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天津衛也沒有什麼不好。帝國傳統的直轄市,重要港口,“衛嘴子”的發源地,還有就是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天津站副站長餘則成曾經工作戰鬥過的地方……

不知爲何天津總能被“躺槍”。皆因其傍居帝都身側麼?而我因爲常年覬覦京滬鐵路,所以總通過各種方式往來途經津門。雖然久而多到無法計數。但真正的天津行住喫卻幾無可以回味之所在。於是2016年初春時分。趁着小區地庫一場不明就裏的事故。便拎包前往。也算一段值得回味的過往吧。

 

時隔一段時間,當再一次來到帝都南站,面對城際開列車時。每次的心情都似曾相識。無論距離遠近,更無關公幹私事。火車,甚至高鐵於自已,都有一種深深意義裹挾其間,深深埋藏心中。

那種或拎或扛行李趕車時的平淡,多少辛酸與無奈。雖然也曾想過把此能夠作爲一種常態保持,甚至是十九年前那種於滬寧線的心態。這都需要怎樣的生活與心情,無非用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前往天津的城際列車,時速提升彷彿就在瞬間。雖然較當年高鐵350公里的時速還有差距。未知城際列車又有什麼不同的國標。

每次坐高鐵動車。自已都會我卻總是對這個畫面情有獨衷。沒有什麼理由。也許,是對以往在京滬高鐵上奔波的致敬吧。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火車於我而言,真實地包含太多故事和情感。

自天津站出來。我希望可以切實地行走於天津的道路上。於是徒步走了將近半個小時,找到了傳聞中的悅榕莊酒店。其實住什麼自已並不在意。但因爲某些原因,我也容易接受。畢竟心態很重要。

當然事後我對悅榕莊的評價卻不認可。特別在酒店服務的細節領域,相較揚州的西園賓館真是差太多了。可能這是自已再次提及的南北方差異問題吧。並非我有多講究,但很多感覺上的東西本無法講得清楚。就如同天津這種道路,當地人習以爲常。於我卻不易忘懷。

傳說中的悅榕莊一貫很拽。即便僅就大堂而言確實細緻入微。在辦理入住手續時,我曾被茶几上的花所吸引。顏色絢爛卻不張揚。也許這是店家的經營理念吧。

等待過程中,服務員送來一杯茶。茶葉並無特別,好在細心周道。而茶具的精緻有種愛不釋手。只可惜入住後。自已還是發現諸多不能盡如人意的細節問題。或者說於客房,是遠遠不及揚州西園賓館的。

辦好入住手續。但因爲到店時間過早,房間並沒有退出來。於是將行李寄存在前臺後,一行人急急忙忙地開啓“海河周邊一日遊”。

於這個帝國最早設定的直轄市之一,我們儘量選擇綠色出行。例如從天津站到酒店半個小時的步行,讓我對天津市容很期待。而酒店的位置恰到好處。北部緊臨李叔同故居;面朝海河,河對岸就是古文化街,且距離天津之眼也算便利。

能夠想象到嗎?週六的上午,沿着海河東路於街邊隨意遊走。從來時的高鐵上發現天津也有堵車現象。但這裏卻感受到天津的悠閒一面。所有這些都是濱海城市的獨有特色,也是自已一直以來並未改變的嚮往。

於是不能滿足街邊行走,便來到海河西畔。有對岸悅榕莊的對比,忽然發現這裏的位置十分獨特。在天津這個充滿歷史傳奇的城市,海河見證太多歷史滄桑。如今愈發安靜到心如止。於是對濱海城市的迫切向往,豈是常人所能理解。

河邊偶見水質維護人員。與之相對應的,則兩岸的垂釣者十分普遍。而在週日再次途經金湯河時,親眼看到一位釣者上鉤一條起碼五斤以上的大鯉魚。同時也曾看到有船在海河上投放各類魚苗。水質的清潔與環保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因爲不是旅遊旺季,所以古文化街碼頭客流稀鬆。因爲各種原因放棄了坐船念頭。而第二天當真正走進古文化街時,那種感覺也是與帝國其他旅遊街區沒有什麼區別。感覺……好像走在帝都僠家園吧。雖然自已並沒有真正去過。但海河兩岸所蘊含的文化與底蘊也能引人入勝。只要用心,便可以發現許多歷史足跡。

