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结果地图
选举结果人口变形图
投票率情况示意图

投票率情况人口变形图
投票率高低对比示意图
投票率高低对比人口变形图

昨天进行的立法委员缺额选举,蓝绿阵营又再次保住了各自的立法委员席次,其中最受瞩目的台南第二选举区,谢龙介仅以2.74%,3664票之差,惜败民进党提名的郭国文。虽然败北,但谢龙介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在这个全台最绿的选区,得票率冲到了蓝军自1996年以来在该选区单一席次选举的最高,44.31%。

这个选区,是全台最绿的选区,泛绿的基本盘太大,谢龙介能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追到这样,实属不易。这个选区除了山区的楠西基本盘蓝大于绿,其余都是绿大于蓝,其中除了新化外的几个票仓佳里、安定、善化、新市绿军都有开出七成选票的实力,而麻豆绿军得票甚至上看八成,在这个基本盘蓝三绿七的选区,想要翻盘,真的太难。虽然谢龙介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得票率仍然无法冲到四成五。这次选举谢龙介不出意外在山区大胜,楠西的得票率甚至冲到了接近70%,玉井、南化得票率也超过60%,山区谢只小输大内。平原区附近,谢龙介在与永康接壤的新化得票率单独过半,在南科辐射范围内的安定、新市、善化得票率也不错,落后对手郭国文并不算多;谢龙介落后较多的地方是海线的七股、西港和吴淑珍的老家麻豆。七股、西港等海线地区是黄伟哲的老家,黄伟哲在这里的影响力大于其他地方,因此谢龙介在这里的支持度低一些;麻豆是全台最绿的地方,国民党的谢龙介主打文旦销售(麻豆产文旦),在泛绿基本盘极高、意识形态较重的麻豆,这个策略虽然奏效,却还是无法撬动麻豆深绿的基本盘;尤其选前陈水扁表态支持郭国文,深绿选民回流,弃保效应发酵,郭国文在麻豆的得票率稳住四成五,领先谢龙介十几个百分点。郭国文用麻豆和海线的领先抵消掉山区的落后,最后靠其他选区的微幅领先,勉强守住了这一区。

投票率方面,这次补选的投票率达到了44.53%,在补缺型选举中属于高投票率类型的选举。这次补选投票率远远高于今年一月份的立委初选投票率,蓝绿双方把这次补选视为2020年大选的前哨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岛内媒体对这场补选的讨论也相当热烈频繁。具体交叉分析方面,麻豆、佳里、新化的投票率高于全区平均投票率,山区投票率普遍偏低,由于谢龙介的选票山区的基础面更大,山区投票率偏低对其不利,若山区整体投票率拉高,谢龙介有可能逆转胜。山区投票率偏低的原因并非选民投票热情低迷,而是因为投票不便(选区人口稀少、面积广大,加上交通不便)。平原区的几个深绿大票仓投票率相对较高,最深绿的麻豆区因为陈筱瑜参选的关系,投票率甚至拉高到接近50%,深绿区的高投票率,对谢龙介来说其实是不利的(投票率提高代表深绿区里有更多的绿营支持者出来投票了)。但这里有个例外,就是新化,虽然高投票率,但是谢龙介在这里得票率单独过半,得票率甚至比山区的左镇、山上还高,原因我认为是受到城市化扩张的影响,这里的城市选民和中产阶级相对较多,对意识形态看得没那么重,谢龙介借韩流东风主打经济议题让一部分中产阶级选民变了心,另外就是新化本身不算绿到底,毕竟2008年民进党最低潮的时候,新化是翻了盘的,蓝营候选人够强加上大环境有利,这里是有机会翻盘的。

这个选区如果把陈筱瑜7.76%的选票算入泛绿选票,则该区泛蓝泛绿得票比是44.31%对上54.81%,泛绿仍比泛蓝高10.50%,由此可见该区绿军的实力之强。在正式大选的高投票率的情况下,这个差距可能还会继续拉大,毕竟这次补选对绿营来说是逆风局,又是补选,很多绿营支持者并没有出来投票。蓝军最强的人选在大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还差了10.50%,若非拜泛绿内部分裂,谢龙介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而就算是泛绿分裂,最后关头泛绿选民还是自发弃保,让民进党的郭国文低空飘过。光靠势和候选人特质,想要在台南二这样的煤炭深绿选区翻盘,恐怕还是很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