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几年印度股市虽然涨跌互见,总算是跌的时候跌得少,涨的时候涨得多(见表一),长期持有总还能赚得到钱。然而明明印度的基本面可说是全球最佳,今年以来却还是难逃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的命运。再仔细比对却发现以BSE 30指数来看(媒体提到印度市场,都是报导该指数)印度,今年都还是上涨,怎印度基金却赔得惨兮兮?有些甚至还赔超过30%!是基金经理人绩效太差吗?

 

表一>历年印度股市表现

年度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BSE 30

-52.45%

81.03%

17.43%

-24.64%

25.70%

8.98%

MSCI 印度

-65.07%

100.51%

19.41%

-37.97%

23.93%

-5.28%

年度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BSE 30

29.89%

-5.03%

1.90%

27.97%

0.76%

 

MSCI 印度

21.87%

-7.42%

-2.81%

36.83%

-18.00%

 

资料来源:Stock Q                  资料日期:2018年结算至10/19

 

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其实绝大多数印度基金所参考的都是MSCI印度指数,而非BSE 30指数。BSE 30指数只是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的一个指数(又称Sensex 30指数),但印度有超过20个以上的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虽是印度最大、最古老的交易所(1875年成立,也是亚洲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但并不足以代表全印度股市。

 

就算只看孟买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上市公司家数超过5,000家,是全世界上市公司最多的证券交易所,只以区区30档成分股来计算指数,显然代表性也是不足,因此基金多是以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的MSCI印度指数作为指标指数。

 

除了成分股不同的问题外,MSCI指数是美元计算报酬率,BSE 30指数是以印度卢比(rupee,印度货币名称)计算。今年以来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了15%多,更是造成MSCI印度指数今年表现非常差的主因。说到卢比重贬,媒体直指原因是因为印度经常帐赤字扩大所致,这又是另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印度第二季经常帐赤字约158亿美元,创下2013年以来新高,同时间因为卢比重挫,所以媒体有了印度经常帐赤字扩大导致卢比重挫的推论,事实上完全相反!读者可以看到<图一>中印度卢比从4月初突然开始急贬,到10月中的高点整整贬了15%,大量的资金外流当然会造成经常帐赤字扩大,媒体显然倒果为因了!

 

再者,媒体不断渲染印度经常帐赤字的问题,但158亿美元对应到印度去年约2兆6,000亿美元的GDP,换算起来经常帐赤字才占GDP的0.6%而已(媒体却都说印度经常帐赤字达到GDP的2.4%),这还没有把今年GDP成长率算进去。对比美国,第二季经常帐赤字1014.6亿美元,去年美国GDP约19兆美元,换算起来美国的经常帐赤字比重跟印度几乎一样,怎没人说美国经常帐赤字严重?况且今年上半年印度经济成长率约8%,美国约2.8%,印度的经济成长是美国将近的3倍,请问是美国的经常帐赤字严重还是印度?若再看外债问题,结至9月底印度外债约5,144亿美元,换算起来连GDP的20%都不到,同时间印度也有外汇存底高达4,005亿美元。一样对比美国,美国联邦政府负债高达21兆1,950亿美元(今年第二季数据),是GDP的105%,但各位有听过美国有外汇存底多少吗?

图一>印度是因为卢比重贬才导致经常帐赤字扩大

图表资料来源:Stock AI

从2015年起印度经济成长率都是全世界主要国家中最高的,今年预估也是,根据IMF预估明、后也将是。不但如此,从去年起到预估的2020年,印度的成长率逐年增高,相较于其他国家,从今年起经济大多将开始走下坡,好一点的也顶多持平,可见印度经济成长力道非常强劲。

 

此外,即便有高成长率,印度的通膨也算是低的。9月CPI 3.77%是近一年来的次低点,显示印度从去年7月起课征消费税(GST,商品与服务税,税率划分为 5%、12%、18% 和 28% 共 4 个等级,基本商品税率最低,奢侈品税率最高,另有多种免税。)今年4月起征长期资本利得税(原本短期资本利得税需课税获利的15%,持有超过1年免税。现在新增持有一年以上超过10万印度卢比的资本利得须课征10%资本利得税),再加上今年以来油价高涨,都没有让印度的通膨大幅上升,实在不容易。

