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活中人们想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总会克制住自己的一些天性。但有没有什么天性已经跟著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呢?


谢邀,

人类的天性跟所有生物一样,生存。但是人类还有另一个天性叫做社会性。

克制天性是不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通过考古学以及对现存原始部落的观察,科学家们发现,有的部落十分好战,有的部落十分善良,归根到底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为什么说父母是第一老师,因为人类的模仿性决定了他们将模仿与他们最亲近的人,但是,通过在社会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他们又开始新的模仿,学习新的技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罢了。


人类首先具有动物性。这是每个地球生命的本质。包括对生的渴望,对死的畏惧,对占有的满足,对繁衍的需求。没了这些人类也不会走到今天。其次人类是群聚动物于是具有了社会性,在社会中认同,赞赏和角色的晋升又制约著动物性的释放。而今天在自然对人的压力逐渐减小的情况下社会性变得更为重要。同时对动物性的压制也越来越明显。如老子说要想做成一些大事必须要勉强自己。我们尽可能在勉强自己中寻求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尤其是今天的中国人,勉强自己更加努力,更加节约,更加友好,更加坚定。为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最终在复兴的基础上成为全球的主导。


谢邀。

人类的根本天性就是具备著一系列的【感知形态】,其随著时代的发展而感知到的情况愈加丰富。


谢邀,人类的天性和其它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以利喜,以损悲。

若是超越了以获取物质利益维持生存的本性,那说明人类生存的能量来源已经超越了碳基生物的供能方式,那人类便超越了人类这个物种,变成了别的生物。

从物质中获取能量维持生存,是人类生命的真理,是人类物种的永恒。


人类的天性是经过几百万年演化而来的,什么时代和文明在这样的时间面前都不值一提。人类的天性首先是动物性,也就是杂食性动物有的人类基本都有,然后是人类作为一个群居性物种特有的,服从性从众性以及社会性。所谓的感情和爱就是凝聚群体的一种表现。然后就没有其他的了。人类和畜生的唯一区别就是群体的组织性和协助他人。人类的唯一优势就是人类能够普遍的在自己身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无私的帮助其他同类。除此之外什么智慧,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用火,思考,感情之类的都不是人类特有的,其他动物也拥有同样的能力。


这个问题看似好象和《遗传学》有关,而且我们常常把「天性」看成是「与生俱来」,「天性」一词原出之于道家,其实这不仅仅只指人,它的本意是指人和物种的本性。由于人类思想更迭衍生,有时「天性」一词也会被用于合并成和「天赋」一样的寓意.。

从标题上去看,我可以理解你的本意是想了解人类从低级的生命形态进化到高级生命体后持有的一系列的特性。如果单从现在的社会现象来看,人类的天性则;桀骜不驯、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视清高、自以为是、自我标榜、飞扬跋扈等。这些人类的秉性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从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怒路症」中可以看到现代人的本性,这种一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样子就象是「老子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样,好象联合国主席就是他的父亲。当然这些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这是因为人类自从有了文字文化以后处在所有物种之首的一个心态而藐视一切的畸形世界观。但从另一个社会缩影「碰瓷」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很多有正义感的网友都在质疑「到底是坏人变老了 还是老人变坏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坏人变老不一定还有坏心,从人类的心理特点分析,做了一辈子坏事的坏人在老了以后,会总结自己一生所做过的坏事进行忏悔,总希望自己死后能到极乐世界求得佛祖的原谅,《犯罪心理学》认为人不是天生就是罪犯,也是因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而老人变坏则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不可想像质变。

现在我们看到的当代社会的这些反人类道德观念的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存在,这一切都是和制度有关,不仅仅如此,人类的基因里还存在野兽的特性;粗鲁、下流、野蛮、狂妄、虚伪、自私、贪婪、嫉妒、战争、暴力、掠夺、杀戮,烧杀抢掠坑蒙拐骗无恶不作,我们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是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一些文化精髓,并不是要学习他们的制度。

如果按孔子思想来说「人之初 性本善」人类的本性应该的善良的,而战国中后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二者都在强调自己的观点,作为后人又应该怎么样去评判呢?

