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兴事物,目前还很“年轻”,从起步至今不足30年,因此它的发展还处于“青年阶段”,那它究竟缘何而起呢?你知道它的发展历程吗?这还得从一群懒人开始说起。

1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咖啡壶事件。小小的咖啡壶竞然吸引了上百万人的关注,实现这一壮举的就是这只名为“特洛伊”的咖啡壶。

1991年,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工作时,要下两层楼梯到楼下看咖啡煮好了没有,但常常空手而归,这让工作人员觉得很烦恼。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他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并在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便携式摄像机,镜头对准咖啡壶,利用计算机图像捕捉技术,以3帧/秒的速率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咖啡是否煮好,省去了上上下下的麻烦。

这样,他们就可以随时了解咖啡煮沸情况,咖啡煮好之后再下去拿。

“懒人”改变世界,不能错过的《物联网简史》

1993年,这套简单的物联网本地“咖啡观测”系统又经过其他同事的更新,更是以1帧/秒的速率通过实验室网站连接到了因特网上。没想到的是,仅仅为了窥探“咖啡煮好了没有”,全世界因特网用户蜂拥而至,近240万人点击过这个名噪一时的“咖啡壶”网站。

就网络数字摄像机而言,确切地说:其市场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日后的种种网络扩展都是源于这个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特洛伊咖啡壶”。

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电了邮件涌入剑桥大学旅游办公室,希望能有机会亲眼看看这个神奇的物联网咖啡壶。具有戏剧效果的是,这只被全世界偷窥的咖啡壶因为网络而闻名,最终也通过网络找到了归宿。

最后关于这只物联网咖啡壶的新闻是:数字世界最著名的咖啡壶日前在eBay拍卖网站以7300美元的价格卖出!时间大约在2001年8月。一个不经意的发明,居然在全世界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

高登是1991年参与建立这个系统的成员之一,他说:“没有人确定到底是谁的主意。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好想法,于是就把它编到我们的内部系统里去了。

这就是物联网最早的雏形。

“懒人”改变世界,不能错过的《物联网简史》

关于物联网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990年,卡内基美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群程序设计师,他们每次敲完代码后都习惯到楼下的可乐贩卖机买上一罐冰可乐,可很多时候只能看着空空的可乐机败兴而回,这令他们十分苦恼。于是他们就把楼下的贩卖机连上网络,写了段代码去监视可乐机还有多少可乐,当然还要看看是不是冰的。

虽然“咖啡壶事件”是大家公认的物联网起源,而“可乐机事件”相对缺少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一群懒人们的一时兴起,彻彻底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物联网由此而生。

2 物联网概念发展

尽管物联网已经得到实践,但其概念则来得要晚些。

1995年,微软帝国的缔造者比尔盖茨,撰写了一本在当时轰动全球的书—《未来之路》,他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到了“物联网”的构想,意即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未实现与万事万物的联网,但迫于当时网络终端技术的局限,这一构想无法真正落实。

盖茨在书中写道:“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预测不太可能实现,甚至有些荒谬,但是我保证这是本严肃的书,而决不是戏言。10年后我的观点将会得到证实。”


“懒人”改变世界,不能错过的《物联网简史》

截取书中的3个预言:

  • 您将会自行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不是等着电视台为您强制性选择。
  • 如果您计划购买一台冰箱,您将不用再听那些喋喋不休的推销员唠叨,因为电子论坛将会为您提供最为丰富的信息。
  • 您丢失或者失窃的物联网摄像机将自动向您发送信息,告诉您它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甚至当它已经不在您所在的城市也可以被轻松找到。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参与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在研究RFID时首次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也在变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第一个官方组织对物联网进行了定义。

报告深入探讨了物联网的技术细节及其对全球商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主要分七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如下内容:

  1. 物联网简介,探索了物联网下的关键技术远景,如全域网络、下一代网络(NGN)和全域计算。
  2. 可用技术,检视了那些能够引导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技术,包括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技术、智能器件、纳米技术和小型化技术。
  3. 市场机会,探索了这些技术的市场潜力和抑制市场增长的因素。文章选取了部分行业的新商业模型作为范例,描绘了物联网如何做到改变产业基石。
  4. 潜在挑战,思考了阻碍物联网标准化和广泛部署的障碍,如日益增长的隐私关注。
  5.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提出了一些物联网技术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益处,这些益处将能使这些国家成为先锋用户和市场催化剂。
  6. 美好前景,将上述内容融合到一起,总结了在未来十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被如何改变。
  7. 新生态系统,总结了物联网带来的影响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和电信行业的全新生态系统。

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

3 各国竞相布局物联网

从1999年 Kevin Ashton的那句“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开始,物联网不断汲取着各方面的技术来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懒人”改变世界,不能错过的《物联网简史》

日本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此时的“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信息化战略,侧重的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和应用服务,但也包含了物的网络建设。

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韩国

无独有偶,2004年韩国也推出了目标非常相似的国家信息化战略U-Korea。以无线传感网络为基础,把韩国的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以此促进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国家战略。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美国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懒人”改变世界,不能错过的《物联网简史》

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

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欧盟

2009 年6 月18 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和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要采取措施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中国

其实,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只是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懒人”改变世界,不能错过的《物联网简史》


随着各国纷纷出台物联网相关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全球物联网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还在加速。如今物联网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细心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它已经无处不在。上至大型控制系统,小到一张门禁卡,都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几年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将会达数百亿。以前曾将一切东西电气化,现将一切东西感知化,万物互联,万物感知,我们处在一个万物互联的好时代。


想了解更多物联网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