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政府之所以促成台湾两大面板业者的整合,其主要原因在于面板业是台湾重要的出口产业之一,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国际竞争力。政府认为,如果因为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及其他非市场因素,而造成此产业凋零,会对台湾的整体经济造成影响。然为使读者能从面板业的整体情势进行思考,在本章先跳出单一新闻内容,首先概述面板业的状况,并叙述该产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再接入第二章的市场分析,以求完整的理解。

一、台湾面板业的概况

面板是当代电子产品所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例如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与智慧型手机的萤幕,皆是面板业的涵盖范围。面板根据功能与大小的不同而有许多种类,约可分为大尺寸与中小尺寸,前者供给电脑或电视使用,后者则供给手机或小型器材使用。目前全世界约有16家面板厂商,而台湾则有5家厂商,分别是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元太(今年并购韩厂Hydis成功)。[1]其中又以奇美与友达两家公司最为大宗,不论在大型或中小型面板上都有相当大的出货量与市占率。

二、面板业在经济上的问题

    面板生产与市场动态、科技发展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而台湾面板业在今年遭遇史上最大亏损,合计约有台币1200亿至1300亿元之亏损。[2]其最大原因就是欧债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不景气,减少欧美电子市场的消费量,连带影响全球面板的供应链。[3]另一方面,台厂在中国市场除了遭遇当地面板业者的竞争,也面临来自韩厂的威胁,仅能维持现有市占率(约五成),难以继续扩张。

    另一方面,台湾面板业者由于大量接受国际代工,长期缺乏品牌意识,不但较容易受市场波动,也缺乏技术创新之诱因。日韩厂商由于兼顾自有品牌,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炼,且国内市场较台湾来的大,因而受市场冲击较小,也因为经营品牌而具有创新诱因,受市场不景气之影响较小。

三、面板业在法律上的困境

    此外,他国政府援引反独占法惩罚面板业者,也为台湾厂商之经营雪上加霜。2010年12月,欧盟裁定台湾四家面板业者,因联合垄断价格而判赔约台币175亿元。[4]今年南韩公平交易委员会认为三星、乐金与台湾主要四家面板业者因联合垄断面板价格,判赔台湾厂商约台币8亿3千万元。[5]去年尚有美国判罚之案例,其中奇美以两亿美元与美国司法部和解,这些案例显示出面板业者除了面对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法律上的困境。

 

贰、分析

以下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台湾的面板业者处于何种竞争市场,并根据该市场的特性,提出该产业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最后加入时事的动态,探讨何种策略能够解决面板业者的问题。

一、面板业处于寡占市场

寡占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之一种,其特色为该市场中的厂商数目较少,少到可以相互牵制的程度。虽然该产品市场上存在许多功能相似的异质产品,但这些产品事实上由数家厂商所生产,由于厂商数目少,彼此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甚至以非价格的手段竞争。然而,价格仍是主要的竞争场域,其主要的行为假设,为某一寡占厂商提高价格时,同行不会跟进;但当该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会随之调降价格,以求竞争市场大饼。

前文已述,全球约有16家主要的面板厂商,2010年台湾占了四家。若将四家加总,台湾面板业在中小型面板上,2010年的市占率约为56%,全球第一。[6]而在大型面板上,2010年南韩面板业首度跨越50%,而台湾面板业仅有约40%,即使如此仍居世界第二。[7]如果再以市场集中度作为依据,大型面板在今年第一季的市占率前五名,为乐金(25.9%)、三星(25.6%)、友达(16.5%)、奇美(15.6%)、夏普(7.9%),已占全球市占率的91.5%。[8]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认为,全球面板业已处于寡占市场,因此在分析其策略时,应考量寡占市场之特性与行为假设。

二、寡占市场中的竞争策略

经建会刘忆如主委在谈及为何要使友达与奇美整合时,提出台湾的厂商常为了竞争相同的市场而削价竞争,甚至被韩国所操弄。[9]在长期的发展下,台湾厂商著重价格的割喉战,仅进行产能的提升,而忽略技术上的研发。一旦面临全球经济不景气,供给大过于需求,产能因而过剩,就会面临亏损压力。根据报导,今年大厂皆面临产能利用率过低的状况,即使是一线大厂也必须强制员工休「无薪假」。[10]

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若能整合国内大厂,如友达与奇美,减少不必要的竞争,除可避免产能过剩,及其带来的无薪假问题;亦可将扩厂资金用于研发,或许有助于面板业之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提升技术水准亦是创造更高的进入门槛,使其他寡占厂商望尘莫及。例如日本三大面板厂,东芝、索尼与日立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将各自的中小尺寸面板厂合并为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以提升该类型面板的触控技术与附加价值,并将成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中小尺寸面板厂。[11]

