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動力訊】6月5日消息,在2019全球跨境電商成都大會,米倉供應鏈集團創始人孫劍巍,發表了題為《細談跨境物流的痛點和難點》的主題演講。會中,他表示跨境電商和國內電商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有一個關務。

據悉,“2019全球跨境電商成都大會”於6月5日至6日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成都市商務局主辦,億邦動力承辦。

大會以“生態賦能 蓉通全球”為主題,旨在說明成都跨境電子商務生態氛圍漸起,且正在喚醒帶動西部傳統產業,提振升級新一線城市消費市場,互聯互通全球服務資源和市場,創新落實 “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魅力成都。

孫劍巍:細談跨境物流的痛點和難點 新聞 第1張

米倉供應鏈集團創始人 孫劍巍

以下是演講實錄:

孫劍巍:今天我談一下跨境電商的痛點和難點。跨境電商問題,大家最近耳熟能詳的是貿易戰。在座的電商可能感受不到,因為我們更關心的是平臺、排名、供應鏈這些細節的問題,貿易戰對跨境電商行業,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最近接觸得最多的是線下的一些企業,特別是工廠。真正外貿80%業務是傳統外貿企業,以及傳統的外貿工廠,他們的業務量大受打擊。因為沒有一家企業純利可以達到25%。而美國特朗普一句話,25%關稅意味巨額的虧損,這個虧損目前並不是中國的廠家在承擔,是美國大的採購商沃爾瑪、耐克承擔,因為他們是全年的訂單。但是,他們要求中國廠家必須轉移產能到東南亞。因為他也知道壓不下價格,已經壓榨中國工廠那麼多年,沒有25%的利潤,要麼加價25%。大家可能說貿易戰最後會談妥的,我告訴大家,以我個人的判斷,貿易戰、科技戰以及未來的金融戰,中國和美國在未來這種較量是不可能停止的,即便達成協議,也不過是眾多經濟戰當中的一次停火,這是一定的。但是商家很現實,這些跨國的大品牌、供應鏈要求特別簡單,把你的工廠產能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中國,針對的是中國13億的消費市場,還有一部分轉移到東南亞這類國家供應全球市場。美國知道他的產能不可能回到美國,他知道會散到東南亞,所以這是一條需要若干年的戰爭。

直接的影響是你們的供應鏈。當這些工廠不再存在的時候,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中國電商一個前提大量產能過剩,需要大量的銷路,電商帶來很重要的銷售渠道。而這個渠道現在已經很多了,產能呢?與之對應的是東南亞的貨量。中國去東南亞最關鍵的口岸就是中越邊境東興口岸,是我們經營管理的,我們看到的數據是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長。他們的工人有錢,消費能力了。那麼這是誰付出的代價,我想請問一句既然是打仗怎麼可能沒有傷亡,傷亡是“民企”。因為外貿前線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民企沒有國企,國企都是在上游。所以直接慘痛的傷害就來自於在座的各位。當然我不否認在我們當中非常優秀的,在這次危機當中甚至可以壯大發展,但是整體而言,不要一味擴充,要考慮自己的供應鏈,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去年10月17日會影響今年10月17日,美國郵政在去年10月17日宣佈退羣,我們跨境電商進口或者出口最重要的渠道是郵政。我們最大的市場是美國市場,美國郵政退羣意味着加拿大郵政、歐美郵政退羣。這意味我們的物流成本會以倍數的增長。這又意味着低客單價產品將沒有市場。我們整體客單價是不高的,我們的物流費用爆漲意味着低客單價的產品將沒有市場。供應鏈轉移了,供應鏈的轉移時間點是6個月到18個月,如果在海外有分廠的話只是擴生產線招人,因為技術沉澱6個月可以完成,如果開新廠18個月可以完成,真正的苦日子在半年到一年半以後。無貨可賣,即便有貨你的成本奇高無比。當然國家會拉動內需,會補貼外貿等等,會出臺一系列的措施。

