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前不久,马化腾登上首富之位,引起关注。

小马哥是一名「非典型」的潮汕商人,又拥有一些潮汕人的特质。在此之前,潮汕曾出过一个又一个传奇巨富。

潮汕发家早,这是天时;又临海,近港澳,这是地利;海外侨胞众多,人多团结,勇敢,这是人和。

谈起潮汕,人们谈论美食、谈论功夫茶、谈论一个个巨富、谈论宗族,但总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一个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尽的潮汕地区,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

01

1991年,一个巨大的难题抛给了汕头。

这一年,潮汕还不是今天的潮汕,也没有分成三个市。整片潮汕地区由汕头带头,下面一共八个县城,一个市。

这八个县城,包括:揭阳县、饶平县、澄海县、南澳县、潮阳县、普宁县、惠来县、揭西县。

另外一个市,就是潮州市。

八县一市,在汕头的领导下,同宗同祖,同心同德,空前团结,从这里孕育出来了大量潮商、知识分子和政客,被誉为华商第一族。

这里人才辈出,当地人多是海洋性格,喜欢冒险,雄心勃勃;而潮汕近海,靠近澳港,地理优越;海内外潮汕商帮众多,家乡有什么项目,富贾巨贾都会应援。

总之,凭借各种优势,潮汕地区怎么都不应该输给珠三角。

1980年,深圳特区设立,彼时它还是个小渔村,由于贫穷,还爆发过大规模的逃港潮,很快它凭借著经济特区的身份,迅速崛起,多年后甚至压广州一头。

汕头呢?

此时的汕头苦恼极了,它面对一个送命题。

当时四个特区中,深圳、珠海和厦门都比汕头特区大,汕头必须要扩围,但扩围之后,汕头只能带一个县城。

一个县城?

上面说了,汕头一共带了八个县城,一个市。如果它只带一个,那其他七个呢?

能同时带八个吗?不行。

那问题就来了,丢给汕头的,是一个两难境地:

如果不扩围,汕头会面临著更复杂的体制,和更小的特区面积,经济跟不上其他特区。

如果扩围,那么汕头要带哪些县?没有被带上的七个县城,又应该何去何从?

市委书记林兴胜睡不著了。

02

林兴胜睡不著的当儿,庄世平却挥手干成了一件大事。

年轻一代可能没听过庄世平,但别小看他,他可不简单。

此人是普宁人,创办了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及澳门南通银行,他是香港一流的大人物,地位很高。

当时他还有一个身份,即汕大筹委会副主任。

办一所大学,是潮汕人的夙愿,但努力数十年,却一直没落成。潮汕有两所很牛逼的高中,即金山中学、聿怀中学,两所学校都曾想改成大学,但政局动荡,计划都泡汤了。

到1991年,汕大终于有了苗头。

庄世平一出手就非同凡响,他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关键人物大手一挥,捐了一笔天文数字,短短几年,这所学校就风风火火地搞起来了。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李嘉诚。

彼时的潮汕,风起云涌,能人辈出。而众多明星中,传奇人物李嘉诚只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我就是听他故事长大的。

1991年,怎么描绘各地潮商?

这一年,香港四大富豪之一的刘銮雄,拿下了香港小姐季军蔡少芬。刘銮雄来自潮州,风流成性,在香港里名声极大,是个传奇。

另一名传奇叫林百欣,此人用13块钱起家,到去世时身家过百亿,甚至有行星以他命名,极富传奇性。如今走在汕头的路上,或许还能看到林百欣中学。

这都只是香港的潮汕人中,冰山一角。

事实上,建国前,浙江那边的人,大批赴港,占据了香港。建国后,潮汕的人大批赴港,后期势力很大,发展成香港政商届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黑帮「潮州帮」也是香港大帮)。

这一年,泰国曾经的首富陈弼臣已经去世了三年。

后来,泰国首富换成了谢国民,此人巨富,被称为「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再后来,苏旭明超越谢国民,成为泰国首富。排在泰国第三的,是侯业顺。

而以上泰国三大巨富,都是潮汕人。

彼时,潮汕人遍布五大洲。

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到柬埔寨、寮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等,都能看到潮汕人。

