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是有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在1931年预言存在的。它是宇宙间的“隐身者”,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所以,尽管每秒钟都有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我们却很难发现和探测它们的行踪,因此这些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

有一种粒子逃过了科学家的观测,打破了能量守恒定律?

幽灵粒子

从预言到发现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所以探测起来非常困难,那么,人们是怎么知道中微子的存在那?原来,科学家们发现:在核衰变中放射出去的β粒子所带走的能量,不足以和原子核失去的质量相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不翼而飞”了。

有一种粒子逃过了科学家的观测,打破了能量守恒定律?

这个事实让人们十分吃惊,因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原则适用于一切运动,即使在微观世界里也一样。奥地利著名的物理学家泡利认为,原子核在放射时一定伴随着另一种神秘粒子的放射,不过它逃过了观测,打破了能量的平衡。后来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给出这种神秘的粒子取名“中微子”。中微子具有超乎寻常的逃逸能力,让那些想捕获它们的科学家们伤透脑筋。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物理学家们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1955年将它捕获。此时,距泡利当年的预言以过去整整25年。

有一种粒子逃过了科学家的观测,打破了能量守恒定律?

沃尔夫冈·泡利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等这些构成物质的粒子称为“微观粒子”。其中,比原子核小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以及宇宙射线和高能实验中发现的一系列粒子被称为“基本粒子”。一般按其质量大小以及其他质性上的差异分为光子,轻子(中微子就属于轻子一族)、介子和重子四类。这反应了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化,但不能看成是物质的最后的、简单的组成。实验结果已经显示:基本粒子也还有它内部的结构,所以说基本粒子也是相对而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