危機也會有一些機會,專線公司會乘勢而起,專線渠道會爆發一輪,但是沒有影響趨勢,這是我想談的關於出口方面,當然出口還面臨很多的問題。

我最近在跟幾個口岸海關探討關於中國產品出口以及退貨的問題,我們各級機構都非常重視跨境電商,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但是真正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還有很多具體困難。

總體而言,貿易碎片化跨境電商整體產業還是向上的,未來市場還有很大。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適應環境。無論是這個產品賣到東南亞,還是東南亞的產品運營賣到全世界,這其實是非常大的商機,因為他們整個發展水平對比中國是慢2-3年,你就把你在中國比較落後的方式放過去通殺,這是可以的。而且我認為中國這麼多年電商高速發展,中國一定是第一的。在電商運營和發展上是一定的,我們特別勤快,東南亞人普遍比較懶惰,在技術方面是一片藍海。

米倉會解決一些問題,比如說把中國產品移到東南亞再出口到美國,這就少了25%的稅,我們根據市場在東南亞做一些工作。

米倉來講,主要解決的是關務問題。真正比拼的是後端服務,是物流、客服、退還貨等,這部分最困難的在哪裡?這是我們做跨境電商和國內電商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有一個關務。不僅是中國海關,包括任何一個國家海關,既然稱為“關”就是關口,是不容易的。

關務這個事情是信息不對稱。出問題平臺就告訴你海關有問題,信息不透明,帶來的輕則物流時效、物流服務、客戶體驗大幅度的下降。重則產品被沒收。關務無論在進口還是出口都是痛點和難點問題。

米倉專注於東南亞,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市場,高速增長的市場,所以我們專注於海關解決方案上,當然也包括國內海關解決方案。比如說雙流機場匯通天下就做得非常好,關務得到海關的高度肯定,因為我們做得非常仔細。關務很多時候不是有心,很多時候因為信息不對稱,80%-90%是單證問題,我們不討論走私、偷稅漏稅,做出口有一堆過問題。

進口跨境電商我們也一直在做,進口跨境電商體量對比出口要小很多,但是增長也是蠻快的。大家也知道今年4月1日海關總署一些新的規定,帶來了對某些跨境進口電商的困擾。我們不能純粹怪海關,因為這麼多年跨境電商進口產生了眾多的亂象,盜用身份證,假冒偽劣,物流清關等等,稅務不透明等,諸如此類出現很多問題,因此作為職能部門海關給予整治是正常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受波及最大應該是海外代溝部分,對正規平臺影響不大。電商這個生態非常的豐富,有各種各樣的,但是政府不是做電商,不可能對所有的生態都明白,有話語權的往往是大的平臺,所以整個規則,進口通關規則非常有利於平臺。對於這些微商、代購構成巨大的打擊。我們作為米倉也在跟海關研究這類問題如何解決,因為這也是正常的,我們是納稅的,我們是正常的業務。這塊我們也正在研究。我相信這個問題也會解決的,因為貿易戰也促成中國政府對改革開放和進口也會打開更大的大門。

我們公司解決客戶問題。公司最專注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正在開發一套系統,把通關標準化,做中國海關和外國海關翻譯,讓大家簡單易懂,消除信息不對稱,絕對消除不可能,我們盡量消除。

作為企業的發展,看着跨境電商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現在跨境電商,甚至國內的電商都是一樣的,已經像一個傳統行業了,不再是一個日新月異天天有新東西新發展的,我自己的理解技術沒有大突破的情況下,從默寫上大突破的可能性不高,越來越中心化,而不是越來越分散化,你看平臺越來越強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從業者,我們的大買家,無論進還是出口,你們要建立一個概念,要向傳統行業需要,因為我們真的已經是一個傳統行業了。但是要專注產品,控制好供應鏈、現金流。

緊接着也是資本的寒冬,不管中美貿易戰打成什麼樣子,未來中國通過這一系列較量,最終一定確立它在世界上的位置,但是我們在座的各位不要死於黎明前的黑暗。

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