況且這條海河自已從小相識,雖然更多不知所云。出得帝都後,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都是深深以爲然的。那時完全一種渴望,如今卻融入了親近。無關是否瞭解與親臨,兒時對於這種狀態的心情至今不能捨去。行在其間,感受它的存在,也就是自己的價值。

午飯後,行走於五大道之成都道。說句真心話:五大道的歷史底蘊令人歎服。當年這裏曾經是距離北平最近的大城市,中華文明與外夷的交集全在都可以體現。幢幢小樓,滿滿歷史。而之後的城市建設,亦有仿建痕跡,與遠處的現代天津形成了鮮明反差。

五大道將旅遊與歷史很好融合,各種服務業,尤其餐飲業的發達,極具浪漫情懷。至於口味,自我的管中窺視中,只覺得可惜了。

許是歷史的原因,天津西餐十分普遍,據說韓國人更加常見。而日本料理貌似也不甘寂寞。這家店在某地圖上有所標註。途經時我只對它的名稱感到十分可笑。於是對友人戲言:日本料理確實有獨到之處。當然倭國必然是真賤的。呵呵。這種玩笑話。只因某些日本人怎一個賤字了得。

自已也在想這種格局必然要有地域特色。否則放於帝都,起碼一個“開牆打洞”點位定義是逃不脫的。換個地點,換種心情。何嘗不是享受?

五大道地處天津市中心城區南部。東西向並列以成都、重慶、大理、睦南及馬場爲名五條街道,系迄今天津乃至帝國保留最爲完整的洋樓建築羣,故名“五大道”

行走其間,這種路牌十分普遍。其實無需剋意表白,五大道滿滿全是歷史的訴說。雖然我們此行匆匆路過,甚至沒有過多駐足,但自已真希望在將來可以有機會慢慢融入其間。感受陽光與海風。也許一個下午,而一天又有何妨?不用什麼理由,哪怕就是傻傻地走,亦是一種享受。這需要安靜的心情,還有孤獨的性格。無需感傷,僅僅一種快樂。

天津一如帝國的很多城市,以地名命名街道,這在帝都幾不可見。起碼餘以爲這是一種風格,免徵全帝國之大融合。行走其間有種別樣感覺。例如彼時這長沙路一如五大道風情旅遊區的安逸。即便屬於城市名片的著名景點,但生活於此居民的生活沒有絲毫不適。

天津城市的特點,於我感覺:一是沒有帝都般的南北正向,所以時常爲方向感所困惑。二是單行線居多,外人不明就裏,這也是自已沒有選擇自駕的一個原因。其三則是最爲吸引我的,雖爲直轄市,但恬靜的生活居然只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方可尋得;甚於某些二、三線城市都屬難得。如此。無需刻意找尋了吧。

傳說中的瓷房子。首次聽聞出自朋友口中。而之後方知這裏還算天津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午後時分。因爲種種原因,一行人選擇租自行車騎行逛五大道。如此也算甚好。消化食物與自在隨行的二者統一之舉。

在我的堅持下,一行人把當地人推薦的騎行路線全程感受。而途經瓷房子路口時,覺悟的我及時用手機記錄景象。在小有糾結後。彼時自已還是放棄了這個人爲造就的,並不真實的所在。畢竟感受天津的陽光,與五大道的人文做一個零距離的接觸,纔是真正向往。

騎行在午後陽光充足的五大道,恰逢可以適宜的氣溫。雖然交通情況相較帝都肯定好些。但我以爲對五大道這種旅遊場所的交通管控,還是十分必要。不爲限制,但必須規範。不想過多評價國人的素質。身爲其間,管好自己。

彼時還造訪了著名的民園體育場,自已十分感嘆。那裏曾經是帝國男足中超聯賽天津泰達隊主場,之後又被改建成旅遊觀賞地。畢竟五大道的交通及歷史原因,本就不太適合一個綜合性體育場所的。如今改頭換面成爲五大道內一個設施和景區,亦不失爲有益嘗試。

