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公布「热兰遮市地籍表」。(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中研院公布当年安平古地图,图中是荷兰人所建造的热兰遮城。(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荷兰人1624年在现在的安平建造热兰遮城。根据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23日公布「热兰遮市地籍表」研究发现,地籍表有狭窄的街道、门牌号码及大量唐人与荷人姓名, 320户中有20户是荷人,其他8成是唐人登记。地籍表包括市镇测绘图、街廓布局,揭开台湾最早市镇地籍图原貌。

荷兰国际遗产活动中心研究员门诺.廉斯卓(Menno Leenstra)回忆史料「热兰遮市地籍表」出土过程并表示,1643年3月3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商务员尼卡修斯.德.侯贺(Nicasius de Hooghe)由大员长官任命,前往热兰遮市测绘所有房舍与地产的面积,并加以登记,以为日后抽取税款的依据,而在1647年1月德.侯贺带著妻子与两子离开台湾,返家途中发生灾难,只有幼子安东尼幸存,安东尼返抵荷兰后,交由亲叔叔及公证人赛巴斯提安.凡得彼一同监护。

廉斯卓表示,自己是从公证人凡得彼所保留的德.侯贺家族档案中,发掘出记载他们在台生活的种种相关文献,包括了这份早先已认定佚失的市镇地籍测绘清单。

▲▼中央研究院公布「热兰遮市地籍表」。(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教授包乐史(图右)分享「热兰遮市地籍表」。(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中研院表示,「热兰遮市地籍表」的发现,是继「热兰遮城日志」史料研究翻译后,又一批荷兰时期的台史研究资料出土,而根据热兰遮城日志,已详细证实当时称为福尔摩沙的台湾,是17世纪主要的国际贸易的中心之一。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助研究员郑维中指出,「热兰遮市地籍表」显示了当时荷人与唐人居民的姓名,根据了解,唐人居民中最活跃的分子,并非直接由福建移居而来,而是那些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势力开始兴起时,在东南亚各地与荷兰人合作的海外唐人,而且大部分的房舍,是由少数唐人与荷人所有,可能是租赁给侨居的商人使用。

▲▼中央研究院公布「热兰遮市地籍表」。(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郑维中助研究员(图左)、荷兰国际遗产活动中心研究员门诺‧廉斯卓(图右)。(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协助复原市镇测绘图内容的成功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黄恩宇表示,「热兰遮市地籍表」别具意义,同时也展现市镇由数条主要街道构成的街廓布局,透过研究也发现,今日台南平老街区,仍然符合17世纪街道的布局,但这些街道宽度大多较原始布局稍窄,这是早期的荷兰市镇与中国市镇都具备的特征,与现存日耳曼土地测量师卡斯巴.司马尔卡顿(Caspar Schmalkalden)1648年所绘制的图形对照,几乎完全符合。

▲▼成功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黄恩宇所复原的市镇测绘图。(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成功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黄恩宇所复原的市镇测绘图。(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