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父子之间最大的分歧,在于IBM到底该不该进军计算机领域。在老沃森时代,IBM的王牌产品是穿孔卡片机。这种机器是把数据以打孔的方式记录在一张张卡片上,并且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加工,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在计算机发明之前,穿孔卡片机是大企业必备的办公设备,用来管理财务数据和客户数据。政府部门也需要大量用到这种机器。当时IBM占领了90%的穿孔卡片机市场,长期享受着高额垄断利润,没有遇到挑战。

要不是小沃森带领IBM进入计算机领域,可能IBM几十年前就被淘汰了

直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那是一个占地170平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每秒钟可以进行5000次运算,数据处理能力完爆当时最先进的穿孔卡片机。可无论是老沃森还是小沃森,一开始都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颠覆性:因为计算机看起来实在太庞大、太怪异了,根本不可能用作商业用途,更不可能替代穿孔卡片机。对此,老沃森断言:全世界对计算机的需求不会超过5台。

要不是小沃森带领IBM进入计算机领域,可能IBM几十年前就被淘汰了

好在小沃森及时调整了观念。小沃森突然认识到,IBM的主营业务其实并不是穿孔卡片机,而是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穿孔卡片机经过多次改进,已经达到了它的极限:当机器的读卡速度加快时,卡片的磨损速度也会加快;如果进一步提高读卡速度,卡片本身就会撕裂。而且,一张卡片只能记录少量数据,有些大型企业数据多,不得不用一整栋楼来存放这些穿孔卡片,已经到了存储的极限。而计算机不但运算速度超快,而且数据是存储在磁带上的,这就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所有这些都预示着,穿孔卡片机必将被计算机所替代。

要不是小沃森带领IBM进入计算机领域,可能IBM几十年前就被淘汰了

想清楚了这一点,小沃森决心要带领IBM全面进军计算机领域。但是,上马一个计算机项目的费用高达10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项目失败的风险也相当高。小沃森要如何才能说服他的父亲呢?他决定曲线救国。

要不是小沃森带领IBM进入计算机领域,可能IBM几十年前就被淘汰了

当时IBM没有几个人懂得电子技术,所以小沃森的第一步就是招兵买马,招聘大量的电子工程师,做好足够的人才储备。然后,小沃森向父亲展示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IBM在研发方面的支出比例大大低于竞争对手,从而争取到了更多的经费,用于电子技术研发。

要不是小沃森带领IBM进入计算机领域,可能IBM几十年前就被淘汰了

最后,小沃森终于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美国军方迫切需要一批高性能计算机来辅助作战,比如导弹追踪、密码分析、天气预测等等。小沃森仅凭一份样机示意图和研发计划书,就拿到了军方的十多份订单。看到订单在手,老沃森终于批准了这个耗资巨大的计算机项目,IBM正式进军计算机领域。

要不是小沃森带领IBM进入计算机领域,可能IBM几十年前就被淘汰了

父子两人最严重的分歧,也终于得到了缓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