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由来是,多数同胞比较习惯喝温水和热水,导致一些国外的餐厅服务员看到中国面孔,直接倒温水或者热水。类似的,外国朋友去了外国的中餐馆,中餐馆的服务人员给同胞倒热水可是给老外都倒冰水。以个人经验来看,这本身确实比较符合中西方不同的生活习惯,服务人员的这种举动确实提供了便利。可另一方面,又会觉得被贴了标签,区别对待。

服务业中的这种以貌取人或者察言观色,算不算是歧视?推而广之,一些由实践总结出的不同种族人群的特征(暂不纠结统计学上是否显著),比如非裔可能体育和音乐较有天赋,亚裔可能学习较好,白人可能较高大,是否有必要过于纠结是否算是歧视?上文所述的「以貌取人」或者「察言观色」,和歧视相比,是否有界限?如何划分?


首先「以貌取人」的意思,本人理解为,以人的外表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与题主文中所举例子有根本上的区别。

本人也生活在外国,「歧视」的定位和感觉有时候也深有体会,但有时候也觉得是非常主观的感觉判断。就题主的例子,我倒希望冬天总倒热水给我。在日本却很难根据相貌判断国藉,何况人各有喜好。但是只要要求了,人家依然会给你弄来热水或热茶。再者「察言观色」,对于服务业「察言观色」是很重要的。日本的百货行业甚至每天训练你「察言观色」以了解客人所需,然后提出最佳的方案,同时也避免退货及投诉等风险。而这一类型的「察言观色」与观察对方行动,谨慎行事的感觉也不是一个意义。日本服务行业的人都很擅长了解客户的需求,但那也是建立在巨大的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比如:每天进店的客人数,购买人的年龄,外国人入店数,外国人营业额等等。

个人觉得题主的问题与「以貌取人」或「察言观色」基本无关,更谈不上什么歧视了。

最后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什么都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回国好了,何必呢?

就好像之前一位大码的欧美女士,突然在卖场大骂日本人都是傻子,就因为人家没有大码的袜子。日本人穿到M码就够了,人家干嘛进更大码,卖不完你又不全收了。那位女士言词激烈,指著我也骂,只能心念「老娘连日本人都不是,关我P事。」(笑)生活在外国,多多少少有这样的事,不要什么都跟往歧视上想就好了。这是生活在外国的人的stress的一种,想出自己的方式应对。你总要承认并不是所有外国人都让你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吧。乗り越えてこい!(笑)


仅以问题中所举的例子来看,算「偏」见,但不算歧视。以貌取人和察言观色,如果只是停留在思想阶段,都算不上歧视。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上帝视角,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被大脑处理过的,而处理的过程就难免被个人的经历、经验所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衡量事物的砝码就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不同,这就是偏见的来源。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说自己没有偏见的,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因为你已经将所有和自己不同的看法都定义成了「偏」。

偏见是一种思想或者观点,本身无罪,也不可避免。偏见可能会引发歧视,也可能不会,但歧视一定是偏见造成的。

偏见和歧视的差别在于:「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歧视完全是主观感受。

你以歧视心态对他,他没有感受到,不会产生歧视歧视感受。

你以歧视心态对他,他感受到了,就产生了歧视的感受。你没有以歧视心态对他,他也没有感受到歧视,自然也不会产生歧视的感受。你没有以歧视的心态对他,他误以为你歧视了他,也会产生歧视的感受。

同样意见事情,一些人会感觉受到歧视,另外一些人不会感觉到歧视,甚至会感觉到尊重。

作为服务行业,为了避免造成歧视的感受,最好的策略就是一视同仁,当然对于某些特征明显的玻璃心族群,适当区别对待,我看最好。
个人认为,偏见是一种想法。但是歧视是一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比如我长得丑,别人认为我丑不跟我交往,认为长相丑内心也丑,这是偏见。如果认为我丑,但是他发QQ来骂我或者人格侮辱我,这是一种行为,是歧视。

以下个人看法。

首先,「以貌取人」的释义是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含贬义,用于人。

其次,「察言观色」是指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服务员给中国同胞倒温水热水,给外国朋友倒冰水的确有很大的益处。既然已经提供便利满足心意尊重文化差异了,为什么还要说是被贴了标签?「被贴了标签」这五个字是包含贬义与不满的。并且这个现象用「以貌取人」或「察言观色」是不对的。

要是说,服务员看到客人长相有缺陷就觉得他一定内心一样丑陋而区别对待,这个是以貌取人【相由心生不算,毕竟是两个概念】。如果服务员观察了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区别对待来解决矛盾,这个是察言观色。

还有关于非裔的体育音乐天赋,亚裔的学习天赋等等,一方面是大多数人确实是这样,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的刻版印象。不用纠结是不是歧视,个人感觉和歧视不太搭边..

最后,关于区分,再复制补充一遍。

【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含贬义,用于人。【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歧视】: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多带贬义色彩,属于外界因素引发的一种人格扭曲。emmm...大家能看出界限和区别了吧。
别人善意的帮助倒热水反而会觉得自己被标签化的人,这是有多自卑。另外白人高大黑人懒笨但是节奏感强之类(统计意义上讲,当然存在个例)的本就是客观规律,为了政治正确不敢承认客观规律,虚伪的可笑。
社会本来就是如此,无谓对错,只是理解这个现象后从自己角度扬长避短去应对吧
是题主自己曲解吧,这明明是对应需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