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為何好評連連?-如果你的人生可以再來一次

來自專欄蘑菇君の遊戲日常4 人贊了文章

《中國式家長》

在教育這個領域,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研究領域、設計編寫一系列實用性課程、培養一大批專業化人才和師資、造就一個新的行業、開闢一個新的市場,形成政府宏觀指導下的生產、學習和研究一體化的家長教育大格局。反觀我們中國家長教育處於缺乏理論根基、無序競爭的「科普」層面,仍流於計劃經濟時代、形式主義的說教式教育。在上述的家長教育環境背景下,當下steam上線了一款高度還原中國家長教育現實的遊戲——《中國式家長》。到目前為止,此遊戲的好評率高達89%,並且在直播界也開始火熱起來,那麼為什麼這樣一款和教育有關的遊戲會吸引遊戲玩家呢?

首先分析中國家長的心態。家長只是關心孩子有沒有達到他們的目標,但是沒有去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中國家長與孩子相處時目的明確:孩子吃飯前手洗了沒有?手洗了飯吃了沒有?吃完飯去學習沒有?學習了學習的好不好?家長成天讓孩子認真學習但是沒有教會孩子到底什麼才是認真學習。而在《中國式家長》中,作為被中國式家長教育管理的孩子或者剛成年的青年人,他們內心覺得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內心會有「我的教育方式一定會讓孩子成才」的想法,所以他們會迫不及待去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在遊戲中管理去印證自己的想法,並且遊戲讓他們看到自己教育成果的時間周期相對於現實是十分簡短的,玩家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體驗教育過程並且欣賞自己教育成果,這樣可以讓玩家快速獲得成功的快感,這就是此遊戲吸引他們的地方;

作為費心去管理好孩子的家長——尤其是中國家長,他們想通過遊戲去發現自己教育的缺陷,並且通過遊戲去判斷自己更改後的教育方式是否可以助自己的孩子一臂之力。《中國式家長》既可以滿足被教育者證明自己能力的心理,又可以幫助教育者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所以它像吸鐵石一樣吸住了玩家。

其次一款可以勾起玩家兒時回憶的遊戲不讓你著迷嗎?我們小時候經常會遇到父母拿自己去和別人家的小孩對比,對比後大多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多好,在看看你。」小時候除非你很優秀,否則這句話你一定聽過,在這款遊戲紅也是加入了這個場景的設定,要通過與其他家長的對話來消磨對方的HP,例如對方在與你聊天的時候說自己家孩子考了90分,如果你培養的孩子考到了一百分的話,對方就會損失相應的HP,也就是體現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還有過年人們收壓歲錢的時候,許多人會和長輩進行一場「你推我桑」的戰爭,小時候吃的辣條·······這些兒時回憶你能不留戀嗎?

最後遊戲的寫實性和隨機性也推動著玩家點下好評鍵。快高考的時候,BGM的變化,明亮的背景消失殆盡,商店不再出售物品,因為身心疲憊所以會頻繁的生病,這些都預示著高考的到來,玩家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你成功將孩子培養到大學畢業後,你遊戲的第一周目就完成了,接下來的第二周目你將會變成爺爺,而你們家裡的經濟能力也是會由考取大學的不同決定,如果考上清華,之後經濟能力的提升效果顯著,培養孫子也會比別人快。

不過玩家在遊戲中也要注意策略才可以更好的發展。考試的成績和你學習的課程種類有關,和你安排的數量無關,為了獲得更高的分數,你可以只學習語數英文理課程,把悟性點都投入到這五門課上;撩妹前期真的沒用,前幾個周目屬性極低,浪費行動力去撩妹性價比極低,滿好感度去相親成功率也不過80% ,但如果有屬性基礎之後去開撩,成功率也會增幅很多;競選班委很重要,最簡單的方式:看師生關係選擇親近的老師,道德模範選自我宣傳,群眾基礎肯定就得給同學們說好話,最終給的悟性會很多;第一代很重要,第一代決定了下一代的經濟基礎,更重要還有性格的遺傳。有一個良好的一代會讓下一代更迅速成長。

這樣一款充滿教育體驗並可以得到滿足感的遊戲你會不給好評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