而潮汕人不仅数量多,还争气,从筚路蓝缕,白手起家,到成为欧洲、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地华人首富,诞生了很多传奇。

其中泰国最甚,泰国前十名富豪,一度有八名是潮汕人。

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潮汕人非常眷念家乡,发达了也不会忘了回来拉家乡一把。

所以李嘉诚对庄世平说,这事我来开头,潮汕人遍布世界,豪商巨贾众多,汕大一定能办起来。

果然,汕大从此成了潮汕人民的骄傲。

有这些能人贤士,汕头还愁发展不成?哎,你别说,汕头还真的愁发展。

03

1991年的潮汕,面临著两个巨大的难题。一个是台风,另一个是潮汕能不能不拆?

建国后,汕头在1991年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台风,代号「艾美」,损失惨重。

台风过后,决定下来了:要拆,一拆为三。

这是大势所趋,改不了的,于是这时候又有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潮汕人面前:怎么拆?

这一拆,为潮汕埋下了不少争端,以揭阳潮汕机场那只凤为例子,凤头到底要朝向哪里,愣是争执不下。

04

在当年拆分之前,汕头领导下的潮汕,可谓形式一片大好。

新华社记者王志刚去了潮汕采访二十天,后来他回忆起来,说那年的潮汕,「繁荣得可怕,人们挥金如土,夜夜笙歌」。

恩格斯甚至说,「汕头是中国唯一具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恩格斯就是课本上,经常和马克思呆在一块的那个恩格斯。

当年,在外贸出口总额上,汕头排全国第六,也就是说,汕头前面,只有北上广深,和一个天津。

作为经济特区,汕头被无数人看好。

当年汕头举办一个联欢晚会,赴宴者如云,非同凡响。

且不说来的人都是风云人物,光是到场的媒体,就有一社(新华社)一报(人民日报)一台(中央电视台),最牛逼的媒体全都云集而来,盛况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绝后,指的是潮汕一拆为三后,各自为政,再搞不起这样的盛会了。

此外,这一年,潮汕人民还举办了第五届迎春联欢节,这场节目,不仅仅在于做「闹热」,还有经济技术交流,振兴潮汕的作用。

阵容庞大,节目丰富。潮剧、潮乐、杂技、潮汕大锣鼓等等,应有尽有,规模空前盛大。最值得一提的是,日后的第一夫人还演绎了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潮汕人民骄傲啊,整片地区生机勃勃,喜气洋洋,未来可期。

那时的人们当然不会知道,此后就再没有这样的盛宴了。

与亢奋的本地人民相比,那些日后将迸发出耀眼光芒的潮汕人,还散落在各个角落里,沉寂著。

这一年,潮阳人黄光裕正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学习,还没搞出大名堂;另一个潮阳人叫马化腾,刚上大二,正在深圳大学读计算机专业;而姚振华,第二年才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

谁能知道,多年后,黄光裕和小马哥,轮流当上了中国首富。而姚振华,成为「最神秘潮汕大佬」,搅动风云。

05

方案下来了,潮汕地区必须一拆为三,巨大的争议来了。

要拆成三个地级市,那可以。但是,目前潮汕地区有两个市,八个县,这三个市的名额要怎么分?

我们来看一下。

潮汕地区里,第一个城市肯定属汕头,而当时汕头是母体,又最发达,毫无悬念地领走一个名额。

第二个城市,是潮州。那时潮州已经是非地级市,直属广东省,于是又领走了一个名额。

剩下最后一个名额,抛给了剩下八个县。一旦能设市,对于该地的经济、地位都是大幅的提升,八挑一,这竞争就大咯。

这名额,谁不想要?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八个县,谁有资格拿到?

