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聞名於世,在全世界範圍內總印刷量居於第二位。可見,不僅僅是國人愛讀道德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都非常喜歡道德經,人們從道德經中,啟發思維,獲得靈感,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洞悉宇宙萬物的本質和真相,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也就更容易得償所願,實現人生目標。

《道德經》:這三種思維,若真正悟透,往往成就非凡,果然厲害!

『道德經』:這三種思維,若真正悟透,往往成就非凡,果然厲害 新聞 第1張

一、不爭而得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道德經》

釋義:因為從來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過他

因為無所求,所以沒有負擔,因為不爭,所以沒有壓力。這樣,就可以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就更容易把當下的事情做好,雖然沒有想過成功,但是因為做得好,走得穩,自然而然的就成功了。越是不爭,他做的越好,達到的成就也就無人能及,因此老子說,天下莫能與之爭。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越是處心積慮的謀劃,失敗就越多。越是絞盡腦汁的算計,失望就越多,而一旦什麼也不在乎了,不再用心智去強求結果,而是踏踏實實,穩穩當當的把每一個細節都完善,日積月累,反而可以得償所願。

『道德經』:這三種思維,若真正悟透,往往成就非凡,果然厲害 新聞 第2張

二、善下為王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老子《道德經》

釋義:江海所以能夠使百川匯聚,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

俗語說:江河日下,江河總是不辭低下,然後可以吸引水流匯聚;成大事者,也是一樣,若能放低身段,別把自己太當一回事兒,反而可以成就自己。

反之,我們看到一些自以為了不起、高高在上的人,每天不可一世的熊樣,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沒錯,非常之討厭,不願意靠近他,也不想和他合作,那麼你說,這樣的人,身邊會有多少真心實意為他出力的人呢?即便暫時有為利益而屈從與他,也會在他遭遇危機之時無情離去,因為他沒有親和力,就沒有凝聚力,自然就沒有競爭力,遲早以慘敗收場。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懂得低姿態做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謙和低調,這樣才能把好運留住。一張揚,一顯擺,一倨傲,運勢就會悄然溜走。

『道德經』:這三種思維,若真正悟透,往往成就非凡,果然厲害 新聞 第3張

三、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就是不妄為。真正的無為,不是不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別亂說話,別亂做事,別胡思亂想,沒事的時候,讓自己保持虛靜,不要無事生非;遇到事情,讓自己保持冷靜。不要胡作非為。

忘掉自己的感受,放下個人的主觀意願,而能遵循做事的原則,堅守做人的底線。做到這些,就做的了無為。

為什麼說無為而無不為呢?

因為你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做正確的,規避錯誤的,那麼你該做的都做了,不該做的一樣不做,理想的結果自然會順理成章的出現。

就好像咱們考學,滿足條件,分夠了,自然就會錄用咱們,不必去爭,也不用心急,合格了則自然被錄用,不合格必然造淘汰。咱們按規則來,按要求做,自然就是合格的,如果不按規則來,自然就不合格,再怎麼處心積慮謀劃,也必將淘汰出局。

天道有法則,相應的,世間有規則,比如說:天之道,利而不害,那麼我們就要做到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盡可能保證別人不受損害。再比如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那麼我們想要從對方獲取利益,就要懂得先讓對方得到某些好處,比如你想賺他的錢,首先掂量掂量你能為他提供什麼,實惠?便利?還是方法技巧,如果你什麼也不能給予人家,憑什麼要求人家為你慷慨解囊?

一個人讀書明理之後,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能做,然後知行合一,把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時刻牢記,不可逾越,不能違背。不自以為是,不一味逞強,按規則做人做事,任何時候都喫不了虧,上不了當。

『道德經』:這三種思維,若真正悟透,往往成就非凡,果然厲害 新聞 第4張

老子說,執大象,天下往,若能做一個有道之人,讓自己依道而行,克己自律,那麼天下之大,沒有你去不了的地方,所作必成,無往不利。一個人,具備《道德經》的這三種思維,往往能成大事,自然,好運也就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