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国是会议半年报,法务部长蔡清祥(立者)、政务委员罗秉成(中)、司法院秘书长吕太郎(左),共同主持。(图/记者吴铭峰摄)

▲司改国是会议半年报。(图/记者吴铭峰摄)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全国司改国是会议落幕已经近一年,行政院、司法院、法务部于8月7日联合举行说明会,提供司改半年报的各项数据。但对人民来说,这些数字都太过遥远、不切实际,因为人民要的是更快、更好、更接地气的司法改革,尽速淘汰不适任司法官,并以更贴近人民的语言说明判决,才是重点。

司法院与行政院、法务部召开的司法改革国是会议后半年报告,其中较引人注意的是法务部长蔡清祥提到,未来要启动「人民检察审查会」,由一般民众审查检方针对重大案件的不起诉或签结决定是否合理。而司法院秘书长吕太郎会中也说,未来在决定法官、检察官惩处决定的司法院职务法庭将引进外部、非法官人士组成职务法庭合议庭法官。政务委员罗秉成表示,司改最重要的人民参与司法,其中,国民法官、人民检察审查会及职务法庭外部成员都将就位。

3位首长都清楚司改的方向,也提到了重点,就是司改必须考虑到「人民参与司法」。民间司改会执行长陈雨凡就指出,政府虽然著力于司改,但因为著重在制度面改革,对人民来说有遥远距离感。她建议,若从「淘汰不适任司法官」的「法官评鉴」著手,修改《法官法》,改成监察院与评鉴委员会,都可将不适任司法官移送职务法庭的双轨制,或许更让人有感。

台湾司法人权进步协会理事长何俊英则认为,让人民更有感的,是检察官侦办速度快,态度好;法官判得又快又好,最重要的是「用人民懂的语言」。何俊英强调,以往的书类「司法语言」太多,民众看不懂、听不懂,所以如何用人民的语言解释法律问题,让民众清楚知道什么叫打官司?自己有没有道理?这才是人民有感的司改。
 

▼台湾司法人权进步协会理事长何俊英。(图/取自台湾司法人权进步协会脸书专页)

▲台湾司法人权进步协会理事长,何俊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