無論怎樣。自已還是很喜歡天津的城市風格。許是見慣了帝都高大上、大而全的格局。所以對小城市的安逸愈發嚮往起來。

眼瞅着時近夜晚,從酒店出來,很快便走到海河岸邊。雖然比鄰主幹道,但道路下面的河堤小路上依然安逸。這裏常有行人經過,晚上更顯現平淡且舒適。或許對面旅遊街區的緣故吧,文化街碼頭與偶爾經過的遊船均五彩斑斕。此情此景。整個城市漸漸安靜。天津的宜居適度,便因爲水的存在而較帝都昇華。

順着河堤復前行,獅子林橋近在眼前。天津的橋樑命名很有意思,意料之外的情趣又不失幽默。雖然與某些歷史和地名道路相關,卻沒有受到過多束縛,令人記憶深刻。而河面的平靜,以及遠處街景的交相輝映,使得海河的夜晚盡顯和諧安詳。我以爲即使帝都僅有的幾條城市河流,都無法達到此等境界。這就是當年天津的“洋氣”,與如今天津的超脫所在。

站在獅子林橋引橋小道上,俯看近在咫尺的海河。波光倒影,配合燈火通明的城市,如此舒適。恰逢晚飯時間,河兩邊的步道上鮮銅陵行人。天空沒有完全漆黑,又或許因爲鼻炎原因,對海邊的空氣毫無感覺。

身處其間。心中的很多向往忽而強烈。自已深深以爲海河的清澈是一種無法啓及的奢求。希望這種境界可以一直留存。雖然人總在變,城市烙印也會漸漸淡去。心靈和精神卻永恆地亙古長存。

立於獅子林橋向北眺望,便是金鋼橋。初聞這個名字,自已第一反應莫非米國電影的同名衍生產物?其實無需考慮這種無聊的問題。只需記得這是自已此次海河行所經過的三座橋之一即可。

比起解放橋那些歷史聞名的遺蹟,這些應該不會爲外人所關注。但我堅信自己的足跡所至,都有過程和經歷。身處其間。很多感覺才能應運而生。否則都是空穴來風的胡亂猜測罷了。

來到河彼岸。順着海河西邊人行步道抵近金鋼橋。此橋的倒影十足氣場。雖然不遠處的天津眼珠子不能全部取入,但這也只是角度問題,更兼一種人生態度。

所有並非大富大貴之命的普通人,要習慣沒有十全十美的狀態。凡事小有遺憾,更添美與適中不辱。而彼時海河的真實寫照,更使天津印象之深。雖然有這樣或者那般的不足。但天津之行值得書寫。畢竟人各有志,換位思考乃人之常情。

好吧,“天津之眼”在此。若非前年的腐國行,自已對這種之眼什麼的並不關注。而自8000公里外回來後,我所在意的卻是那種歐洲風情與餘味。現在與之相對映,則是天津這個開埠城市的洋氣與中西交融。遠遠比帝都要超前和包容許多。也纔會成就當年的天津,今日的天津。

因爲時間過晚和排隊過長導致的提前預約規定,於是此行並沒有坐上這個之眼,也就算是小小地留有一個遺憾吧。也許可以作爲今後再次光臨天津的藉口,又或者讓人們懂得於來之不易的生活中,還需學會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不要過分苛責所謂的不足。真的需要這種心態。

夜已深。因爲同行者的友人招喚,我們又來到五大道的泰安道三區附近。這裏有一間小小酒吧,據說是朋友的朋友所開。雖然之後的經歷並不十分滿意。自已也能毫不介意。與我何干呢?纔不會被這些微不足道的人與事所掛懷。本就不值一曬。

但此情此景還有一些意境。況且自已首次學會使用“某車”軟件,而之後的經歷於旁人根本沒什麼。只是因爲距離傳聞中的“南樓煎餅果子”只有三公里距離,內心便也產生了些許期盼。當然適可而止也是明白的。所以……無所謂啦。

來到天津衛。再精明的外地人亦會短暫失卻了方向感。放眼皆是不正向的城市道路,怎一個“暈”字了得。受酒店服務人員指點,爲了過河而途經此地。於是便邂逅解放天津時的會師紀念地。

事後自某地圖得知,背景應該有原奧匈帝國領事館的。這就是天津,一個並不起眼,但處處皆有歷史的所在。想想也對。當年天津衛的開放程度雖然比不得上海灘,但較帝都肯定是高高在上的。也是距離帝都最近的入海口,所以纔會充滿異域風情。