首先,排除饶平、澄海、南澳、惠来和揭西,在当时,这几个县实力还不足以设市。

那就剩下三个:揭阳、潮阳和普宁。

这三个城市,难选啊,在很多方面上都势均力敌,不到最后,谁都可能中彩。

1991年10月13日,林兴胜开始了三个县的探察,他要判断哪个县是最佳人选。

一场无声的硝烟开始了。

揭阳认为,我比你普宁历史长,且能直通汕头港,面积又比你大,经济各方面比你好,我有资格。

普宁认为,我有颇具规模的商品市场,而且商品流通也快速,而且地处中心,潜力大,完全没问题。

潮阳人口最多,生产总值也最多,而且也有大港口,最牛逼的是,潮阳籍华侨最多牛人,其中陈世贤直接跑中央游说去了。

其中,普宁和潮阳之争,最是激烈,势同水火。

正当双边争得不可开交,结果出来了:揭阳设市,普宁归揭阳代管,潮阳归汕头。

自此,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分潮汕天下,直至今日。

06

2018年5月10日,也就是一年前,李嘉诚退休,1500名股东出席,见证了这名最具代表性的传奇潮商离场。

但关于潮商的故事,远远还没停。

就在李嘉诚宣布退休的一个月前,另一名年轻到让人诧异的潮商,以2950亿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此人就是马化腾。

小马哥有潮商的基因,是个不怎么表达自己的人,王健林喊出一个亿的小目标,其子王思聪成为娱乐圈纪检委,马云作为「乡村教师」四处演讲,但小马哥一直都不怎么出现在公众视野。

他一直很低调,但实力不允许啊。

另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叫姚振华,他和兄弟姚建辉操盘下的宝能系,很少引起注意,在深圳一带迅速崛起,是深圳地产圈中,最有实力的人物。

意外的是,这个神秘的大佬在后来的万宝之战中,用狠、猛、狂的作战方式,让无数人记住了这个「野蛮人」。

像这样「有手段」的潮商,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还有一个。他目前还在监狱里服刑,没意外的话,再过两年,他就可以出来了。

此人叫黄光裕。

人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关于他的传说,中国商业激荡40年,能配上这句话的,只有黄光裕。

黄光裕行事霸道,不可捉摸,他的企业被批为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别人叫他教父,叫他屠夫,他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剃了个光头。

04年,05年,08年,首富都是他。

随后,他被判刑入狱,陈晓掌权,要把黄光裕的影子拔了。黄光裕打起来的江山,怎肯让人。

他在狱中,运筹帷幄,通过指挥自己的妻子杜鹃,去游说资本,最终击败对手,决胜千里。

太传奇了。

但他入狱多年,终究有所限制,多年后,电商已经是淘宝、拼多多和京东的天下了,黄光裕出狱后,还能东山再起吗?很难说。

但能确定的事,属于潮商的时代还远没过去。

时至今日,潮商依然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动辄翻江倒海,不可小觑。

07

潮商南征北战,留下一个又一个的传说,可以说,外人对于潮汕人的认知,多是这帮人留下的。

冒险,投机,爱拼,敢闯,以及贼有钱。

与此同时,潮汕本地三市的经济,却是长期萎靡不振。

镜头回到潮汕三分这一年,当年汕头是令人羡慕的经济特区,又有著十年的沉淀,三分潮汕之后,特区进一步扩围。

那时候,人们不能不相信,潮汕地区一分为三后,将进入经济飞跃的黄金时代。

汕头工商贸,揭阳重工业,潮州搞旅游,分工明确,共创辉煌。

意外的是,十年后,汕头却进入了负增长,而揭阳、潮州也是难兄难弟,完全被珠三角抛下,陷入了非常萎靡的尴尬境地。

以潮汕地区的老大哥——汕头来说。

2000年,汕头排全省第六;五年后,掉到了第十名,随后继续掉到十一名,第十二名。

而潮州和揭阳更是一言难尽,经常徘徊在广东尾部,偶尔上来,又下去了,和外人「你们潮汕一个个都是有钱人」的想像,完全不符。

更别说和厦门、深圳这样的经济地区相比较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关于汕头,有一段历史非常复杂,我爷爷曾给我讲过好几次,我小时候不懂事,一直没有理明白。

现在想来,汕头经济的彻底崩坏,大概和2000年汕头迎宾馆2号楼的那把火有关系。

后来民间称之为「大火烧钦差」。

08

当年汕头「骗税」案大规模爆发,朱总理派人下来调查,人就住迎宾馆里。这里面很复杂,不方便说太深入,但很快,彻底轰动中外的一件大事,发生了。

迎宾馆被烧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火灾,要看看这烧的是什么人。

事情发生后,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各种传言不绝于耳,越传越玄,黑社会?利益集团?