人之初本无善恶之分,所谓「善」也是相对「恶」而言,而「恶」也是相对于「善」而言,没有恶又哪来「善良」一说?没有绿叶的衬托又哪来红花的美丽?那么又有谁可以认定一个人一生出来就是「大善」或「大恶」之人呢?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或定义人之初的善与恶。

不论孔子也好荀子也好,争论了几千年「善与恶」以自己的主观论点来定义人性之初的「本性」本身就是对人类人性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论。但作为现代人类的意识认知,大多数还是乐观于孔子的观点。不管我们人类的现代医学如何发达、科技如何进步、对遗传学领域有多深的研究,人类对自身幼体的思想也不应该如此加以妄断。我们不能用一些低级动物的遗传形式来比拟人类自己。

基因遗传学认为;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后代则是凶猛的肉食动物,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来推导,对人类来说;法官的儿子是否也一定会成为法官?贼的儿子世世代代永远都只能都是贼呢?而这个社会恰好又是一面人类自我对照的「镜子」。

任何结论性的理论和定义都是我们人类自定的,不可否认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信性、可实践性和适用性。人类从最原始生命形态出现开始到终极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和辩证,我们不能因为在某个节点上出现了某种观点,而就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定义。

如果你的寿命足够长,你就能看到这个社会在每个节点上的人性都有不同,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你就会发现,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人心人性都是不一样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更迭,相比上世纪50~60年代,虽然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经济条件很差,甚至还常常吃不饱,但人们的思想和人性却普遍都是那样的纯朴、善良、奋斗、进取、积极向上,这样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是在那个时代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而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也更丰富了,但人的本性又怎么样了呢?人们的伦理在哪里?道德观念又在哪里?对照现在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人的本性是变得更好了更有道德了?还是伦理道德观念在沦丧在倒退?贪官污吏和腐败现象绝种了?还是更加猖獗了?人类的文化素养变得更文明了?还是在思想上象一些媒体所传播的一些相亲节目上的畸形表现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不要脸了……?

人类后天认知的道德观念和脱氧核糖核酸无关,在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不限于父母子女或一个家族,还可以延伸到包括许多家族的群体,这是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象。

从遗传基因上来说,基因遗传只对机体生命的特征,后天对事物的思维和认知不通过DNA,就好比同一批出厂的电脑,由于每个用户安装的应用软体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基因遗传的稳定性来源于基因的精确自我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分配给子细胞,或通过性细胞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的,但由于基因本身有缺陷,后天也会产生基因的突变。比如:著名导演谢晋的儿子阿四,天生患有智障的残疾人,电影明星王姬,她的儿子天生弱智自闭,她儿子已经10多岁了,但是智商只有2岁,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特型演员(周恩来的扮演者)王铁成,他的儿子王蔚平,不幸患有先天性智障,著名歌星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一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等等,这些例子都是因为基因缺陷在遗传时带来的后天突变,由于基因先天带来的缺陷导致后天大脑发育的不完整、生命机体的残疾不等于后天思想和认知就一样有残疾。

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威尔金斯发现,在人的受精卵的46个染色体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物质并称为基因。它是存储、传递遗传信息和复制细胞的主要物质基础,遗传信息从一代细胞到下一代和从一个个体到其后代的储藏和传递,牵涉到一种化学机制,沃森和克里克制造出 DNA 的结构模型用以解释这种机制。基因是DNA分子上携带有遗传信息的功能片段,是生物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主宰生命,是生命生老病死的根源。

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除了自身的机体进化,大脑组织、思想和灵魂都在同步进化,在这个过程中,本身人类自身的一切进化就没有达到极致,又哪来理论上绝对正确的定义?我们都知道,孩子刚出世时,他(她)的思想如同一张白纸,如果用数轴线来表达人之初的善与恶,正1为善人,正100为大善之人,负1为恶人,负100为十恶不赦之人。那么;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婴儿假设定为0的话,又因何而来「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之说呢」?

人类是有组织的社会性高级生命群体,如果从佛学角度去理解,我们之所以从万千物种中脱颖而出,最终使命就是把所有物种同步带入终极文明。换句话说;如果人类连自己自身和后代都教育不好,把孩子培养成粗鲁、野蛮、下流、自私、虚伪、贪婪、狂妄、嫉妒,那么人类这种高级生命和那些低级生命又有什么区别?如此发展下去人类将如何领袖所有物种进入终极文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人的天性「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加强人类自身和下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天性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是较难改变,这需要时间和教育环境,坏人变好有时可以比好人还要好,而好人变坏甚至比坏人还要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