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格里拉来的B-25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蒙受了极大的耻辱。随后,美军在菲律宾等地连遭挫折,又使人心更加沮丧。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再向陆、海军参谋长提出:“一定要回击日本!”

超远飞行怎么办?

1942年1月,珍珠港悲剧发生后仅一个来月,美军开始考虑轰炸日本本土事宜。当时美国空军基地都离日本太远,只有使用航空母舰才有可能接近日本本土。鉴于日本雷达巡逻艇在距其本土800千米的地方巡逻,航空母舰必须在此范围之外活动,这样飞机必须在880千米以外起飞,往返至少1760千米,而美军所有舰载机均无此航程。何况航空母舰也不能在原地等待,以防遭敌人袭击。

一位名叫弗兰西斯·劳的海军上校提出一个大胆方案:采用陆军的远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后,飞往中国东海岸机场着陆。这一方案,得到了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金上将的同意。稍后,该方案转呈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阿诺德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接下来,便是选择合适的机种。按照上述方案,机种必须能够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航程要在3200千米以上,二是经适当改装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当时,陆军航空兵手中能够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的机种有两个,分别是B-23和B-25,其中B-25轰炸机在带4枚227千克的炸弹时的航程能达3800千米。

由于需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起飞跑道宽度不能超过22.86米,这样,翼展为28.3米的B-23被淘汰。B-25的翼展为20.4米。但是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全长不过150米,B-25在这样短的跑道上满载起飞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除了要进行适当改装外,还必须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阿诺德司令考虑再三,把这一神圣的使命交给了自己的参谋官詹姆斯·杜立德中校。 杜立德于1917年第一次人伍,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年退伍后,任壳牌石油公司航空部经理。1940年再次应征人伍授少校军衔。他不仅是一名老飞行员,精通航空技术,而且以办事泼辣著称。不久前被调到阿诺德司令部负责处理航空技术难题。

当时杜立德已经46岁。他欣然接受了这一挑战。他选择了24个机组,并对B-25飞机适当改装:机舱和炸弹舱里挤满了副油箱,机腹炮塔也改成了油箱,全机只剩下机背上有一挺双管机枪和机头上的一挺单管机枪,尾炮换成了一根黑漆棍子,看上去像一门炮,那是用来吓唬日军飞行员的。 3月3日,所有参加此次行动的机组人员会集到训练基地。杜立德宣布:“我的名字叫杜立德,被委派负责你们这次志愿参加的作战行动,也将是你们所经历的最危险的一次行动。但现在还不能宣布行动内容。必须绝对保密,绝对服从。不愿意的人,现在可以退出,但不许再提这件事。”没有一个人退出。24个机组随即投人了紧张的训练。

从香格里拉来的B-25

假戏成真!

4月1日,杜立德率队飞往阿拉米达海军基地,按计划挑选了15架B-25吊上了“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甲板(“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装不下24架B-25飞机)。等飞机全部到位后,杜立德看到还有空位,又请求舰长,吊上了第16架,作为备份。

翌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16架轰炸机,在4艘驱逐舰和1艘油船的伴随下,离港起航。舰长通过扩音器宣布:“开往东京。”顿时,欢声雷动。为珍珠港报仇的机会到了,能够参加这样的行动真是荣幸之至。杜立德看到大家斗志高昂,深为满意。按计划,把机群分成5组,每组3架,另一架作备份,每机带3枚爆破弹、1枚燃烧弹。他将驾驶领队机于4月19日黎明时进人东京,轰炸东芝工业区;3小时后,后续各机将按领队机引起的大火为地标,分头轰炸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和长崎。

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4月8日,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率领由“企业”号航空母舰及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l艘油船组成的第16特遣舰队从珍珠港出发。4月13日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舰队会合。

两支舰队在途中的电报往来,在4月10日被日军截收,日方判断美方可能用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空袭日本。4月18日凌晨3时,“企业”号发现前方有日舰。天明后航空侦察判明了敌舰位置。以后又发现日本小型巡逻艇“日东丸”23号,该舰用明码向日本发报说在离东京1120千米处发现美国航空母舰。根据这一新的情况,杜立德和哈尔西商量后,决定提前几小时起飞。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原来计划勉强够用的油量,可能因增加800千米的航程而不够用。另外,提前出动,轰炸将在白天进行,飞机遭到截击的可能性加大。但是为了取得突然性,只得这样做了。