事件太复杂,年代太久远,这里不讨论。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国家派出的13个部门,组成「807」工作组,在潮汕地区掀起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打击犯罪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

再后来,建国以来,金额最大、作案最疯狂、涉及人员最多的世纪税案,破获了,史称「共和国第一税案」。

汕头,从此蒙上一层阴影,经济停滞。

我爷爷说,此后的汕头,整个城市冷冷清清的,一度像座「鬼城」。

四年后,小崔在《实话实说》里调侃道:「我最近在学夸人,夸姑娘我就说漂亮,夸汕头人就说你真不像是汕头人。」

那把火,实在太烈了,到底是不是它把汕头烧坏了,谁也不敢说,很多年后大家也不再问起。

但现实却不得不引起潮汕人的重视:

一方面,是中国唯一没有断代的潮商,至今影响力巨大,续写著潮汕人的传奇。

另一方面,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潮汕地区,却怎么也发展不起来。

于是,很多外人开始感到困惑,印象中潮汕人这么有钱,怎么翻开GDP一看,差别这么大?

认知与现实中间,訇然裂开一条巨大沟壑。

明明是一块产生过无数巨富神话的灵地,此时却像是泥菩萨过河一样——

困顿而挣扎。

于是,每当有关于潮汕人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永远都停留在「有钱,团结,胶己人」的刻板印象中。

却刻意避开了某些更深刻的命题。

遗憾的是,在刚过去不久的2018年中,汕头的经济依然排不进全省前十。

我们当然可以说,李嘉诚是潮汕的,马化腾是潮汕的,黄光裕是潮汕的,姚振华是潮汕的......

但,那又怎么样?

即使再多出十个、一百个李嘉诚,也依然掩饰不了潮汕虚弱无力的经济现状。

09

时间回到1930年,那一年汕头正式设市,是中国首批设市的城市之一。

彼时,汕头东部的旧「盐埕头」、北边的红亭、南侧的「汕头港」,非常繁华。其中汕头港货运量占了全国的8.76%,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上海、广州。

那时候的汕头埠,万商云集,举世瞩目。

广州沦陷以后,汕头埠更是华南地区最后一个对外口岸,中流砥柱,真是辉煌的过去啊。

一场台风,一把火。

时也命也。

而躲在这场台风、这把火背后的故事,更值得深思,关于文化、思想和传统。

去年,我和几个汕头朋友关注台风「天竹」,这场台风差点淹了汕头,台风过后,我认识的潮州、揭阳那边的人,纷纷伸出援手,赶去汕头救援。

这又让我想起了1991年,那场建国以来最大的台风,它席卷了整个潮汕大地后,潮汕三分。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年轻一代已经很少在意,这三个市还会不会合起来,并成一个大潮汕了。

因为时至今日,潮汕团结的精气神,依然没有变化,身在外面你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能说潮汕话,便是「胶己人」。

潮汕人的凝聚力,并没有因为三分潮汕而减弱,这在「广州十三行事件」中,就可见一斑。

真正重要的命题是:在撇开潮商们辉煌的光芒后,这个被珠三角甩开的地区,还能不能重现当年的辉煌?

挺值得思考。

这两年,我从汕头的方特,跑到潮州的广济门,又走过揭阳的榕城,我意识到,这个沿海地区依然是有朝气的,向上的。

但她还能长成巨人吗?

——END——

附部分潮商合图,C位是李嘉诚,马化腾在李嘉诚右手第三位,封面图和后面一张,都是黄光裕。

参考资料:

1) 维百,广东各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2) 李宏新,潮汕分市纪事

3) 财经网,汕头为什么总是发展不起来?

4) 赢周刊,王志刚,潮汕经济为什么长不大?

5) 纪硕鸣,香港中共地下党原领导:庄世平伟大的人生

6) 新京报,张泉薇,「低调求财」的潮汕商人:富豪榜36位出自潮汕

7)瞭望东方周刊,汕头迎宾馆的神秘大火

本打算在文后推荐一下自己的公号 ,但想到知乎用户还是比较抵触这些,还是算了,嘿嘿,认真做好内容早晚会被发现的哟,原创不容易,看完点个赞就可以啦,感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