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如果有,应该怎么做?另外,刘备伐吴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夺回荆州还是灭吴或者其它的,想取得怎样的效果?


按照演义,七十万大军对五万,赢面很大。刘备输了纯属不知兵。曹丕都笑他。

按历史,刘备有四万人,劳师远征,陆逊五万人,以逸待劳。这可以说赢得希望不大了。那么刘备哪里来的胆量来打呢?

刘备主要凭借的是自己比陆逊会用兵。其他荆州民心和蛮夷联合也是刘备的玛法。

这话现在听就是笑话,游戏里陆逊96统打刘备75的统,不用十天就磕飞。但是,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绵延一年,可谓棋逢对手。在当时你不开上帝视角真看不出来陆逊军事能力比刘备强。刘备打了一辈子仗了,这是军中成长起来的大佬,没成气候的时候可以虐夏侯惇,有了用武之地夏侯渊曹操都是手下败将。而陆逊当时四十出头了,还没什么战绩。谁能看出来这位是军事天才呢?

陆逊打刘备靠的是先相持,再找漏洞出奇兵,这和曹操打官渡一个路子。这期间刘备也在不断的想出奇制胜。只可惜还是陆逊更稳一点。

孙权真了不起,知人善用,就是能看出来谁有95+的统。周瑜,吕蒙,陆逊。这个跟玩游戏不一样,武力智力数据都给你写好了,你比大小就行。

所以当时很多人,包括刘备自己都对刘备军事能力比较自信。反观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都已经亡故,孙权如果自己亲征恐怕未必比让韩当甘宁当大将好到哪里去。。

第二个问题就是结果,刘备肯定不会想灭吴,只是夺回荆州还是很有可能的。万一曹丕有动作,孙权没准儿割让荆州部分来停战都有可能。

我想刘备出发时一定算过这笔账。


肯定有啊,如果不是陆逊,吴国肯定要吃亏(参考张辽500破十万)

补充一点,当时曹操死后,其实刘备军事能力算是顶级了,陆逊也不是说想烧就烧,而是后勤跟不上(东吴占尽地理优势),加上刘备军水军只是拿来运输,不太会打仗(可怜我二爷),输了是很大概率的事情,赢了真的要改写历史了(至少孙十万要把荆州吐出来)


当然有,不过不取决于他自己,而取决于曹魏。一旦曹魏进攻东吴,东吴如果不妥协,则2面受敌,亡国可待,刘备差则收复荆州,好则攻下金陵,提前南北朝,当然风险在于曹魏灭吴又在江东站稳脚跟,刘备独立抗曹可就更危险了。东吴如果妥协,在曹魏压力下主动送还荆州,刘备不战而得荆州,复与东吴联合抗曹,大赚。


谢邀。成功与失败是相对而言的,主要取决于刘备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分析刘备对策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孙权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首先,吕蒙在擒斩关羽之后当年或者第二年就死了。

他给孙权惹了好大事。

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妈的,关羽倒是被干死了,结果他和蒋钦当年也都死了。

然后,220年1月曹丕嗣位为魏王,6月南征。双方最迟在221年4月之前大战,以曹仁的胜利而告终。

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

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

本来,自关羽败亡,孙权就已完全窃取其胜利果实。不仅占领襄阳,甚至可能是樊城。

二十五年春正月,曹公薨,太子丕代为丞相、魏王,改年为延康。秋,魏将梅敷使张俭求见抚纳。南阳阴、酂、筑阳、山都、中卢五县民五千家来附。

结果被曹仁一波干回原形。

222年)五月,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

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在关羽控制下的荆州郡县,建立起来的前进基地,经过这一战,全丢了。

刘备:卧槽尼玛啊。

换句话说,夷陵之战时荆州江北已经基本为曹魏所有(不考虑孙权割土称臣的情况)。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军与吴军对峙,同时防范魏军,这支部队很重要,不是当摆设的。

所以,请问在座各位,你们觉得孙权心里慌不慌?