 

怎么看印度财政上也不像有大问题,但印度卢比重贬却是不争的事实。印度拥有庞大的外汇存底、稳固的财政基础、强劲的经济成长,怎么看也不像有货币重贬的可能。笔者以为除了国际秃鹰借机上下其手外,印度政府故意放手让印度卢比重贬很可能才是关键!

 

长时间以来印度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干,去年印度出口占GDP比重仅18.3%。打从莫迪上台以来,大力推动印度制造业,希望可以经济转型并带动更多的就业人口(目前印度失业率约5.5%,劳动参与率仅43.5%,远低于一般国家的60%以上,制造业可以带来庞大的就业机会)。今年以来印度政府将企业税从30%降为25%,目的就是吸引原本在中国设厂的外资转进印度设厂。像今年7、8月时就传出鸿海要去设手机厂。不单鸿海,中国的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等厂商早已陆续在当地建厂;韩国三星还准备在印度盖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工厂,一年可以生产1.2亿支手机。9月底印度财政部宣布取消35项用于生产手机零组件的资本财设备进口关税,显然都是为吸引手机制造商前往。

 

不单手机业,印度在今年初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从美国通用、福特汽车,日本的Suzuki、Toyota、Honda、Mitsubishi、Nissan,南韩的Hyundai、德国的福斯、宾士、BMW、奥迪,法国的雷诺,甚至捷克的Skoda都到印度设厂生产。这波的贸易战印度正好借力使力,顺势贬值好吸引更多国际厂商前往设厂。国际厂商看上的不单只是印度低廉的工资,更还有印度潜力无穷的消费市场。印度消费市场规模目前虽然还不如中国,但成长速度却远超过中国,加上印度人口数不亚于中国(有此一说:因为印度户籍制度松散,黑户不少,实际人口数可能早已超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势必吸引全球厂商注目。

 

当下印度也不可能啥都好,否则投机客也不可能找得到上下起手的空间。目前潜在的问题主要在政治与金融业问题两方面:

 

印度明年初要举行国会选举,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可望继续执政吗?打从2014年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就任总理以来,莫迪的民意支持度一直维持在近9成,不但是号称30年来最强的印度总理,也大概是当今全球民主国家中民意支持度最高的现任领袖,印度当前根本没有人可以撼动莫迪的地位。只不过印度的政治体制是要由国会多数党组阁,多数党党魁就成为国家总理。莫迪的声势可否移转到他所属的政党-印度人民党,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今年5月时拥有首府号称「印度矽谷」班加罗尔的卡纳塔克邦举行地方选举,印度人民党虽然赢得该地区有史以来单一政党最多席次,但因为没过半,最后还是失去该邦的执政权,反而被排名第2的国大党与其他小党组联合政府。期间还传出贿络其他党议员的不光彩事件,这会对明年的印度大选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待观察。毕竟这只是印度29个邦中的一个,其他还有7个联邦署地也都会同步选出国会议员。

 

印度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银行业的坏帐比例偏高,非银行的金融业则有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印度银行业坏帐比例已高达11.6%,仅次于义大利的14.4%。9月时印度一家叫INFRASTRUCTURE LEASING & FINANCIAL SERVICES (IL & FS,中文译为「基础建设融资与金融服务」公司)的半官方性质金融机构发生债务违约,该公司负债金额高达126亿美元,一时间许多投资人担心是不是会引发印度金融风暴,以致股市连跌了好几天。还好印度政府很快地接管了该公司,才没让事情扩大。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市场仍潜在相关风险。

 

总括来说,印度前景依然十分看好,但当下美国的选举、贸易战及升息等三大问题反而较令人担心。建议投资人定期定额可以持续,但单笔投资就先待11月美国国会选举底定后再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