8时18分,杜立德的飞机首先起飞,他驾机绕“大黄蜂”号上空飞一圈,校正罗盘,检查航向,融人晨雾,向东京飞去。5分钟后,胡佛驾机离舰。由于母舰被敌船发现,不能按原计划行事,飞机必须一架接一架起飞,各机不编队,均单独活动。9点20分,16架B-25轰炸机全部升空,美舰队随即沿原路返航。

东京接到“日东丸”23号巡逻艇报告后,依据美国舰载飞机的作战半径,估计美舰必须到离日本东海岸550千米处飞机才能起飞。这样空袭的时间将在4月19日。为了对付美机轰炸,日本准备了歼击机90架、轰炸机116架进行抗击,并从横须贺派出巡洋舰6艘和驱逐舰10艘,准备袭击美国舰队。

4月18日9时45分,日本巡逻机发现离本土960千米处有1架双发轰炸机向西飞行,由于日方认为美国飞机在4月19日以前不会出动,而且认为美国舰载飞机没有双发轰炸机,因而未予重视。但是,为了有效抗击翌日的美机空袭,日军还是在当日上午进行了东京防空演习。这一临战前的演习,到中午结束。

日本人估计错了。美军这次空袭使用的不是舰载机,而是续航能力很大的陆基远程B-25轰炸机。日本防空演习警报拉响不久,美机已陆续起飞。待演习结束时,杜立德驾机已到达日本海岸。

假戏突然变成了真戏!

美机低空突入日本大陆,附近有日本教练机在飞行,竟未发现美机。那天上午,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乘飞机外出视察,在机场附近东条座机与杜立德飞机相遇。东条的秘书发现了美机,但已经晚了。杜立德的飞机于12时30分到达目标上空,投下了炸弹。其余的12架飞机也在东京投下了炸弹。多数市民仍以为是防空演习的尾声,当飞机掠过学校时,操场上的学生还向飞机招手欢呼呢!另外3架飞机按原计划分别去名古屋和神户投下了炸弹。

一时间,呼喊声、叫骂声、爆炸声,混杂着塞满了街头。人们心头的神圣帝国,随着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气浪,开始被冲毁了。这次空袭突然而来,出乎日本意料,所以16架飞机未遭抵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是由于提前起飞,在飞往中国时,因油量不足而未能按预定计划到达目的地。1架飞机飞往海参威,被苏军扣留。另外15架在中国日占区迫降或坠毁。8名飞行员被日军俘虏,送往东京受审,被判死刑(其中3名被当即处决,1名死于狱中)。5名飞行员在迫降或跳伞时牺牲。其余70名机组人员,包括杜立德在内经中国解放区军民的救援,最后都安全返回了美国。

从香格里拉来的B-25

它从香格里拉来?!

杜立德等人驾机轰炸东京,虽然只扔下364枚炸弹和燃烧弹,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却给日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同时使美国民心士气为之大振。

美国总统罗斯福闻讯后更是兴奋异常,为了鼓舞盟军的士气,他决定在当天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这条新闻,借助新闻媒介大造一下舆论。

可是,他兴奋了一阵子后,逐渐冷静了下来。他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新闻记者们个个铁嘴钢牙,届时肯定会变着法子想从自己嘴里掏出些新闻来。这次空袭东京,日军并不知道美军飞机的行动路线,万一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先生们穷追不舍地追问这件事情,岂不是暴露了军事机密?说不定还会给美军以后的作战行动带来严重后果。他喃喃自语地在总统办公室里边踱来踱去,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个美妙的字眼儿,不由得喜上眉梢。对,就这样办啦!

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会场大厅里早已是座无虚席,许多记者都想抢发头条新闻。有一名记者抢先问道:“总统先生,你能否讲出美军飞机的准确起飞起点吗?”这个问题触及了关键,会场上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记者们纷纷举起了摄像机、话筒,报刊的记者们举笔等候记录。

“美军飞机的准确起飞地点嘛……”罗斯福停顿了一下,似乎脱口而出:“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英语中意为世处桃源。“嗬!嗬嗬!”与会的记者们立刻发出了一片欢呼声。总统的这个妙语为举国欢庆的胜利增添了鼓舞人心的喜剧色彩。可是香格里拉究竟在哪儿呢?没有人能够说得上来。然而,绝大多数的记者已经满足了,只有日本情报机关派出的那些“记者”们大失所望,因为他们实在想不起来香格里拉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