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陳超】5月31日,特斯拉官方稱,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下稱“Model 3國產版”)正式開放預訂,起售價為人民幣32.8萬元,這一價格隨即瞬間引發國內消費者吐槽。不少消費者表示,Model 3國產版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性價比,而只是個減配置、減續航里程數的“閹割”版。

特斯拉擁躉石女士告訴環球網財經,不管是續航里程還是內飾和舒適性,同等價位的國產新能源都要優於Model 3國產版。環球網財經實體店體驗後發現,國產新能源汽車正向高端化發展,各方面已經不遜色於同價位特斯拉,甚至還有隱隱超過的趨勢。

性價比不及預期,特斯拉 Model 3「國產化」之路略顯倉促 新聞 第1張

令人失望的價格

說好的“最便宜”特斯拉去哪了?

特斯拉此前曾表示,運費和進口關稅帶來的成本,比在當地生產汽車的成本高出55%~60%。實現國產後,國內消費者無需再為進口關稅掏腰包。得知消息後,關於Model 3國產版的定價各方曾展開熱烈討論。當時,外界預測特斯拉Model 3國產版的起售價在25萬元。如今Model 3國產版比許多人的預期要高出不少,但特斯拉官方稱,消費者熱情十足,國產Model 3在預訂開放3分鐘內便完成第一單。

與特斯拉官方的樂觀不同,多有消費者在言語之間透出失望。有網友表示,Model 3國產版定價“沒有誠意”,並沒有在價格上體現運費和成本上的降低。“標準續航能力的降低,沒送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算下來便宜不了多少錢。”另有網友說在微博說道。

更有網友直接貼出了自己的計算結果,認為Model 3國產版只比進口款便宜了不到2萬元。還稱,Model 3國產版是Model 3長續航版本的閹割版本,叫價太高了。

性價比不及預期,特斯拉 Model 3「國產化」之路略顯倉促 新聞 第2張

腳步“略顯倉促”

特斯拉Model3國產版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帶着這個疑問,環球網財經分別前往北京朝陽大悅城和頤堤港購物中心的特斯拉專賣店。兩家店內的情況基本相同,體驗者眾多,諮詢者甚少。前來看車的石女士對環球網財經說:“感覺特斯拉(Model)3的價位沒有讓我感覺到這個檔位應有的感覺。單就價位而言,我感覺燃油汽車的體驗感更好,讓我覺得值這個價錢。外觀和車內配飾方面,我覺得20萬的國產新能源車也是這水平。”

中國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在接受環球網財經採訪時表示,“電動汽車的價格對消費者心理作用很大,因為新能源車是新產品,沒有成熟的可比性,大家用自己心裡的標桿去衡量。不像傳統燃油汽車,產品和品牌都很成熟,大家有可參照的標桿。”

從今年1月開始在上海建廠,不到半年推出預售,特斯拉在中國推出Model 3國產版的步伐顯得有些急促。再聯系特斯拉緊隨其後推出的新能源牌照服務和金融方案,不難看出身處困局的特斯拉迫切希望中國市場能帶來新活力。但這一切都無法掩蓋消費者對特斯拉國產版價格的失望。

鍾師認為,Model 3國產版的推出略顯倉促,特斯拉在初期選擇松下電池有其歷史原因,如今松下電池的產能制約着特斯拉的產量,如果特斯拉切換電池則需要一定時間。“現在特斯拉也在探索除松下電池外的其他貨源,也許國產化以後,特斯拉會加快電池貨源的本土化,寧德時代會成為他們首選,我相信特斯拉方面也在緊鑼密佈商討可行的方案,但這需要時間。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特斯拉上海工廠推進速度太快了,配套和採購都沒有個完全跟上,我認為特斯拉方面只能先走一步算一步。不過,我相信特斯拉未來的趨勢是採用本土化零件。”

據新浪財經報道,特斯拉上海工廠仍然是以整車組裝為主,主要的零部件暫時不會在上海進行生產,如電池是松下供應,在進入中國時仍會被收取15%的汽車零部件進口關稅。在進口關稅一項上,國產特斯拉或許並不能騰出較大利潤空間。

高端化是趨勢

僅以環球網財經實地走訪的比亞迪和廣汽為例,Model 3國產版在國內競品眾多。

在比亞迪專賣店中,被詢問最多的車型是SUV。應先生(化名)對環球網財經說,“比較喜歡SUV,朋友都建議買SUV,大人小孩坐後排會舒服,體驗感好,所以過來看看。價格在可接受範圍內,之後還有店慶之類的打折促銷活動,打算到時候再來看看。”

對於Model 3國產版,應先生表示也去店裡看過,“感覺車內空間偏小了些,不適閤家庭使用,價格還是高了些。同價位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可選擇的餘地更多,空間更大,更適閤家庭使用。

在廣汽新能源專賣店裡,看轎車的人稍多些。廣汽新能源銷售經理小張說,“今年4月推出的Aion S新能源轎車賣的很好,很多人看中這款車的整體外觀和內飾。”

環球網財經瞭解到,在補貼大幅退坡的背景下,大部分車企選擇“消費分級”。車企一方面推出低端車型,主打親民價格,車型普遍較為緊湊。另一方面採取“增配置+漲價”的方案,車軸距寬大,內飾高端。

鍾師認為,如果下半年寶馬、奔馳等國際大牌都發力新能源汽車,對於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和傳統造車勢力,都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外加上補貼退坡,迫使新能源汽車產品從符合補貼標準轉向迎合市場需求。“往好的方面看,高強度的競爭才能促使更好的產品,當然也會淘汰很多企業,二者相輔相成。”鍾師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