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步骤与公理  有一段时间,我开始研究哲学,大概是大学的时候,总觉得那是人生唯一一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东西并且去读的时光。


那时候,我想知道所有我读的这些资料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这些学科、知识,我如何能知道他是否是事实?我如何能建立起我自己的知识系统?我又怎么知道我读过的这些东西的正确性?所有我读过的这些学科,以及片片段段的资料,如何能被我自己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


我到图书馆,希望能找到让我了解所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就是理解事物的开端。建构所有知识的基本原则。


我想知道的,就是知识的源头,知识的起源这样的东西。


就西方学术来看,科学的起源是哲学。哲学被定义为:「1.智慧或知识的源头、热爱,或对此之追寻;2.对行为、思考、知识和宇宙的本性等的原则的理论或逻辑分析。」《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所以知识的源头就是:智慧或知识的源头、热爱,或对此之追寻。而这就是『哲学』。因此,我到图书馆去找有关哲学的资料。


我找半天,没解答我的问题,反而找到了很多哲学上无解的问题。例如:白马非马,白马到底是不是马,这样的逻辑问题。后来知道了,这不过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唬弄守城门的士兵,让公孙龙可以出城的诡辩手法。《资料参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白马非马》但是这样的了解,还是没有解答我知识是如何建构出来的?科学又是如何建立起架构?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不知道,知识如何从假设、检验、分类到做出结论?怎样的结论是对的?我要如何建构我自己的知识架构呢?我又要如何脱离人云亦云,缺乏智慧与自我判断力的状况呢?

后来,读了研究所,我知道了我问的问题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也就是『知识的科学』的范围。也就是知识是什么?什么样的东西算是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是科学?因此,我开始研究『认识论』。


然而,不同人对『认识论』有不同的看法,就连一点点最基础的共识,例如:对『认识论』的定义,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我试著自己去整理出来,却几乎陷进去一堆揪在一起拔不开的混乱中。不同的学者发展出不同的”主义“,来说明他的『认识论』架构。不同的”主义“又有不同坚持的看法。到底哪一个才符合用途?哪一个才是真正可以用来成为知识的发展基础?哪一套『假设』才可以真正有条理、有组织地把知识整合起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的疑问,直到我读了一本书,那本书给了我知识架构上的解答。这本书很简单的给了『知识』的定义和逻辑。因此,知识是什么?并且依靠什么样的假设,知识可以被有条理的整理起来?这些问题有了解答。


而且令人惊奇的,由于『知识』被清楚的定义以及有系统的被评估出来。因此,这本书运用这样的逻辑,进一步回答了我另一个问很久的『哲学』上的问题:生命以及宇宙运作原则的『公理』。就这样,一切被很科学化的阐述出来,令我惊奇。跟你分享!

(我读《高阶步骤与公理》的收获)作者:大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