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係數:        <返回目錄>

學習目的:了知諸法一性即是無性,於一切法中斷執著,於諸法無覺知。對象讀者:學佛30年以上的大乘佛弟子。前提基礎:【三歸依】 【菩提心】 【蘊處界】 【六念】 【六波羅蜜】 【三解脫門】 【二十空】 【薩婆若】 建議讀誦思惟觀察次數:不小於百萬遍

相關閱讀:不修行一切諸法 【無生法忍】

進階閱讀:一切諸受無餘永滅


憍屍迦。諸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應如是示現教導勸勵贊喜他有情類。若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能如是示現教導勸勵贊喜他有情者。於自無損 亦不損他。如諸如來所應許可。示現教導勸勵贊喜諸有情故。

憍屍迦。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能如是示現教導勸勵贊喜趣菩薩乘諸有情類。便能遠離一切想著

爾時世尊贊具壽善現言。

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汝今善能為諸菩薩說執著相。

善現。復有此餘微細著相 當為汝說。汝應諦聽 極善思惟。

善現白言。

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言。

善現。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若於如來應正等覺。取相憶念 皆是執著

若於過去未來現在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著功德。從初發心乃至法住所有善根 取相憶念。既憶念已 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一切取相憶念 皆名執著

若於一切如來弟子及餘有情所修善法。取相憶念 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一切亦名執著

所以者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無著功德善根。不應取相而憶念故。於佛弟子及餘有情所有善法。不應取相而憶念故

諸取相者 皆虛妄故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最為甚深。

佛言

如是。以一切法本性離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皆應禮敬。

佛言

如是。功德多故。然此般若波羅蜜多。無造無作 無能覺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世尊。一切法性 皆難可覺。

佛言

如是。以一切法一性非二

善現當知。諸法一性即是無性。諸法無性即是一性。如是諸法一性無性 無造無作

若菩薩摩訶薩 能如實知諸所有法 一性無性 無造無作。則能遠離一切執著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難可覺了。

佛言

如是。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無能見者 無能聞者 無能覺者 無能知者。離證相故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可思議。

佛言

如是。所以者何。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心知。離心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色知。離色相故

不可以受想行識知。離受想行識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眼處知。離眼處相故

不可以耳鼻舌身意處知。離耳鼻舌身意處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色處知。離色處相故

不可以聲香味觸法處知。離聲香味觸法處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眼界知。離眼界相故

不可以色界眼識界 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知。離色界 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可以耳界知。離耳界相故

不可以聲界耳識界 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知。離聲界 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可以鼻界知。離鼻界相故

不可以香界鼻識界 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知。離香界 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可以舌界知。離舌界相故

不可以味界舌識界 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知。離味界 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身界知。離身界相故

不可以觸界身識界 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知。離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意界知。離意界相故

不可以法界意識界 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知。離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地界知。離地界相故

不可以水火風空識界知。離水火風空識界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無明知。離無明相故

不可以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嘆苦憂惱知。離行 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佈施波羅蜜多知。離佈施波羅蜜多相故

不可以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知。離凈戒 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內空知。離內空相故

不可以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知。離外空 乃至無性自性空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真如知。離真如相故

不可以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知。離法界 乃至不思議界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苦聖諦知。離苦聖諦相故

不可以集滅道聖諦知。離集滅道聖諦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四靜慮知。離四靜慮相故

不可以四無量 四無色定知。離四無量 四無色定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八解脫知。離八解脫相故

不可以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知。離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四念住知。離四念住相故

不可以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知。離四正斷 乃至八聖道支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空解脫門知。離空解脫門相故

不可以無相無願解脫門知。離無相無願解脫門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菩薩十地知。離菩薩十地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五眼知。離五眼相故

不可以六神通知。離六神通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佛十力知。離佛十力相故

不可以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大悲 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知。離四無所畏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無忘失法知。離無忘失法相故

不可以恆住舍性知。離恆住舍性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一切智知。離一切智相故

不可以道相智 一切相智知。離道相智 一切相智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一切陀羅尼門知。離一切陀羅尼門相故

不可以一切三摩地門知。離一切三摩地門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預流果知。離預流果相故

不可以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知。離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獨覺菩提知。離獨覺菩提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知。離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相故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知。離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相故


爾時釋提桓因問須菩提。

云何是求菩薩道善男子 礙法。

須菩提報釋提桓因言

憍屍迦。有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 取心相。所謂

取檀那波羅蜜相。

取屍羅波羅蜜相 羼提波羅蜜相 毗梨耶波羅蜜相 禪那波羅蜜相 般若波羅蜜相。

取內空相 外空 內外空 乃至無法有法空相。

取四念處相 乃至八聖道分相。

取佛十力相 乃至十八不共法相。

取諸佛相。

取於諸佛種善根相。

是一切福德和合取相。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憍屍迦。是名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 礙法。用是法故。不能無礙行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憍屍迦。

是色相不可迴向

受想行識相不可迴向

乃至一切種智相不可迴向

複次 憍屍迦。若菩薩摩訶薩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示教利喜一切諸法實相。

若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行檀那波羅蜜時。不應作是分別言。我施與 我持戒 我忍辱 我精進 我入禪定 我修智慧。我行內空外空內外空。乃至我行無法有法空。我修四念處。乃至我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 示教利喜他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如是示教利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無錯謬。亦如佛所說法示教利喜。令是善男子善女人 遠離一切礙法

爾時佛贊須菩提。

善哉善哉。如汝為諸菩薩說諸礙法。須菩提。汝今更聽我說微細礙相。

須菩提。汝一心好聽。

佛告須菩提。

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取相念諸佛。

須菩提。所可有相 皆是礙相

又於諸佛從初發意 乃至法住。於其中間所有善根 取相憶念。

取相憶念已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可有相 皆是礙相

又於諸佛 及弟子所有善根 及餘眾生善根。取相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可有相 皆是礙相

何以故。不應取相 憶念諸佛。亦不應取相 憶念諸佛善根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甚深。

佛言。

一切法常離故。

須菩提言。

世尊。我當禮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

是般若波羅蜜 無起無作故。無有能得者

須菩提言。

世尊。一切諸法亦不可知不可得。

佛言。

一切法一性非二性

須菩提。是一法性是亦無性。是無性即是性。是性不起不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若知諸法一性。所謂無性無起無作。則遠離一切礙相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難知難解。

佛言。

如所言。是般若波羅蜜 無見者 無聞者 無知者 無識者 無得者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

佛言。

如所言。是般若波羅蜜不從心生。不從色受想行識生。乃至不從十八不共法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