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飛

朱德生於1886年12月,家鄉是四川省一個叫李家灣的小村子,家裡很窮。但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稍有見識的家庭都會讓孩子們進私塾讀書。朱德媽媽也希望朱德能夠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光前裕後。所以,在六歲那年,家人便送他進入了私塾。在他童年階段,一共經歷過三個老師,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第三位席聘三老先生。

第一位私塾教師,姓鍾。朱德六歲(1892年)入私塾,就是跟着這位鍾先生念書。這位老師知道的人不多,也沒有什麼事跡或文章留世,朱德只在他家學習了一年便轉學了。在後來的回憶中,朱德自己也很少提及這位鍾先生。他對朱德的影響也並不大。

盤點朱德的三位私塾老師,第三位最著名,對朱德影響最大 新聞 第1張

第二位私塾老師,姓丁。丁老師是榜上題過名的秀才,也是一位熟讀四書五經的先生。丁先生的私塾裏有一棟高樓和一個很大的花園。朱德在他的私塾裏上了兩年學。這兩年,丁老師教朱德讀了四書五經等典籍的一些篇目。這兩年,是朱德無憂無慮、最為快樂的兩年,關於童年的記憶,都在這座老式私塾裏。

第三位私塾老師,叫席聘三。在朱德九歲那年,他跟隨伯父和叔叔搬到一個叫大灣的村寨。那是一個更大的寨子。在那裡,家裡人把他送到了席聘三先生的私塾裏讀書。

席聘三名國珍,字聘三,號伯谷。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人,具有遠見卓識,而且為人剛正不阿。年輕的時候,他參加過兩次科舉考試,但是都沒有中榜。淡薄名利的他便回到家鄉,開了私塾,從此以教書為樂,五十餘年樂此不疲。

盤點朱德的三位私塾老師,第三位最著名,對朱德影響最大 新聞 第2張

朱德第一次見到老先生的時候,老先生幽默地對他說:"你我兩個,是師生又是兄弟,都是'珍'字輩嘛!我叫國珍,你叫代珍,對嗎?"

如此親切,瞬間就消除了陌生感。

朱德向老先生深深地鞠了個躬,然後回答說:"先生永遠是我的老師,永遠是我的長輩,我只能是先生的子侄。我家的老人都是這樣教誨我的。"

老先生呵呵一笑,便收下了這個懂事的學生。席老先生還給朱德取了個學名,叫玉階。為什麼是這兩個字呢?老先生解釋說:"希望你像白玉那樣清清白白地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階梯步步登高"。寓意確實很好。

漸漸長大之後,朱德才明白,這位老先生不但為人和藹親切,而且有膽量、有見識,敢於批評時政,是個卓爾不羣的奇人。後來,朱德回憶他時,說道:"(席聘三)到年近八十的時候,還是個周身叛骨、潮氣蓬勃的評論家。"

盤點朱德的三位私塾老師,第三位最著名,對朱德影響最大 新聞 第3張

在席聘三的私塾裏,朱德的學識有了很大的長進,不僅讀完了"四書"、"五經",還讀了一部分史籍,看了一些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東周列國志》等。

更重要的是,席聘三老先生不僅僅將學問傳授給朱德,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深深地影響着朱德。朱德從他身上學到了"富國強兵"和"科學救國"等當時的先進思想,學到了剛正不阿、敢於同舊勢力舊思想鬥爭的勇敢精神。席聘三老先生是朱德人生中的啟蒙恩師,朱德一輩子對他念念不忘。

1905年夏天,席聘三和他的同學劉壽川聊天時,得知順慶府中學堂是個仿照日本學堂建立的新式學堂,不但規模大,而且環境優美,是年輕人求學的好去處。當時劉壽川在學堂裏當學監,現任校長張瀾是一位維新人士,學貫中西。席聘三立刻抓住機會,把朱德介紹給劉壽川,請他介紹朱德入學。劉壽川得知朱德好學上進,品德端正,便爽快地答應了。

盤點朱德的三位私塾老師,第三位最著名,對朱德影響最大 新聞 第4張

於是,朱德19歲這年,跟隨劉壽川先生走進了新式學堂,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人的一生中,青年時代的啟蒙是非常重要的。朱德是幸運的,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是席聘三老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引導朱德走向新的思想境界,也是席聘三先生給他提供了一個走出閉塞山區、步入城市接受新知識的機會。

席聘三老先生一生遇見朱德這個學生也是幸運的。朱德一輩子對老先生念念不忘。1960年,他回鄉探親,還特意到當年自己就讀的村子去看望席聘三先生的後人。一生情義,可謂厚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