金湯橋頭,解放會師廣場,也就在方寸之間。梧桐樹掛滿陳年果實。比起枝繁葉茂別有一番景象。自已忽然迫切地想騎車自它的身旁經過。不!應該是騎車從天津經過。細細品味這個城市於我的感覺。絲絲入扣、點點滴滴地把握此情那景。雖然可能道聽途說,但我亦不在乎。只要有所感悟,不必在意誰人評說。那一張張嘴臉又有什麼意義?我迫切希望自已的理想,還有夢境。一切即便不真實,也要毫不在意地渴望得到。天津之城。所有都是清高的蔚藍不可限量。

就如同彼時的金湯橋,更多懷念。而於自已卻總在不停地想起“固若金湯”這個成語。是比喻當年天津城的堅固與易守難攻?現在完全已然不得而知。況且也沒有那個精力去探究。主觀臆斷也好,胡思亂想更罷。都無所謂了。只要第一印象中已成的固有想法就足夠。而且也只有如此,纔會長久地植根於人們的記憶中不能抹去。目的達到了,便無過問經歷。也許這就是人生吧。但自已同樣希望把握過程。難道不是麼?

自金湯橋上向北眺望。海河水質的潔淨出乎意料。這在帝國北方流經城市的河系中並不多見。左側的古文化街,右手則屬海河東路。遠遠的。還可以發現有水鳥在水面翱翔。

這種只有在海濱城市見到的景象深深沉迷着自已而不能自拔。多年亦如是地影響着審美,甚至價值取向。至於其他更深層次的。貌似不可言,更不能說。留待獨自把玩。

反方向則可以清晰地感覺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模樣。記得以前對於天津的城市建設,有種十分落實和雜亂無章的感觀。但自從當年於南通的一個傳聞後,對自已天津的濱海新區有了很大改觀。而身臨其境後。才發覺濱海新區怎可獨享這份意境呢。

雖然幾年來也曾先後有過幾次近距離路過或者天津周邊擦肩。但依然沒有十足細緻地探究其間。雖然沒有真正深入老城區。但天津衛的變化確實有目共睹,令人信服。

那天中午。在經歷了天津一日行,再次步行回到天津站。諾大的站前廣場還算清靜。於是自已總以爲這應該並非傳統的天津站。無非京津城際列車的停靠而已吧。而京滬高鐵的那個站呢?喚作天津南站吧。

但事實卻反覆提醒自已。這應該就是當年曾經多次途經的老天津站,無非外表換了模樣,找尋不到所謂的記憶而已。雖然硬件高大上,但軟件依然有所欠缺。例如……空曠的廣場上找不到垃圾桶。未知天津站管理方出於對人的素質充滿信心,亦或對管理水平很有把握了?

即將離開天津。坐在城際列車座位上,習慣性地將水杯和飲料放於車窗窗臺。這個習慣源自20119月,自已從上海虹橋站首次體驗高鐵時,同事們都在那裏“灌蛋”,而我則默默地坐在窗戶前,感嘆高鐵的現代化,以及回味兒時對京滬沿線的留戀

那時只爲看到窗外景象,寧可放棄夜間的睡眠。待到如今高鐵開通後,這些全都成爲現實可能,人心卻更加感傷。呵呵。一個小小細節,也令自已有了如此之多的想法。正常現象。

當城際列車緩緩駛出天津站,2016年春天那個雙休日的海河行也算告一段落。自已透過車窗。努力看着彎曲的列車漸漸遠離城市。

這個場景爲我所不喜。特別在離開某個城市,例如……魔都。每每離開那裏時,列車出站後,也是圍牆外的街道,還有當魔都公交車所獨有的車頂在眼前。不同的無非火車聲音與型號的變化。但是心情相似。


天津於我。確實總有太多話題。這麼多年的途經與路過不勝枚舉。即便僅僅隔着車窗玻璃遊走於城市間邊緣亦能夠接受。即便2003年的匆匆半日,如今記憶中也只剩模糊的片斷。

當自已站在海河邊,心中卻也多少抱有懷疑。平靜中隱藏的平淡與興奮,常人無法理解。是對是錯無關緊要。昨日的付出轉眼都已成爲過去。

分分堆積。日日積澱。愛與恨。都是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