三、合并是否能解决问题

    承上所述,在经济上,大厂合并可解决产能过剩并提升技术;在法律上,可避免被进口市场国因为反独占法而判处罚金。前述欧盟与南韩认为台湾各大厂定期开会之目的就是联合垄断价格,并以低价销入国外市场,以达到独占之利益。

事实上,根据寡占市场之行为逻辑,当一家厂商调降价格时,其他厂商亦会跟进,寡占厂商在长期削价竞争下,价格已降到低点,此时因无调降价格的空间或无调升价格的可能,所以价格可能会趋同。另一方面,寡占厂商会有勾结的诱因,借由联合定价来瓜分市场,亦是难以避免的结果。

倘若判决确定,无论这些寡占厂商是否有勾结之事实,皆会因为无法负荷放弃市场之亏损,而选择认罪协商。此时整合国内厂商,似乎是一种避开法律争端的方法。但部份厂商表示,由于公司不了解市场法令,台湾政府也不甚重视厂商是否公平交易,导致部份厂商低估反独占法之严重性,因而以身试法。[12]因此以厂商合并来解决反独占法的法律问题,无异于拿错误的方法的解决重要的问题,应将合并的重点放在如何增加厂商的独占力,使其更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寡占厂商若要增加独占力,不应只在价格上竞争,亦应考虑正当的非价格竞争。合并大厂若只是提高产能,仅仅在制程上创新,则仍是走削价竞争的老路,最终无法与持续技术创新的大厂竞争。因此合并的目的应考量是否能创造进入障碍与规模经济,前者可表现在产品差异化上,例如提供较高技术水准的面板,使台湾面板之市占率提升;后者则借由整合大厂,淘汰两者重复的固定成本(如裁并生产线以使产能利用率提高),避免供过于求的发生。

 

参、结论

最后,不论何种市场型态,皆需要考量供需是否平衡。目前面板业面临的是欧美主要消费市场需求减少,因而凸显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问题。合并友达与奇美这两大寡占厂商,虽可能达到规模经济,增加市场独占力,减少因为相互削价竞争而造成的损失。但亦须注意合并之目的是否使厂商更具有可竞争性。若仅仅是逃避法律上的困难与短期经济上的不景气,未能进行产品差异化之创新,或未能提升厂商的对于国际市场的法律素质,则仍未解决固有之产能过剩或勾结等问题。因此,如何打造有竞争性的厂商,使其正确应对当前国际市场的供需状态,比短期逃避问题更为重要。



[1] 参阅DISPLAYSEARCH之panel track,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cgtwfeq

[2] 参阅记者邹秀明,「面板史上最大亏损」,联合新闻网,2011年10月26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4xamp99

[3] 参阅记者张俊彦,「面板拚扩产的时代过去了 新技术才是胜出关键」,巨亨网,2011年11月22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8yyydfp

[4] 参阅记者陈梅英、林毅璋,「我4面板厂 遭欧盟重罚175亿元」,自由电子报,2010年12月9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29rlarb

[5] 参阅记者林禾宁,「奇美友达面板厂 遭韩国公平会罚款」,新头壳电子报,2011年10月31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c4jttxj

[6] 参阅科技产业资讯室编撰,「日本三大面板厂整合成立Japan Display,拚中小尺寸面板市场」,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资讯服务处,2011年9月1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c85ujlh

[7] 参阅记者许晓嘉,「面板2011年供需平衡,大尺寸市占更集中」,MoneyDJ 财经知识库,2010年12月22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75s6qw8

[8] 参阅记者许晓嘉,「研调:全球大尺寸面板Q2出货量估增18%」,MoneyDJ 财经知识库,2011年5月16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bueqgql

[9] 参阅记者徐碧华,「作媒?刘忆如:面板双虎很配」,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0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dxtbsuy

[10] 参阅记者萧君晖,「产能利用率降 面板大厂强制休假」,经济日报,2011年6月21日。详参网址:http://tinyurl.com/chaupe4

[11] 参阅科技产业资讯室编撰,「日本三大面板厂整合成立Japan Display,拚中小尺寸面板市场」,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资讯服务处,2011年9月1日。网址详参:http://tinyurl.com/c85ujlh

[12] 参阅江逸之,「反托拉斯阴影 笼罩IT业」,天下杂志,454期,2010年6月。详参网址:http://tinyurl.com/8a3pjw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