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以度化眾生為宗旨,以無為法而問答。若住無為,則不煩惱;若自見有所說有所答,有所期待,那就「煩惱」了。。


別人認為沒有意義就隨他去吧。我們應該認識到,世界上有那麼多種言之鑿鑿的宗教信仰、哲學流派、思潮、主義、方法論、意識形態。對於無信仰者來說,他們會質問你:為什麼你會認為你信仰的這個東西恰巧能比其他百千種同樣是經過嚴格論證嚴肅探討不斷完善的信仰更接近真理?這憑什麼?

對於沒有證量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很難去反駁他的論點,同樣,他人對你的批判和指責也不要過於放在心上,無明煩惱而已。(我們需要的是修行,又不是古印度因明論師或武漢大學辯論隊,不需理會就行了)

即使認同佛法的人,辯贏了不支持不理解佛法的人意義也不大——這並不會說明你的觀點比他的更正確(接觸過辯論的人肯定知道,有時候在辯論比賽中持「反對中醫」或者是「反對世界體系全球化」這些荒謬論點的一方也有相當的可能性取勝。)所以要求同存異,互相包容,尊重他人認識事物的觀點(因為每個人經驗到的現象世界都不同,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去想,或者不去理會他們不正當的抨擊也可以)

當然,對於修聖道的我們而言,我們的內心確確實實能升起一種微妙的感受:這條路是對的——至少它一定不錯;它極有可能比絕大多數的路更趨向於宇宙人生的真相。

廢物弟師兄好夢。


不能因噎廢食啊。你提佛法問題,這是請法,是有功德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在積累福德因緣,別人不懂,只知道搞貪嗔癡,這是造不善業,沒有意義的是他們。

這個道理你要懂得,你應該偷著樂才對啊。


其實每個學佛的人都有無盡的疑問,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別人給的意見,從錯誤中學習和消化佛法的意義,像專家學習的態度慢慢的啃出骨髓。如果沒有這樣的學習態度,再多問題也不能求得解脫。一百個問題但答案只有一個,當你放棄正確的答案而另求別的答案就等於耐人尋味,自尋煩惱。法華經雲:大雲下雨普天草木皆得所潤,諸佛以一音演說眾生各得解,說法皆一相一味,所謂離相,解脫相。三草二木即是五乘教義都是同一求解脫,這是佛陀在未說法華經之前的教義。


別人說的都是空話,就和肚子不舒服時排出廢氣一樣,排出前肚子痛到不行排出後臭的不行,風一吹啥都沒了,你還因此舒服了一些,當成修鍊罷了。


自尋煩惱,庸人自擾。學佛就是奔著斷煩惱,留清凈去的,你倒好,反向操作,6得不行。

再做個比喻:杯子燙手,你不伸手就是了,一堆回答都教人類似等著冷了再出手的都累不累?


別人覺得沒有意義那是你的問題對於他來講,但是你的問題對你自己是有意義的,沒有意義你也就不會問了。


同感,不過這個是人之本性,施主想必也是多愁善感之士。修佛正好能解決你的問題,所謂五蘊皆空-離一切相---

補充一下,金剛經(離一切相)即包括離(我相),就是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吧!


你就不能寫簡體字嗎?看著很累人啊!


我們都在生活中修鍊,當勇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升自己修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