女流。”關公辭退,遂引數十騎來見曹操。操自出轅門相接。關公下馬入拜,操慌忙答禮。關公曰:“敗兵之將,深荷不殺之恩。”操曰:“素慕雲長忠義,今日幸得相見,足慰平生之望。”關公曰:“文遠代稟三事,蒙丞相應允,諒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關公曰:“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此時恐不及拜辭,伏乞見原。”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3張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親自率部閃擊徐州,劉備隻身逃往冀州投靠袁紹,張飛前往芒碭山落草,關羽則在土山被曹軍重重圍困。張遼上山勸降,關羽提出三個條件,曹操一一答應。隨後,曹操撤出下邳,讓關羽與劉備的兩位夫人見面。關羽將自己的“降漢不降曹”的決定告訴了兩位嫂嫂,之後來到城外與曹操見面。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4張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關羽口中的“不知去向”, 意為不知道去哪兒了。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5張

小說中提到的曹操佔領徐州及關羽投降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曹操)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三國志·關羽傳》亦稱:“建安五年,曹公東徵,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不過,小說中描述的所謂的“土山約三事”卻並非歷史的真實,而是作者為了突出關羽的忠義而虛構出來的情節。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關羽是無條件投降的,這一點可以從以上這兩段記載中得到驗證。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6張

按照小說的描述,關羽在斬殺顏良和文丑後,掛印封金,離開了曹操,然後保護劉備的夫人過五關斬六將,終於與劉備重逢。但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備的夫人是否真的隨關羽一起離開了許昌並回到了劉備身邊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來看看史料中的兩段記載。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7張

據《三國志·武帝紀》載:“公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關羽亡歸劉備。”這裏並沒有提到兩位夫人的下落。《三國志·關羽傳》稱:“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8張

這段記載中的“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值得關注。從這段記載來看,關羽離開曹操,是有充足的準備時間的,同時還“拜書告辭”,將自己要離開之事告訴了曹操,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光明正大地離開。在這種情況下,關羽沒有理由拋下劉備的夫人獨自離去。因此,盡管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這兩位夫人的去向,但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劉備的夫人的確隨關羽一起離開了許昌並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三國成語故事:不知去向 新聞 第9張

這裏附帶說一句,正是由於曹操下令不得追擊,關羽這才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劉備身邊,其間並未發生所謂的“過五關斬六將”之事。這僅僅是小說家之言,不足為信。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