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亚洲人权法院。(图/模拟亚洲人权法院脸书)

▲模拟亚洲人权法院7月底邀请来自亚洲各国退休法官、学者组成合议庭,以我国涉及刑求的「邱和顺案」作为审理首例。(图/取自模拟亚洲人权法院脸书)

司法院前大法官许玉秀勇于挑战传统,可说是创意不断。从2014年到2016年共计筹办三届「模拟宪法法庭」(简称「模宪」),面对同婚、死刑和转型正义等高度争议的释宪案,尝试促进社会对话,以建构宪法层次的论述。

以同婚案释宪为例,模宪作成的解释,即比大法官会议早了三年宣告民法限制同性间缔结婚姻及收养子女之规定违宪,可见其引领前卫思潮的推动,对政府机关的施政作为及司法革新,起了积极的作用。

尤有进者,许大法官有感于目前国际上已有欧洲、美洲、非洲区域人权法院,唯独亚洲没有,因此,本于复制模宪的成功经验,在今年5月更进一步促成全世界唯一由公民团体所创立的「模拟亚洲人权法院」(简称「模亚」)之诞生,试图建立跨国的人权沟通平台,让台湾成为独步全球的先驱者。

必须说明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体悟到人权的重要性,欧洲为避免战争再次发生,遂发展出以维护区域和平为主的欧洲人权法院,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法院是取代决斗、避免战争的和平裁决机制。从而透过各区域国家间组织的人权法院,可望形成参与国的人权准则与共识,以减少冲突,对区域人权的保障更为全面普及,深具前瞻性。

再者,依据国际人权学者廖福特教授指出,区域人权法院的判决具司法效力,位阶高于各国间的宪法,所作成的判决可迫使会员国修法甚至修宪;而声请人若获得胜诉,也可以持判决回到母国声请再审,救济面更加完整。以欧洲人权法院为例,如果会员国被人权法院判定违反人权公约,法院会将相关卷证资料送至欧洲理事会的部长委员会,确认应如何执行判决结果,并非聊备一格。

模亚于7月26日至28日于台大法学院霖泽馆召开,主办单位邀请来自亚洲,包括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香港、台湾等7个国家的退休法官、学者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以我国涉及刑求的「邱和顺案」作为首例,控告中华民国政府涉嫌违反国际人权公约。经由连续三天的准备及审判程序,预计于三个月后宣判结果,让人引领以待。

本案声请方(即原告)邱和顺于1988年因「柯洪玉兰案」与「陆正案」被羁押,隔年判处死刑。然而,其定罪过程充满瑕疵及争议,全案在2011年7月死刑定谳。邱和顺案的死刑判决是以他的「自白」为其主要依据,并无充分的直接物证。当初承办的员警张台雄等人,于1994年经前监察委员王清峰查明刑求属实提出弹劾,其中4名员警在1998年经法院判决有罪确定,证实邱和顺当年确实曾遭到刑求逼供。

此次,担任原告邱和顺代理律师即主张,邱和顺被羁押期间遭受酷刑,国际法禁止以经由酷刑、虐待或以其他形式胁迫取得的自白作为证据,因此邱和顺案的判决违背已成为国内法之「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公平审判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及正当法律程序等规范,成为本次模亚审查的重点;而代表国家方的代理律师亦据理力争,双方攻防激烈。

当然依照区域人权法院的审判惯例,虽然可以宣告会员国违背国际人权规范,要求补救及改善,但不能宣告判决无效或撤销。对此,模亚法院法官曾询问鉴定人林超骏教授确认,本案判决后,对于邱和顺案有何救济途径?对此,林教授指出,英国刑案审查委员会相关法制可作为借镜,因以其具独立机关地位,可以来执掌刑事非常救济程序的发动,落实对真实无辜被告的保障,固颇有见地。然此项建议属制度上的创新,仍有待修法后才能付诸实行,路途遥远,似缓不济急。

为免功亏一篑,笔者认为,可依据现行《最高检察署办理争议性死刑确定案件审查作业要点》进行救济。良以,最高检依该要点设有「争议死刑案件救济审查会」,其内引揽法医及鉴识专家、刑事法学者或律师,共同参与争议性死刑确定案件审查,其结果可作为提起非常上诉或再审之凭据。是以,模亚如宣判政府违反国际人权公约后,除检察总长依职权发动外,也可由民间司法团体请求审查,如确符合要点所列举之事由,即可循上开程序处理。最高法院若能卸除往日保守传统心态,接纳模亚国际专业的判决意见,开启重审,或可望突破邱和顺案的司法困境,让冤狱苦难早日结束。

这一次,笔者有幸连续三天在现场旁听这场国际级的人权法院审理程序,印象最深的是,原告代理方的尤伯祥律师最后的慷慨陈述,娓娓道出台湾近代人权发展、司法改革的实践进程,以及心中深沉的无奈。他说:「在整个国家都在往前走,法治乃至司法体系也在前进的同时,邱和顺的案件乃至他的生命,却被冻结在30年前的那个当下。那囚禁他、不到6平方公尺的小小牢房,仿佛时光胶囊,邱和顺的生命和司法都被冻结在其中。」一语道破国家将无辜者投入暗无天日时光胶囊的可怕困境,格外令人动容。

而令人感佩的是,被害人陆正的胞弟陆定在法庭关闭后,被主办单位邀请以英文公开演说,震撼全场,掌声不断。他陈述时,完全没有怨恨或任何不满,语气平和地说:「这个法庭已经几乎把我想讲的事情都说完了,作为一个被害者家属的下一代,我很高兴在场有这么多专家与律师齐聚一堂,企图了解并重新检视当年发生的事情。从我父亲的眼神里,你会看到他的伤痛与冷漠,从原告家属的眼神里,我想也可以看到相同的景象。希望可以透过这次机会去了解事件深层真相,让未来不曾经历这般痛苦的人们,别再经历这些事情。」笔者认为陆定道出举办模亚最大的时代意义,我法律人,允宜三复斯言,并向声请人及被害人家属致敬。

笔者十分肯定许大法官发起模亚的用心,此项三天的盛举,见证台湾在人权议题上居领导地位,期待未来有更多亚洲国家携手合作,寻此人权法院模式讨论区域多元的人权议题,共同追求普世价值,降低战争冲突的机会,以落实区域和平人权的保障及实现!

▼陆正胞弟陆定于模拟亚洲人权法院后进行演说。他指出,希望借此了解事件深层真相,让未来不曾经历这般痛苦的人们,别再经历这些事情。(影片/取自Youtube

好文推荐

苏友辰/司法核心领域非铁板 司法官滥用自由心证的弹劾

苏友辰/【遭冤诉以死明志】检察官草率起诉不用负责吗

苏友辰/总算法制化的限制出境,但说好的无罪推定呢

●苏友辰,执业律师、中华人权协会名誉理事长,著有《苏建和案21年生死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