于是,孙权向刘备请和。

(221年)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求和不成。于是221年8月正式向曹丕称臣,受封大魏吴王。

然后开始备战。遣都尉赵咨使魏。

魏书曰: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此时蜀军已击破陆逊等,占领秭归。前军已经即将冲出西陵峡了。


写累了,刘备的对策等两天再讲。

实际上孙权因为备战不及时,被刘备进入夷陵包围宜都,已经是贻误战机了。

当时陆逊拒绝救援宜都,可以理解成吴军无力增援。宜都外无必救之兵(陆逊主力应在江北),一旦被攻克,刘备大军就可以完全展开。夷陵吴军也将不攻自破,只能退往江陵。

但是,更有可能是陆逊之前在宜都已经经略了2、3年,对这天早有准备,对要塞化的夷道城很有信心。

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当时情况很可能是蜀军水军仍然被挡在西陵峡口,只是刘备冒险率领陆军主力在江南翻山越岭,向宜都进军。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

如此一来这仗就很难打了,因为陆逊随时可以靠水军机动挑选有利时机登陆,切入战场。


现在开始正文。

在此之前,应该先看一下陆逊小儿子打的西陵之战。

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陆抗兵力不过三万,晋军(可能不包括益州军)多达8万之众,同时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这一战含金量极高,我个人甚至可以认为是刘备读挡后的夷陵之战2.0版本。

具体过程不赘述,通过对比夷陵之战,我认为这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看点。

  1. 陆抗果断放弃增援江陵,倾巢出动围城打援。江陵城防坚固,外加陆抗足智多谋,五万晋军最后竟无功而返。

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看到这里我简直感动了。江陵在二爷经略下,修筑成了三国时代的不落之城。糜芳送了这份大礼给孙权,孙权应该请他当国舅才是。

2.陆抗宁愿放弃江陵也要冒险截击晋军接近西陵的理由,是晋军可能连结武陵蛮夷。

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

不用说也知道,陆逊父子是从谁身上刷出来的这个经验教训。所以现在有道理认为,当年刘备渗透武陵的战略是卓有成效的。

3.晋军水军直接被吴军水军阻击在巫县,连出川都没做到。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

相比之下,吴班、冯习击破陆逊,先后顺利占领巫县、秭归,进入夷陵。显示水陆并进是有效的战术,此时刘备军尚有相当的战斗力。

有了以上事实,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假设刘备东征有十万之众,顶著孙权、曹丕主力攻破江陵的可能性,微乎及微。
  2. 在宜昌建立防线,可以有效阻击魏军南下干涉夷陵战场。
  3. 在陆逊得到增援、吴军集结完成以后,刘备几乎不可能正面突破西陵。最先进入夷陵的那4万前军,完全不可能突破西陵防线。黄权来也没用。
  4. 突破西陵后,占领宜都建立防线与吴军对峙。下一步的战略应该调整为向武陵方向渗透,分散吴军兵力,伺机而动。


刘备伐吴的目的是夺回荆州

演义所谓替关羽报仇是小说家言

刘备没打算灭吴 而是想要通过战争手段 逼迫孙权和谈 在谈判桌上要回荆州 这是上策

之前孙权也来过这么一手 趁著刘备入川 立足未稳,孙权直接对刘备开战了,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了长沙、桂阳二郡,两郡郡守望风而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

刘备得到军情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眼看两家大战一触即发,曹操来「帮忙」了.

他亲自领军进攻汉中,刘备得益州才没多久本就根据不牢,刘备怕益州有失,赶紧服软认输派人跟孙权议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所以刘备伐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之前通过战争手段逼著我和谈归还三郡,我现在也通过战争逼著你和谈归还荆州。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不像刘备设想的那样。

1.曹丕决策失误

他相信了孙权的诈降,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没有采纳刘晔的正确建议,趁机攻打东吴.事后的发展就像刘晔预测的那样,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

而曹丕也错过了灭吴甚至是统一的可能性.

上次孙权成功得到三郡,是因为曹操去打刘备了,刘备被逼无奈.这次刘备想著曹丕怎么也得参与吧,但结果曹丕是观望态度.这样一来,孙权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专心对付刘备.

2.对陆逊不了解

夷陵之战时,陆逊才38岁,这年龄对于一个统帅来说还算年轻.而且陆逊是第一次指挥打仗,刘备对他也不了解.加上刘备一开始的战略意图是逼迫孙权求和,但是曹丕按兵不动,孙权没什么压力.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对于远道而来的蜀军来说已经陷入被动.

综上所述,只要孙权下定决心顽抗,刘备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战略意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