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_小封.jpg

中文书名:《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

作者:东山彰良

译者: 王蕴洁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9/02

语言:繁体中文

 

今天点播的歌是凤飞飞的《追梦人》:「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妳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一九八四年。那一年,我也十三岁。

 读一本由一个所谓的日本人来描述的台湾曾经历史,对我来说,除了特别,确实还带点诡异,因刻划的是与我们所生所长所生活这片土地关连紧密的人与历史与时代故事,必须接受台湾读者的「放大镜」阅读挑战,所以可能也会产生和在地人所知道的「原风景」不尽相同的看法,因为原本只是写给日本读者了解台湾旧时代背景的一个故事,不过,无伤大雅,故事仍引起我的「怀旧」情怀,和淡淡的感触,也感受到作者对台湾这块土地的亲暱情感,或许就是这种魅力,才让我从《流》读到了《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吧。

这本书以戒严时期的台湾为背景,以外省人为主要族群,除了如此,还横跨了台湾和美国,虽然是三名(或是四名)青少年成长的(暴力)推理故事,但涉及更多的是爱,有一种难以说明的友情与亲情羁绊。三名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有著年少轻狂的生活,常常只为了达成某一目的,就一股脑地往前冲,因为那个年纪,年轻气盛,不明社会险恶,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却因为一场意外,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虽然看似横跨了台湾和美国,但三个人却都仍被困在同一个地方,在这场所谓的青春盛宴里,有著难以愈合的伤口。

家庭环境常和一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里也能看见这样的议题,但仿佛更聚焦在父子关系中,三个孩子,三种父子关系,不知道是不是也参杂了作者在青少年阶段与父亲相处的困境,看似各自不同关系的冲突,却在每段纠缠不清的关系里承担类似的苦楚-「寂寞」,在各自寂寞之中寻求爱(谅解),读著别人的故事,因著他们的荒谬而感伤

读著故事,读出怀旧的伤感,从小南门的牛肉面到华西街的蛇肉店、从布袋戏到鬼门开,不复存在的老台北(湾),不该被遗忘的庶民生活,不敢说这些场景是否确实还原了当时属于台北(湾)的样貌,但经历过这个时期的读者,我相信应该都会想起一些快遗忘的人事物吧。 

 

「如果说,《流》是光,那我希望这部小说是影。」-东山彰良

▎荣获日本文坛三座重要奖项肯定!各大媒体绝赞好评!

▎直木赏作家东山彰良继《流》之后,再度献上以台湾为舞台的青春成长犯罪小说《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即将在台上市。

 

【作者简介】

王震绪,笔名东山彰良,是一位居住在日本的作家与教师,出生于台湾台北市,出版过数本日文小说,曾获大薮春彦奖和直木奖,也是继1955年的邱永汉、1968年的陈舜臣后,第三位获得直木奖的台湾人。

【新书简介】

一九八四年。那一年,我十三岁。

在暑假即将结束的两天前。

我们的人生从此完全变了调。

二〇一五年,连续杀人魔「布袋狼」在美国遭到逮捕。「我」注视著底特律荒废的街道,回想起在台湾度过的少年时代。三十年前,我就认识了「布袋狼」。

一九八四年夏天。小云刚失去哥哥,和牛肉面店的阿刚和他的弟弟达达,还有整天打架,却很有正义感的阿杰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四名少年决定执行一项计划……

布袋狼到底是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